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1)
2023(2039)
2022(1655)
2021(1408)
2020(1094)
2019(2251)
2018(2006)
2017(3850)
2016(2094)
2015(2232)
2014(2273)
2013(2204)
2012(1999)
2011(1898)
2010(1824)
2009(1618)
2008(1547)
2007(1369)
2006(1197)
2005(1085)
作者
(6289)
(5352)
(5280)
(5003)
(3274)
(2557)
(2416)
(2105)
(2016)
(1896)
(1840)
(1737)
(1726)
(1724)
(1648)
(1641)
(1615)
(1568)
(1531)
(1423)
(1324)
(1302)
(1245)
(1192)
(1172)
(1130)
(1128)
(1066)
(1056)
(1052)
学科
(14265)
经济(14261)
地方(8003)
地方经济(5918)
管理(4630)
方法(3725)
数学(3488)
数学方法(3467)
中国(2998)
(2921)
环境(2718)
(2713)
(2436)
(2270)
区域(2266)
业经(2094)
农业(1984)
(1824)
(1775)
(1687)
金融(1686)
资源(1684)
(1505)
企业(1505)
(1456)
产业(1348)
规划(1261)
环境规划(1211)
生态(1206)
经济学(1170)
机构
学院(31245)
大学(30427)
(13048)
经济(12767)
研究(12209)
管理(11196)
理学(9863)
理学院(9680)
管理学(9501)
管理学院(9438)
中国(8614)
科学(8384)
(6380)
(6232)
研究所(5860)
(5474)
中心(5460)
师范(5439)
(4734)
(4731)
(4677)
(4530)
师范大学(4494)
业大(4289)
科学院(4148)
经济学(4140)
(3940)
北京(3819)
财经(3818)
经济学院(3756)
基金
项目(24470)
科学(20206)
研究(17914)
基金(17767)
(15863)
国家(15721)
科学基金(13557)
社会(12243)
社会科(11666)
社会科学(11665)
(10233)
基金项目(9668)
(8642)
自然(8222)
自然科(8001)
自然科学(7999)
自然科学基金(7825)
教育(7642)
编号(7154)
(6830)
资助(6351)
重点(6094)
发展(5664)
(5582)
国家社会(5364)
成果(5245)
课题(5132)
(5072)
(5029)
创新(4842)
期刊
(14524)
经济(14524)
研究(8175)
中国(5409)
科学(4902)
学报(4626)
(4011)
管理(3357)
大学(3277)
资源(3253)
教育(3167)
学学(3142)
农业(2994)
技术(2678)
业经(2476)
(2414)
经济研究(2264)
地理(2056)
(2024)
金融(2024)
问题(1869)
科技(1800)
(1798)
(1736)
商业(1678)
统计(1668)
财经(1608)
经济地理(1553)
技术经济(1495)
决策(1480)
共检索到43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毕淼  
<正>~~
关键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生全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这一重要范畴,并把它作为分析工具广泛运用于他的社会学研究中。本文对这一范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梳理与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阐述了“教育场域”这一重要视角的涵义、特征及其意义,同时对教育场域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权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如何影响学术权力进行了大量研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前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热议更是将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能真正能祛除"行政化",仅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系统就一定能保证进入一种良好运作状态吗?换言之,学术权力的运作是否也存有某种隐秘的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章明  
教育学应关注日常言语行为及其背后的人际关系。言语行为有适当性与真假问题,适当性对于教育更为重要。语言行为的力量来自话语意义和语境等方面,可以测量、分类与评价,有助于革新教育评价。剔除话语杂质,破除对"执行力"等术语的迷信,可提升言语行为质量,转变教育改革思路和研究范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远杰  
教育学场域概念建构,是在对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布迪厄社会学教育场域概念进行反思与继承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学立场对教育场域的重新界定。秉承了布迪厄场域概念的方法要义,但主动放弃了它的内容原指;包含对已有教育场域概念进行改造的成分,本质上则是对另一种教育场域现象的解释。教育学教育场域,是指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于特定的人及其行为实践的,以教育力构成意义或功能区分的时空构型。学校教育场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然—教化之场,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学校教育实践的共同价值目的为教育力的源泉。珍视和创建"学校"之外鲜活而丰富的教育场域类型,应作为未来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关于知识人的问题,已有许多研究,但通常较少把知识人放在高等教育的场城进行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知识人的问题也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提出“高等教育场城中的知识人”这一议题,意在从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下讨论知识人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苟灵生  
