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9)
2023(9243)
2022(7554)
2021(7066)
2020(5760)
2019(13045)
2018(12847)
2017(23921)
2016(13317)
2015(14680)
2014(14662)
2013(14153)
2012(12997)
2011(11849)
2010(12066)
2009(11311)
2008(11528)
2007(10286)
2006(8899)
2005(8423)
作者
(37568)
(31528)
(31319)
(30039)
(20293)
(15113)
(14130)
(12078)
(11881)
(11489)
(10885)
(10618)
(10326)
(10124)
(10048)
(9771)
(9268)
(9184)
(9184)
(9019)
(8076)
(7755)
(7636)
(7263)
(7184)
(7019)
(7012)
(6931)
(6443)
(6265)
学科
(48138)
经济(48041)
管理(43276)
(37716)
(33668)
企业(33668)
方法(20633)
(17167)
数学(16734)
数学方法(16457)
(15610)
中国(13562)
(12562)
业经(12199)
(11640)
理论(11428)
(10878)
(10777)
财务(10752)
财务管理(10729)
企业财务(10219)
(10003)
银行(9989)
(9676)
金融(9674)
(9537)
体制(9225)
技术(8121)
(8052)
(7892)
机构
大学(191108)
学院(187281)
(74293)
经济(72583)
管理(68291)
研究(63702)
理学(58496)
理学院(57782)
管理学(56721)
管理学院(56343)
中国(48267)
(40389)
(39986)
科学(37691)
(31544)
财经(31101)
(29278)
(28840)
中心(28591)
研究所(28270)
(28184)
业大(25935)
北京(24996)
(24954)
师范(24661)
经济学(23908)
(23448)
财经大学(23302)
(23124)
农业(22431)
基金
项目(122921)
科学(97080)
研究(90806)
基金(89886)
(78573)
国家(77926)
科学基金(66720)
社会(58407)
社会科(55333)
社会科学(55322)
(47136)
基金项目(46617)
教育(43860)
自然(42100)
自然科(41129)
自然科学(41115)
自然科学基金(40424)
(39978)
资助(36283)
编号(36017)
成果(31334)
重点(28272)
(28214)
(28113)
课题(26098)
(26005)
(25422)
国家社会(24867)
(24748)
教育部(24640)
期刊
(83958)
经济(83958)
研究(59392)
中国(41950)
(34176)
学报(31045)
管理(27609)
科学(27463)
教育(26807)
(26574)
大学(24387)
学学(22683)
(18659)
金融(18659)
农业(17411)
财经(16710)
技术(16459)
(14334)
经济研究(13256)
业经(12004)
问题(10771)
(9986)
(9141)
图书(8738)
财会(8605)
(8603)
理论(8430)
科技(8416)
会计(8409)
职业(7940)
共检索到288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储超  
《学位法》第四十条通过学术复核制度的创新设计,赋予学位申请人以学术复核权,但相关法律规范的非完备性导致学术复核权易受学位授予单位的实质限制,学术复核制度的非独立性风险由此显现。学术复核制度的独立性理论能够有效回应学术复核制度的理论争议,促使学位纠纷更好预防与化解,亦具备一定的理论和规范基础。全面建构学术复核制度的独立性理论,需要将保障学位申请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作为逻辑前提,进而确保学术复核权的独立行使与学术复核程序的公正运转。应体系化设立完备的回避、学术复核办法制约以及评估审查机制,明确允许学位申请人寻求外部救济,相关救济机关应将学术复核程序是否具备独立性作为审查重点。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随着技术治理理念的广泛推行,区块链赋能数据交易定价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可促进数据交易定价利益分配公平、优化数据交易定价秩序并提高数据交易定价的结果公信力。我国应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交易定价立法体系,提升参与主体能力,准确衡量数据真实价值,提高定价策略适用的科学性,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并确保风险预警的及时性,从而保障数据交易活动的高效运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安富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尊重差异、重视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是一种既有“教育”又有“人”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考量教师的努力程度,客观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在评价理念上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追求;在评价伦理上承认差异,充盈着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在评价主体上强调结构性主体按照权重综合出场;在评价方法上重视在遵循教育逻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全面客观测评学生发展程度。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历史文化传统、国家育人目标、政府治理能力、公众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推进学生发展增值评价,需要强化育人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和理论研究,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技术赋能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的智能系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萌  刘博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重要税收来源。鉴于数字经济特有的虚拟性和跨区域性,可能会导致其价值创造地与利润征税地发生错配,以物理性存在的常设机构无法作为数字经济税收的联结度规则。欧盟与英国以“用户参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全球征收数字服务税,但美国对“用户参与理论”的质疑及其对法国开展的“301调查”,导致数字服务税在全球范围的进展产生变数。数字服务税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数字服务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前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为此,建议通过完善和优化“用户参与理论”的内涵,借鉴域外数字服务税的制度经验,从增强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确定合适的立法时机、合理设定征收范围、加快开展数字化征税流程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智君   文龙  
制造强国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本文借鉴“结构-组织-行为-政策”范式,构建理解制造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新发展格局下制造强国战略存在三个重要维度,即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业领域选择、实现结构转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制造业企业实现结构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政策设计。中国政府汲取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实践经验,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试点先行为主要原则,通过实施各类渐进优化的激励性、协调性、监督性和评估性政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微观主体选择最优方式实施数智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刘斯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富强、农民富足才能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教育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与改善村居民生、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缓解乡村收入贫困、纾解权利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破除精神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在乡村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应以理念引导力、制度供给力、人才驱动力和技术创新力等为着力点,通过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优化乡村教育文化环境、完善乡村教育保障机制、扶持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等路径,构筑共同富裕全新格局、满足共同富裕精神追求、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助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永续动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培  夏海鹰  
