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92)
2022(1085)
2021(1160)
2020(1021)
2019(2269)
2018(2352)
2017(3479)
2016(2470)
2015(3112)
2014(3180)
2013(2767)
2012(2603)
2011(2591)
2010(2795)
2009(2703)
2008(2770)
2007(2792)
2006(2522)
2005(2357)
2004(2180)
作者
(6440)
(5498)
(5171)
(5169)
(3473)
(2582)
(2488)
(2183)
(2124)
(1975)
(1911)
(1857)
(1842)
(1829)
(1667)
(1612)
(1584)
(1574)
(1562)
(1550)
(1533)
(1367)
(1297)
(1293)
(1288)
(1265)
(1251)
(1219)
(1138)
(1124)
学科
(6605)
经济(6595)
教育(6355)
管理(5373)
中国(4490)
理论(4164)
(3782)
(3492)
企业(3492)
教学(3067)
(2787)
政治(2620)
思想(2581)
思想政治(2376)
政治教育(2376)
治教(2376)
德育(2371)
学校(2126)
研究(1866)
业经(1865)
(1840)
工作(1835)
(1789)
(1759)
高等(1668)
(1645)
学法(1610)
教学法(1610)
方法(1558)
图书(1482)
机构
大学(42170)
学院(35018)
研究(12444)
(10251)
经济(9876)
(9308)
师范(9295)
(9278)
教育(8999)
管理(8777)
中国(7642)
师范大学(7430)
科学(7187)
(6807)
理学(6690)
(6600)
理学院(6523)
北京(6308)
管理学(6232)
管理学院(6149)
(6097)
(5574)
研究所(5313)
财经(5037)
中心(4574)
(4478)
(4416)
图书(4252)
(4198)
书馆(4110)
基金
项目(16361)
研究(16010)
科学(12477)
教育(9847)
基金(9594)
社会(8946)
成果(8867)
社会科(8233)
社会科学(8227)
编号(7601)
(7141)
(7097)
国家(7016)
课题(6643)
(6281)
大学(6021)
(5945)
科学基金(5658)
研究成果(4786)
项目编号(4783)
规划(4717)
(4519)
基金项目(4504)
(4418)
(4257)
(4183)
(4171)
阶段(4167)
(4006)
重点(3996)
期刊
研究(19263)
教育(19108)
(15954)
经济(15954)
中国(12414)
学报(7111)
大学(6835)
(6246)
图书(5501)
高等(4641)
科学(4621)
学学(4526)
书馆(4449)
图书馆(4449)
财经(4186)
高等教育(3977)
(3952)
(3688)
管理(3659)
职业(3034)
技术(2851)
农业(2689)
成人(2556)
成人教育(2556)
(2455)
金融(2455)
(2416)
论坛(2416)
(2310)
问题(2288)
共检索到67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相乐  
近日,张忠家、张相乐等著《大学特色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研究大学特色的学术专著,是张忠家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大学特色研究》(项目批准号:10JHQ006)的最终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学特色建设已成为我国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丰  刘爱生  
大学特色在内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且二者都指向大学作为整体或是个体所显现出的独特性,或者说是关于大学的一种质的规定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由"内生性"逐渐走向"外生性"、由"无意识"逐步走向"有意识"的漫长过程。大学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精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大学办学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一所大学的特色,是其历史文化沉淀与现实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学的历史传统、治校者、教师、学生、发展理念等起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大学办学特色涵括办学思想特色、目标定位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基本思路是弘扬学校传统,升华办学理念;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学科建设,优化院系结构;重视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由本科教学评估引发的对办学特色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中国大学要从总结办学特色走向创建办学特色,以"类特色"为前提,在竞争中选择,在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中生长,明确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方向、目标,通过凝炼核心教育理念,实施大手笔的举措,在评价中发展,有效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本文介绍了印度普通大学内部管理的特色。印度普通大学在高级管理人员方面实行官学结合,轮流任职;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参与主体多元化;学院管理多样化,以附属学院为主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提高办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对此,上下已成共识。什么叫办学质量?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我想,无论是标准还是途径,都是绕不开办学特色这个问题的。一、大学特色是任何学校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兢  
大学要形成办学特色必须继承和发扬各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其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本校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校园文化相统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从打牢基础、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严格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杰  张彦通  
特色型大学多数都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和特殊的发展历史,都是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形成的。新时期,应正确认识特色型大学及其特点,大力加强特色型大学的特色建设,重新构建特色型大学与行业的契合关系,积极营造有利于特色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对大学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诉求,并把这种制度建设赋予了“现代”的含义,由此引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命题,也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国情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这一命题的特殊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中国特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殿臣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位列"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第54位,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第75位。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四位一体"的办院格局,开放床位5 057张。全院年门急诊量500万人次、出院22万人次、手术10万例,平均住院日降至7.5天,位居"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百强榜"第9位,"中国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排行榜"第31位。拥有骨科、眼科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40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凡丰  应蓓蓓  
为了培养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领袖,耶鲁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方式做出了相应调整,建立了一个跨越传统学系边界的联合项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项目”(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BBS)。1.BBS的含义BBS项目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平台,提供了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开展跨学科教育的途径。进入BBS 的学生一般通过6年的学习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锦兰  
必应(Bing)是一个全新的搜索引擎,是微软公司根据中国用户搜索特点而提供的网络搜索引擎,2009年才在中国上线。其搜索特色中,"快捷直达"、图片搜索无止境、视频悬停预览、以图搜图、搜索结果页"沉浸式"用户体验等让人耳目一新。必应地图搜索、必应词典、跨平台智能搜索等核心功能为用户搜索网络信息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是用户搜索网络信息的好帮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德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本文认为,高职课程至少要有课程目标的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的应用技术性、课程组织的实践性、课程实施中产教结合的高层次等特征,并介绍了几种合乎这些要求的高职课程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基础课,以任务为中心的技术课程,以技术开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以及用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微型课程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树生  徐运火  周道春  张建华  
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和步入大众化的客观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一个时代课题,为社会和高校所共同关注。基于现代大学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对如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加强现代大学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