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9)
- 2023(6590)
- 2022(5295)
- 2021(4895)
- 2020(3762)
- 2019(8646)
- 2018(8130)
- 2017(13824)
- 2016(8012)
- 2015(8684)
- 2014(8677)
- 2013(8195)
- 2012(7946)
- 2011(7210)
- 2010(7576)
- 2009(6716)
- 2008(6340)
- 2007(6322)
- 2006(5679)
- 2005(4636)
- 学科
- 济(29582)
- 经济(29540)
- 农(26373)
- 业(20998)
- 农业(18249)
- 中国(13744)
- 管理(13465)
- 地方(10799)
- 业经(10439)
- 企(9684)
- 企业(9684)
- 收入(7663)
- 农业经济(7403)
- 发(7305)
- 方法(7112)
- 制(6781)
- 财(6521)
- 发展(6471)
- 展(6461)
- 数学(6291)
- 数学方法(6224)
- 分配(5474)
- 教育(5358)
- 策(5132)
- 村(5125)
- 农村(5106)
- 建设(4931)
- 融(4916)
- 金融(4914)
- 理论(4703)
- 机构
- 学院(106905)
- 大学(100812)
- 济(41101)
- 研究(40344)
- 经济(39941)
- 管理(36119)
- 理学(30085)
- 理学院(29662)
- 管理学(29101)
- 管理学院(28894)
- 中国(28800)
- 农(24932)
- 科学(23196)
- 京(21692)
- 所(20219)
- 中心(19139)
- 江(18439)
- 财(18240)
- 研究所(18221)
- 范(18074)
- 农业(18030)
- 师范(17964)
- 业大(16976)
- 技术(15585)
- 职业(15152)
- 省(14712)
- 院(14365)
- 州(14274)
- 师范大学(13979)
- 北京(13796)
- 基金
- 项目(71762)
- 研究(58996)
- 科学(56414)
- 基金(48972)
- 家(43474)
- 国家(42516)
- 社会(36690)
- 科学基金(34683)
- 社会科(34184)
- 社会科学(34175)
- 省(29875)
- 教育(28954)
- 编号(26432)
- 基金项目(25806)
- 划(25466)
- 成果(21257)
- 课题(19953)
- 自然(19197)
- 自然科(18667)
- 自然科学(18659)
- 自然科学基金(18289)
- 资助(18241)
- 发(18237)
- 重点(16980)
- 年(16792)
- 部(16242)
- 农(16004)
- 性(15434)
- 规划(15165)
- 制(15028)
共检索到175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育,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内容《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方案》提出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浩 万艾琳
[目的]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命题。[方法]以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样本,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重点县农业“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序演进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验证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资源-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稳步提升,由“轻度失调-失调衰退型”调整为“濒临失调-过渡发展型”;研究期内大部分重点县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幅度并不明显,各县提升速度存在差异,地区间呈现出“良好、稳定、较弱”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地区内部极化现象初显;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基础对当地农业“资源-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暂未观测到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水平较高,但农业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资源-经济”不协调问题突出,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农业资源科学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方 李裕瑞
西部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性决定其乡村减贫的艰巨性以及转型振兴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从西部地区脱贫县科学识别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给予针对性支持,可为构建先后有序、精准高效的乡村振兴帮扶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2019年西部12省区的830个县域样本数据,从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等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测算方法与筛选流程,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识别方法体系,开展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评价及重点帮扶县识别研究。经测算,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指数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的县域数量分别为137、195、459和39个;乡村振兴难度格局总体与我国地势阶梯类型分布较为吻合,自然环境差异导致要素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均衡是乡村振兴难度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进一步,从西部脱贫县中识别出17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县域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劣、区位偏远与民族地区问题复杂、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结构相对失调等问题。为系统谋划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区域战略转型,提出了分级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创新重点生态功能区振兴模式等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丽华
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等关系密切,在人才资源、技术技能等方面承担着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对山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为“必然”路向,遵循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有基础,服务乡村有技能,人人成才有作为”的理念,以形成“以教扶知、扶技、扶心、扶智、扶志、扶业”的发展态势为根本任务,寻找一条山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共推、共生共进”的“六三三”实施发展路径,通过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省县乡联动”“养训练结合”“校地课链接”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融合模式 实施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传波 高辉 王芳 王寯穆
基于四川藏区222份调研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系统评估了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等主要科技帮扶措施对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科技帮扶能显著促进四川涉藏地区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且科技人才帮扶强化了科技项目帮扶对农牧民家庭收入的正向效应;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正向效应更强,对技能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以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帮扶的正向效应更强。最后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重视完善科技人才帮扶措施,加大科技人才帮扶力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钟明月 李栖颜 周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找准路径,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国家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式,从政策落实、项目评估、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氢 王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实现常态化帮扶,职业教育急需把握形势、认清问题、重塑路径。文章基于两大战略衔接之际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重新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常态化帮扶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即针对不同对象特点重构培养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多主体共创、因地制宜构建产业新生态、挖掘文化价值引领乡村新风尚。
关键词:
常态化帮扶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敦友 韩立达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宜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在理论分析与四川三州实践基础上,为推动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创新提出:一是统一县域市场,实现与县域农村生产要素的进入与退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联动发展,并充分发挥县域完整且最低层级的政府部门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二是构建有效市场,对内以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为本底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绿色生态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外以特色优势资源为纽带和以飞地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跨区域合作,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三是打造有为政府,建立供给端、需求端和市场端协同应对市场风险以及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运营风险的动态监控破解机制,完善“人”“地”“钱”要素保障体系,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实施方案》对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推动乡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案》提出,自2023年起,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颖洁
文章建立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在构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测量量表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发现:(1)驻村帮扶在提升乡村组织建设水平、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村民参与度和村民收入满意度。(2)村民参与行为显著正向影响了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在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增量,但村民的收入满意度感知并未对任何维度的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带来显著影响。(3)实证检验发现,驻村帮扶政策的实施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只呈现间接影响作用,即主要通过影响村民的参与行为,来影响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未来,在开展驻村帮扶过程中要注重从提升乡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信任合作互惠的新型乡村社会、推动建立开放型的乡村网络结构等方面发力,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增长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杰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阐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实施路径,围绕存在的现实困难,提出加强涉农类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增强各级各类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多样化技术技能支撑服务、厚植职业院校师生“三农”情怀、完善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政策依据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发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江西省农商银行切实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局出发,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
关键词:
振兴战略 农村金融产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201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在技能人才队伍总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技术工人特别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薇 樊阳程
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北京百万亩造林工程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和成效: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兴旺,改善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富裕度,提高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并就百万亩造林工程进一步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增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实施林下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平原造林的长远规划。
关键词:
百万亩造林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 首都地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