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7)
2023(5040)
2022(4152)
2021(3865)
2020(3030)
2019(6897)
2018(6434)
2017(12619)
2016(6850)
2015(7032)
2014(7017)
2013(6989)
2012(6476)
2011(5911)
2010(5990)
2009(5334)
2008(5278)
2007(4573)
2006(3936)
2005(3537)
作者
(20413)
(17307)
(16809)
(16402)
(11128)
(8384)
(7720)
(6601)
(6542)
(5976)
(5923)
(5846)
(5671)
(5410)
(5393)
(5255)
(5104)
(5031)
(4962)
(4838)
(4252)
(4132)
(4054)
(3935)
(3912)
(3834)
(3726)
(3626)
(3505)
(3443)
学科
(29864)
经济(29817)
管理(18377)
(16320)
(12945)
企业(12945)
方法(12203)
中国(10936)
数学(10407)
数学方法(10302)
地方(7784)
(7681)
城市(6532)
(6270)
业经(5862)
(5824)
城市经济(4761)
(4642)
环境(4573)
理论(4559)
农业(4447)
(4278)
金融(4277)
(4015)
(4013)
(4011)
银行(3999)
技术(3928)
(3844)
(3783)
机构
大学(99947)
学院(97958)
(38701)
经济(37661)
管理(36403)
研究(36366)
理学(31960)
理学院(31403)
管理学(30842)
管理学院(30630)
中国(25227)
科学(24154)
(21677)
(18237)
(17307)
(17147)
研究所(16876)
中心(16007)
业大(15287)
(14577)
财经(14557)
师范(14404)
(13792)
农业(13697)
(13659)
(13452)
北京(13029)
经济学(12600)
师范大学(12093)
(11452)
基金
项目(72503)
科学(58841)
基金(55815)
(50300)
国家(49967)
研究(47842)
科学基金(43420)
社会(33004)
社会科(31446)
社会科学(31437)
基金项目(30619)
自然(29797)
自然科(29223)
自然科学(29215)
自然科学基金(28681)
(26842)
(23982)
资助(21521)
教育(21492)
编号(16653)
重点(16463)
(15869)
(15118)
(14836)
国家社会(14575)
创新(14014)
计划(13994)
科研(13892)
教育部(13458)
成果(12919)
期刊
(40117)
经济(40117)
研究(29051)
学报(17697)
科学(17161)
中国(17016)
(14839)
管理(12855)
大学(12833)
学学(12351)
(12344)
农业(9868)
城市(7614)
(7406)
金融(7406)
问题(7279)
财经(7185)
教育(6902)
(6664)
经济研究(6346)
(6246)
技术(5972)
业经(5785)
资源(5487)
(5312)
现代(5293)
(4861)
科技(4761)
业大(4469)
地理(4243)
共检索到13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斌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城市空间组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各类要素流动的时间与空间不断扩展,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来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空间的持续转型与重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并作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发展与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功能品质的基本战略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山  曹远琳  孙一飞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市空间形态与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城市空间研究范式面临转型。基于人本主义理念,从智慧空间的演化动力、社会形态、组织特征、规划管治四个方面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从智慧产业空间、智慧社交空间、个体行为空间、居民社区空间、人的意象空间五方面探讨智慧城市新的空间形态,以及集聚与扩散、创新与弹性、实体与虚拟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认为,信息时代城市空间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智慧城市空间规划重点,在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空间形态优化和空间组织效率的提升,并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分析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概念内涵、建设状况的基础上,从智慧城市建设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阐述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命有机体的视角分析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基于技术、社会经济、管理、空间等要素相互作用的新空间范式,进行智慧城市空间组织。通过城市智能应用系统建设,将智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解决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建设健康、宜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巍巍  苏伟忠  王发曾  
传统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对城市建筑实体的空间组织和管理。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组织的概念、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理论概括,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世伟  
分析智慧及智慧城市的性质、特点和发展阶段,着力从创新未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因城而宜地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构筑面向市民的泛在服务、提供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等多角度论述智慧城市带给人们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小燕  张所地  
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从技术创新、资源建设、网络建设、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五个方面重新梳理了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理论视角,提出智慧城市的生命有机体模型,并从思维维度、信息维度、网络维度、技术维度、物理维度和时间维度构建了智慧城市的六维空间模型,对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茜  毛天斌  
作为城市中高端商务办公楼,有不同面积、高品质、现代化、科技化的会议交流空间,具有远程视频、四轴同声传译等高科技功能,展现了智慧城市品质。大厦内部装饰设计沿袭大厦建筑高雅简洁的风格,高雅而不高傲、简约而不简单,集现代、时尚、休闲于一体。入口设隔离水体,使中心内部空间减少城市污染及噪音。入口处的景观中心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解决人流集散。西侧为公共景观停车场,东侧设景观休闲洽谈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杨旸  
区位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也是酒店业投资和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现有城市酒店区位研究仍主要基于传统区位论和传统统计方法,严重滞后于区位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文章提出,应整合前沿的产业空间组织理论和空间计量方法,重新审视城市酒店区位选择中的空间关系及其背后的机制与规律。其不仅将在具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而且还在方法论层面(整合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交叉层面(促进地理学和经济学交叉与对话)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未来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城市酒店产业的空间涨落,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的模拟,城市酒店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智慧城市是管理和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建设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等。智慧政务。就是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现在有些城市建设的智慧政务中心就能充分体现。比如,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各委办局统一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市民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这种方式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同时网上流程快,办同一件事花的时间短,这就是依法行政、高效快捷。另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荣  姜明军  陈娜  
从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五大要素即节点、通道、流、等级和网络出发,系统分析了湖南长株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城市群中首位城市是长沙,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次级城市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群陆路交通的分布是以长株潭为中心,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的格局。城市群空间要素成集聚形式,且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向长株潭核心区集聚。城市群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吴婷莉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俊芳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单位制的城市社会管理转为社区制的城市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基层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单位的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越来越突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创新设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继斌  杨青山  张春丽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宏伟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发曾  张改素  丁志伟  刘静玉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市体系空间组织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依据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采用多种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路径,结论如下:①通过规模实力、综合实力评价模型计算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空间组织等级,结合空间组织的均衡原则,确定以郑州为核心城市,洛阳、邯郸、信阳和商丘为区域中心城市,晋城、安阳、南阳、淮北为区域性次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②应用分形理论、圈层分析、缓冲区分析、城市相互作用模型等方法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具备以郑州为核心的圈层式、轴带状、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区的组织基础;③结合空间组织的等级层次和现实基础,提出中原经济区空间组织的"中心带动、圈层推动、轴带组织、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片"的模式选择与路径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