- 年份
- 2024(1088)
- 2023(1663)
- 2022(1430)
- 2021(1292)
- 2020(1139)
- 2019(2311)
- 2018(2256)
- 2017(4018)
- 2016(2279)
- 2015(2619)
- 2014(2536)
- 2013(2602)
- 2012(2432)
- 2011(2240)
- 2010(2425)
- 2009(1861)
- 2008(1906)
- 2007(1614)
- 2006(1453)
- 2005(1314)
- 学科
- 济(6945)
- 经济(6939)
- 业(4942)
- 管理(4639)
- 企(3796)
- 企业(3796)
- 学(3605)
- 税(2947)
- 税收(2739)
- 收(2706)
- 方法(2532)
- 中国(2303)
- 财(2205)
- 数学(2137)
- 农(2135)
- 数学方法(2101)
- 制(1830)
- 地方(1553)
- 银(1523)
- 银行(1516)
- 行(1480)
- 业经(1459)
- 农业(1401)
- 务(1400)
- 财务(1391)
- 财务管理(1390)
- 和(1368)
- 贸(1351)
- 贸易(1350)
- 企业财务(1341)
- 机构
- 大学(32764)
- 学院(32045)
- 研究(13776)
- 济(10524)
- 中国(10433)
- 管理(10210)
- 经济(10203)
- 科学(9801)
- 理学(8594)
- 理学院(8401)
- 管理学(8143)
- 管理学院(8073)
- 所(7766)
- 京(7304)
- 研究所(7181)
- 农(7053)
- 中心(6309)
- 财(5597)
- 江(5594)
- 农业(5587)
- 业大(5541)
- 范(5434)
- 师范(5369)
- 院(5259)
- 省(4977)
- 北京(4574)
- 室(4558)
- 师范大学(4540)
- 财经(4285)
- 研究院(4221)
共检索到5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荣方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被视作"历史"的"胤征羲和"与被看成神话的"后羿射日",都源于《山海经》,反映的都是上古先民测天修历的实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毅平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是中国史学传统的开端。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尚书》,却已远非它诞生时的原貌,甚至也远非中古时人所看到的模样。在《尚书》三千余年的流传史上,由于种种的天灾人祸,《尚书》的面貌曾经发生过几次巨大的变化,而古今文问题又是其中最纠缠难解的死结。本文综合学者们的各种研究,对它们作了一番清理和介绍。
关键词:
《尚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美德 蒲艳春 李军
本文是基于201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主题发言而撰写的。围绕"‘中心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有何蕴意"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国际社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间给予的援助。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重创,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现在中国有责任回馈世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援助。第二部分通过梳理文献,挖掘并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着重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遗产将如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部分,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主动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机
关键词:
中国教育传统 全球教育 教育援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朱岩
朝鲜《尚书》学文献中有一类文献与朝鲜实学关系紧密,该类文献包括朴世堂、李衡祥、李瀷、魏伯珪、黄胤锡、朴趾源、洪大荣、丁若镛等学者的著述40余种,是朝鲜《尚书》研究者融合实学与《书》学,突破性理学束缚走向新维度的特色文献。实学《尚书》学文献的价值在于可以使朝鲜儒学、实学和考据学的研究走向纵深。
关键词:
实学 《尚书》 文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妍
张钧衡《尚书注疏校勘记》系以永乐本对校阮本而成。我们逐条检对阮元《校勘记》可以发现,张钧衡《校勘记》参考了阮元《校勘记》,也校出了更多阮元未校出的错误。尽管张钧衡《校勘记》存在抽校、漏校、误断等问题,但其所列的每一条校记,对于认识阮本的校勘质量和使用阮元《校勘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有开拓意义的新成果,在《尚书注疏》校勘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
永乐本 张钧衡 《尚书注疏校勘记》 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修成
最初的"典"体生成于殷人的贡典制度,主要是书写对祖先神灵的祝告之辞和先王先妣的祀谱和庙号。周人将礼乐法度上升到了"典"的神圣地位,并将先王先公有教益和借鉴意义的话语也称之为"典"。而《尧典》是春秋时人出于制度的焦虑,为王者未来的实践行为建构的一部理想性的行政法典,体现出了迥异于商周其它"典"体的叙事性文体特征。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志清
《尚书大传》作为《尚书》的首部经说,十分重视古礼、古乐的传述,尤以古乐叙述最为丰富且独特,更因有些内容不见于《尚书》和先秦其他经书、子书而具有特殊的古史文献价值。巡狩贡乐、陈诗观风、迎时气之乐是其所述古乐较具价值的部分,它们既有口传历史和逸《礼》的来源,也有伏氏一派在古史描述中吸纳的儒家礼乐观念和制度设计,同时还包括伏生学派所在齐地文化的影响。朴素的自然认知、古老的祭祀观念以及理性的政治文明,形成其古乐叙述不同文化形态相混融的特点。礼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尚书大传》中的古乐叙述,可以帮助我们寻绎早期国家礼乐文明的影迹,也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特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杜庆昊 张文明