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面向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本文聚焦于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围绕如何有效克服横亘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间的"中间地带"这一关键障碍,从社会分工、制度经济学视角阐析了1+X证书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而构建了由"三元三翼三维一核心"等要素构成的动态平衡三角关系逻辑框架。为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应本着质量提升的价值导向走内涵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瞿卫星  贺菲  
尽管实践研究的特殊性为教师从事研究提供了合理辩护,但无论是侧重于它与理论研究的差异比较、还是偏向于两者共同之处的科学化诉求,都可能影响实践研究的有序发展,反映出理论解释的两难境地。"教师即研究者"潜藏的技术理性观和身份认同问题使教师身处解决实践问题是迎合他人理论或服从集体规范,还是遵循自我角色认知的两难选择。同时,尽管学校作为研究场域的存在支持着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的判断,但自治性主体的假设只是排除多重矛盾后对学校自主发展的孤立分析,而科研机构的假设也是忽视学校专门教育机构属性和教师实践教育者的身份后对学校科研环境的简单预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班集体作为我国高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诸多制度要素(高等教育学年制、统包制和政治辅导制)构建基础上才得以确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班集体所赖以存在的核心制度要素发生了变迁。从符应论分析我国高校班集体制度变迁的趋势,发现作为一种社会化体系班集体从基于社会控制的外化式模式向基于个体构建的内化式模式转变。而从个体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则发现加强学生的集体性身份认同,帮助他们完成与群体和社会进程的意义连接,既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教育目标,亦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路径选择的结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林毅  
"中国之治"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中国之制"发挥比较制度优势的结果。因此,以解构西方话语为起点,深入剖析制治互洽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得以重建的表现与原因意义重大。通过考察中国制度在赶超和防范风险上的双重优势不难发现,中国的制治互洽逻辑,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演绎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制度中人民立场的政治性理念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实践过程间的内在统一为支撑,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其中国化实践品质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才稳定地链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的"善治"结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肇新  
为应对学位授予过程中的学术评价结论争议,《学位法》引入了学术复核制度。学术复核以“学术自由”作为理念基础,根据高校自主办学权力设立,能够巩固依据大学章程制定学术争议解决机制的合法性,完善高校学术治理和权利救济机制。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学术复核组织应当具有专业性和自主、包容特征;在实施学术复核时,应当参照规范解释方法开展学术评价结论的合规性论证,同时侧重实体性审查并增强学术复核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学位授予单位在设计学术复核制度时,应当关注学术复核组织与学位评定委员会之间可能出现的权力运作冲突,并给出妥善处理方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怀勇   冯鑫煜  
制度性市场分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从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制度性市场分割与竞争政策相背离,有碍竞争机制的运行。但就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而言,其在某些阶段依旧具有工具价值。可见,制度性市场分割的治理方案应随经济的发展而调整。然而,现有治理体系未能适时回应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政绩考核导向存在偏差、竞争审查例外适用缺乏指引与区域性竞争状况评估有待激活。为此,应当及时优化治理对策:其一,以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强化行为预防;其二,在竞争审查例外适用中构建“1+N+竞争影响最小化”的论证模式,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实施与监督,明确与其他治理环节的衔接问题;其三,构建区域性竞争状况评估“市场维度、民生维度与政策维度”的三维评估模式,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制度的治理效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汝刚  刘慧  沈桂龙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对各个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具有通用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外溢性特征,不仅能融合于资本、劳动要素中加强其功能与效用,还能重塑生产,极大地升级农业技术,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在改造融合我国农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土地流转、创新融合模式等措施,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兵  张航空  陈谊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其中,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成为一个关键议题。文章认为,如果这一关键议题不搞清楚,势必会影响养老服务的路径选择,甚至影响所选择的养老服务的发展路线和发展道路是否顺畅。为此,文章结合已经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首先,从社会政策理论的角度阐明在什么情况下要建立基本养老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与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关系;其次,对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意识形态理据和中国养老服务模型的选择进行阐述,据此提出混合经济的养老服务模型,认为必须建立基本养老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再次,提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政策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