高等教育场域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参与者,它整个活动主要是围绕以知识的传承、传播、生产与消费,以及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关系而展开的,教育场域研究日益具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章探寻了教育场域的涵义、现状与特征,阐述了教育场域的思想基础,分析了教育场域的嬗变,得出教育场域的变革方向:回归教育的原点和一般意义上对人的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梦龙  朱维蕊  
随着数字技术对信息存储样态的转变,数字空间产生了与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时空场域。数据权属的研究需要借助社会学者布迪厄提出的场域分析方法视角,进而从抽象法律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据独有的权属场域逻辑。研究发现:多维空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支配控制的财产属性,需要以功能主义为研究方法重新审视数据财产法律关系;数据并不具有完全删除或是传统物权中处分权能的法律关系特性,但具有还原至某一特定时间状态多维时间的独有关系特征;数据权利的研究需要引入多维时空关系——科学理性与法律理性双向交织的场域分析方法,进而形成“状态型”研究向“关系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状态型研究为数据财产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活动态的理论视角,使得研究方法与社会变革具有更强的系统兼容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荀振芳  汪庆华  
自主选拔录取作为一种场域,在我国呈现了一种精英角逐的典型特征。一方面,自主招生表现为对学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精英人才的选拔,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呈现出受众群体城市化、优势家庭阶层传递的显著事实,表现为对"精英"的选拔出现了异化与制度偏好。本研究以北京某高校为例,对自主招生场域的"精英化"表征进行了揭示与剖析,并对其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以及自主招生制度的探索与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高楠  
要解决文学批评无关痛痒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清楚一个重要的批评规定性,即文学批评是一定问题场域中的批评。批评同样是在一定问题场域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批评的问题是接受链上阅读问题的一般性提升。阅读与批评问题的形成基于怀特海所说的重要性,重要性的跃出是结构性的,即它以一般现实生活为广泛基础,这一基础内化为批评者的心理背景,在具体阅读与批评时,一般社会生活状态及批评心理背景对象性地转化为"同格环境",问题场域便在"同格环境"中形成并因此确认一定的重要性问题,阅读与批评就此展开。批评的问题场域具有突出的当下性与本土性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洪富  刘献君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基于布迪厄的理论,本研究把大学作为一种变迁的场域,通过分析变迁场域中教师的实践及其逻辑,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与科研关系。大学场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大学场域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场域的基本活动是教学与科研;大学场域的基础是高深知识;大学场域是一种非常隐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婧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李晓琳  张文雅  
基于CFPS 2010—2020年的数据,运用混合OLS模型实证分析参军经历对职业获得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参军经历给职业获得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退役军人的职业地位相对其他群体而言较低;(2)这一负向影响持续存在,并随经济和政策变革而逐渐增强,表明退役军人的“就业难”问题在市场转型后更加凸显;(3)退役军人通过获得城镇户口等非农业户口而取得较高的职业地位,但这一改善效应十分有限,且在经济制度转型后遭到弱化;(4)参军经历整体上对职业获得的影响受到学历水平的调节,学历水平可以弥补退役军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民事人力资本不足。因此,应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提高退役军人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舒成利   刘芳颖   赵晶旭   高山行  
文章依据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提出“数字平台场域互动观”。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具有“场域”属性,是一种商业场域,场域理论在此具有独到的解释力;互动在数字平台中扮演核心角色,是数字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数字平台的场域互动模式包括同场域互动模式、跨场域互动模式和复跨场域互动模式;数字平台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其治理机制,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要求有相对应的保障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平台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推动数字平台领域研究、数字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政府有效精准地规制数字平台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