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培育新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重视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重视对技术的运用和对制度的变革。当前,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法制保障、政策引导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亟待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技术和制度两条路径,聚焦破解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重点难点问题,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健全促进传统企业创新的支持体系,加强传统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政策引导,加快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立法,破解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困境。
关键词:
传统产业 产业升级 数字化改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明 张孝德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而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业态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分享经济形态,如何界定分享经济的内涵,成为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分享经济所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则是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分享经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既区别于"共享经济",也不同于"协同消费",是源于新消费方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作用下,对社会与公众的闲置资源进行再配置与分享的新经济形态。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催生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由竞争唯一论走向共生;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高额交易成本问题;重塑社会闲置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由单一大规模化向去中心化转变。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交易成本 资源配置 新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罗淳
文章基于当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青少年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成年人口界定过于宽泛,老年人口群体社会角色明显分化的变化态势,指出传统的三大人口组年龄划分标准已难以真实体现当代人口年龄所内含的社会经济蕴意。鉴此,文章将人生百岁预设为正常的人口生命时限,按每20岁为一个人口年龄段划分为5个年龄组,并赋予各年龄组相应名称,据以建构契合当代人口生命历程与社会角色的人口年龄组别。新的年龄分组不仅使人口生命时段在岁月流变中形成均分格局,便于统计和比较;而且使各年龄段的生命内涵与社会角色表达更加贴切,为适时调整社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组 实年组 年轻老人 高龄老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琴 郭风平
《尚书·禹贡》中所载"九州"是中国先民对中国古代宏观地理的最早认知。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中荆梁二州的分布地域进行界定,可以发现二州之间相互毗邻;同时,以考古资料为依托分别对荆梁二州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所形成的农业类型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之处。梁州农业类型的形成既有来自北方的影响,又有来自临近的荆州的影响,荆梁二州之间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产生零星的农业文化传播与交流,而这一传播交流的实现大体存在两条路径。川东鄂西地区的山地或是《尚书·禹贡》荆梁二州的农业文化分界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兆贵
庄存与重视经学研究,五经皆有论著。他融经、史、子于一炉,即经即史,于经阐释义理,于经反映历史。这有别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是他的经学特色。他所著的《尚书既见》是即经即史的代表作。该书就经学言,以经证经,兼用今文、古文、逸《尚书》以及《书序》《诗经》《孟子》等经典;阐释义理,包括提倡大一统思想,强调理想的君臣关系等;就史学言,论述周公一些事迹,强调周公没有践祚称王或摄政当国。他提出成王即位已不年轻的看法,具史学洞见。他对周公一些事迹的考证不合史实,是他史学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庄存与 经史之学 《尚书既见》 周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光胜
以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为参照,辑补者有四处抄袭《礼记》郑玄注,可知梅赜本《古文尚书》最终成书当在郑玄之后。以马融为界,《古文尚书》的作伪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而梅赜本属于"经学家"层面的作伪。今传《古文尚书》经传体大思精,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很可能是由郑冲、苏愉等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集体补缀而成。汉代经学重视训诂,宋儒崇尚义理,由训诂向义理转进,是魏晋经学的重要特征。梅赜本古文高扬儒家义理,拒绝经学玄学化,孕育着此后儒学再次复兴的契机。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清华简 郑玄 经学转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伟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所提出的"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密切相关。回顾历史,从《尚书·禹贡》文献记载找寻古人如何对待生态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关系,古为今用,启迪当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尚书·禹贡》记载的4 000多年前大禹"任土作贡"的历史,揭示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尝试解构远古时期生态与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在生态区划当中如何挖掘与提升农村产业经济效益。最后提出《尚书·禹贡》对当前生态振兴及产业振兴的启示:(1)产业发展回归生态是当前发展观的自我革新。(2)现代农业生态区划是产业振兴的先决条件。(3)农业生态优势转化要考量时间成本。(4)产业优势转化要评估交通运输在生态成本上的利与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