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5)
2023(3341)
2022(2694)
2021(2636)
2020(2092)
2019(4743)
2018(4706)
2017(9041)
2016(5307)
2015(5931)
2014(5783)
2013(5664)
2012(5433)
2011(4932)
2010(5135)
2009(4878)
2008(5093)
2007(4555)
2006(4247)
2005(3894)
作者
(15245)
(12771)
(12488)
(12242)
(8038)
(5977)
(5656)
(4789)
(4768)
(4669)
(4657)
(4355)
(4271)
(4122)
(4086)
(3815)
(3722)
(3691)
(3657)
(3581)
(3362)
(3162)
(3139)
(3085)
(2893)
(2887)
(2839)
(2768)
(2617)
(2610)
学科
(21551)
税收(20116)
(19953)
(15846)
经济(15812)
管理(11627)
(10560)
(8594)
企业(8594)
(8575)
(5696)
方法(5361)
(4908)
中国(4633)
财政(4490)
教育(4256)
数学(4251)
数学方法(4143)
业经(4064)
(3860)
(3697)
(3613)
财务(3607)
财务管理(3603)
(3431)
企业财务(3421)
理论(3306)
农业(3267)
(3181)
金融(3180)
机构
大学(75595)
学院(73868)
研究(27954)
(26428)
经济(25828)
管理(22866)
中国(20859)
(20553)
理学(19405)
理学院(19083)
管理学(18620)
管理学院(18484)
科学(18284)
(16258)
(15503)
财经(14500)
研究所(13828)
(13058)
(12979)
(12594)
(11469)
师范(11364)
中心(11221)
(11109)
财经大学(10569)
北京(10532)
农业(10257)
业大(10039)
(9732)
(9576)
基金
项目(44830)
科学(34492)
研究(33072)
基金(32279)
(28889)
国家(28665)
科学基金(23205)
社会(20412)
社会科(19195)
社会科学(19188)
基金项目(16537)
(16288)
教育(14916)
(14760)
自然(14418)
自然科(14068)
自然科学(14060)
编号(13849)
自然科学基金(13816)
成果(13734)
资助(13199)
重点(10320)
(10075)
(9910)
课题(9507)
(9441)
(9188)
项目编号(8989)
创新(8694)
国家社会(8664)
期刊
(30246)
经济(30246)
研究(29244)
(15311)
(15093)
(14710)
学报(14605)
中国(14354)
税务(13384)
(12162)
科学(11557)
教育(10526)
大学(10351)
学学(9635)
农业(8464)
管理(7556)
财经(6435)
(5768)
金融(5768)
(5429)
经济研究(5011)
国际(4820)
(4756)
(4615)
(4191)
(4191)
涉外(4191)
技术(4133)
世界(4054)
(3911)
共检索到120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方光柱  
孟子的赋税思想是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孟子的赋税思想主要体现为其民本思想,具体体现在其保护税本的“制民恒产”论,“薄其税敛”的“轻摇薄赋”论,“食之以时”“不违农时”“勿夺民时”的涵养税源论,以及“用之以礼”的合理支出论。孟子的赋税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孟子的儒家思想以及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庸  
孟子十分重视物质利益 ,但他认为任何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必须自觉地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当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 ,则应当无条件地坚持道德规范而放弃物质利益。孟子认为 ,只有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真正获致最大的物质利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义忠  
"赋税"是《管子》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微观点式层面研探,史学界已经颇有建树,而从宏观战略层面展开的研究却很薄弱。管子的"赋税"思想其实极具战略意义,它在发挥税赋杠杆效应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在运用税赋调节中缩小贫富差距,在税赋权变灵活中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使当时的赋税政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对后世税率的制定、税负的分担、税基的调整、税赋的调节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奕君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继春秋各诸侯之间吞并侵略的紊乱变局,仍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百家争鸣,诸子挺秀"的时代。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反映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麦茹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路,敬畏自然的宗教文化是支撑着孟子经济思想的三大根基。在这三大根基的共同作用下,孟子的经济思想富含了大量的生态因子,这一特色在其生产观、消费观、赋税观和分配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孟子之思想为身处生态困境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超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焕美  尹逊才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理论专著。其阐释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呈现出一种自觉的理论形态,具有教育哲学的性质。《大学》中充满智慧的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目标、目的、功能、方法等方面,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学凯  
孟子天下观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首先,它体现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的历史分野;其次,它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和群雄割据的政治现实。孟子天下观也是儒家因应战国时代各种思想挑战的方略之一。它不仅开启了原始儒学的思想转换,不再像孔子那样去倡言"礼乐",在人性已彻底沉沦的时代里,以"性命"之学构建思孟学派的"性善"说,而且以"仁者无敌"的论断来唤醒统治者,要用仁爱之心去一统天下。孟子天下观是儒者之思,仁者之向往,也是那个大时代里唯一的和最为高尚宏远的政治理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甲朋  尹兴宽  崔嵬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儒家一贯重视商业的思想,对商品交换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实行惠商政策,积极促进商业的发展。孟子的商业经济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不乏其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建福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人性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提倡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确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倡导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留下的人格尊严的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现实借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靓  
《孟子》在日本的传播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到近代还被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教祖"北一辉所利用,他一方面吸收及曲解《孟子》的儒学国家论建构其"纯正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立足于"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批判《孟子》的"王道论",并将之运用于分析东亚国际关系,形成了"大亚细亚主义"思想,以及建立"霸权国"的法西斯主义国际战略,不仅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源流,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大东亚共荣圈"战略的历史源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德成  刘子剑  
丘浚的赋税思想主要包括赋税与经济的关系、赋税负担的安排、赋税的服务对象以及赋税形态的选择等内容。其赋税思想的形成,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丘浚赋税思想源自于传统儒家思想,但也有新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益全  黄蓉  李献斌  倪丹梅  
95后大学生具有文化多元、自我意识凸显及逆商有待提高等特点。研究结合95后大学生基本特征及思政教育目标,通过对孟子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核心理念进行剖析,阐述大学生人格养成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挖掘孟子人格思想在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及其价值,探讨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建波  刘语潇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探讨人民和君王如何合作的理论。在这里,百姓作为委托人,政府作为代理人,百姓使政府按照其利益选择行动,百姓激励政府采取对其最有利的行动。孟子"仁政"思想的伟大在于既想到了统治者的需求,也想到了百姓的需求,并设计了双方合作方案的框架。其不足在于强烈的民本色彩使其对君王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考虑比较多,而对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道德风险",如民众的"道德风险"问题,君王的代理人——官员的"道德风险"等考虑比较少。另外,孟子更多地从保护小农经济稳定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时间成本的影响,时间的变化对于资源与人的矛盾的影响等考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