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25)
2022(1159)
2021(1115)
2020(1025)
2019(2268)
2018(2254)
2017(3857)
2016(2541)
2015(2893)
2014(2909)
2013(2936)
2012(2827)
2011(2567)
2010(2870)
2009(2720)
2008(2752)
2007(2543)
2006(2527)
2005(2518)
2004(2173)
作者
(7189)
(5886)
(5863)
(5829)
(3882)
(3000)
(2744)
(2321)
(2301)
(2247)
(2094)
(2083)
(2030)
(1980)
(1924)
(1878)
(1800)
(1786)
(1769)
(1748)
(1678)
(1542)
(1487)
(1468)
(1460)
(1428)
(1412)
(1395)
(1301)
(1260)
学科
(7696)
经济(7676)
管理(6402)
(5650)
(4406)
企业(4406)
(3460)
(3336)
中国(3273)
地方(3113)
(2543)
教育(2475)
(2460)
(2402)
银行(2394)
教学(2304)
(2298)
农业(2266)
业经(2086)
制度(1995)
(1995)
理论(1914)
(1859)
(1853)
(1770)
金融(1769)
方法(1706)
组织(1653)
(1607)
税收(1516)
机构
大学(32590)
学院(31652)
研究(12085)
(10669)
经济(10273)
中国(10265)
管理(10155)
理学(7711)
理学院(7601)
(7398)
管理学(7394)
(7337)
管理学院(7329)
科学(7220)
(7184)
(6590)
中心(6448)
(6429)
(6232)
(5861)
(5809)
师范(5760)
研究所(5495)
北京(4977)
(4822)
财经(4784)
银行(4660)
教育(4604)
农业(4570)
师范大学(4538)
基金
项目(16536)
研究(13444)
科学(12246)
基金(10543)
(9023)
国家(8893)
社会(7327)
科学基金(7162)
(6905)
社会科(6871)
社会科学(6870)
教育(6846)
成果(6575)
编号(6210)
(5704)
基金项目(5071)
课题(4842)
资助(4660)
(4277)
自然(4269)
自然科(4171)
自然科学(4169)
自然科学基金(4086)
重点(3983)
(3952)
项目编号(3632)
(3550)
(3506)
(3486)
(3482)
期刊
(16802)
经济(16802)
研究(12824)
中国(11183)
教育(8722)
(6343)
(6183)
(5935)
金融(5935)
学报(5455)
图书(5224)
管理(4750)
科学(4533)
书馆(4482)
图书馆(4482)
大学(3922)
农业(3505)
技术(3190)
学学(3151)
财经(2523)
业经(2451)
农村(2330)
(2330)
职业(2257)
(2243)
论坛(2243)
(2221)
问题(2115)
(2079)
经济研究(1898)
共检索到65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振聚  
《四槐堂藏书录》一书作者姓氏、字号、生卒年未知。《山东藏书家史略》未载,《文献家通考》虽然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清末山东藏书家赵嘉肇,其经历和著作因此而可知。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晨光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晨光  
《武林藏书录》长期被视为丁申的个人著作,然而该书稿本的发现,却充分说明此书是丁申、丁丙兄弟二人接力修撰增订的成果。在增订补辑该书的过程中,丁氏兄弟不仅增加条目、充实内容,而且注重改进撰述方式、区分类别。经过比对《武林藏书录》稿本和刊本,可以发现丁申和丁丙着意推进杭州藏书肇始,丰实杭州藏书内涵,推阐杭州藏书精蕴,加之其书对杭州文化世家的重点刻画和对杭州文化兴衰的着重摹写,对杭州社会现状和社会风气的揭露批评,充分揭示出丁氏兄弟寄寓在杭州藏书史书写中的地域意识、文化情结与现实关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全有  
万木草堂藏书的来源大约可分为两类:康有为及其学生的捐书、社会捐赠。草堂藏书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轮流值班;作为培育人才的强力支撑,藏书得到了较充分利用。藏书的流向,一部分流入广雅书院,一部分于戊戌后被焚。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净净  
千顷堂藏书是黄居中和黄虞稷两代人收藏之图书。本文从黄氏父子的治学和交游情况分析黄氏收书及藏书,进而探讨黄氏千顷堂藏书的内容。并通过黄氏父子印章、千顷堂印章和相关史料记载辑得明确为千顷堂藏书之图书,将其与《千顷堂书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考证千顷堂藏书与《千顷堂书目》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千顷堂书目》依托于千顷堂藏书,但仅选取了部分著录,选取的标准主要是著作的年代,即时间标准。另一方面,《千顷堂书目》又不局限于千顷堂藏书,还参考、抄录了其他书目和史料记载的图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振聚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小燕  
本文回顾了嘉业堂藏书楼藏书的聚积和散失过程,说明近代私人藏书积聚的不易和散失的无奈,同时也说明了嘉业堂主人刘承干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作出的积极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创建初始即有藏书楼的设置。现有文献证明,其第一座藏书楼的准确位置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中路的公主寝殿。可惜该建筑在1979年被拆毁,原中路建筑中只有一座经过后来改建的公主府正殿保留至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石祥  
从藏书题跋真迹、诗文别集等文献中勾稽史料,考述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杭州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丙与寿松堂主人孙炳奎、孙峻父子的交游事迹,指出在双方的交游中,围绕着古籍善本的传录馈赠、校勘考证等文献学学术活动始终居于核心,并通过考核史料,复原双方交游的大致面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纪晓平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金元  
曾国藩从读书时代就开始攒钱藏书,在政务、军务中不忘藏书,广泛搜求各种珍典古籍,不断扩大藏书规模,富厚堂藏书充分体现了其读书、藏书的重要思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晓霞  
愚斋藏书是清末著名人物盛宣怀的藏书。由于藏书流散,书目编纂的缺陷以及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学界对其数量一直未有明确结论。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追寻藏书的踪迹,结合文献提供的线索,对愚斋藏书数量进行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蔡迎春  
[目的/意义]对目前藏书采选机制的形成原因以及对藏书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基于目前藏书采选机制的三级控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方法/过程]对当前图书出版状况和可供书目来源进行分析,探求采选机制对藏书质量影响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文献采选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专业的方法,还要通过经验积累保证采选的质量,从而满足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一套成熟的采选模式,需要依靠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从图书的内容和质量两方面去把关。[结果/结论]当前藏书采选机制下,可以通过"馆员选验——专家把关——馆长审核"的三级控制制度对藏书采选质量进行控制,其中馆员和专家主要负责对藏书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而馆长则主要负责对馆藏图书的结构质量进行控制和完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金元  
富厚堂藏书目录有很多特点,书楼第一代主人曾国藩著录的《京师书目》与《利见斋书目》信息详细;《求缺斋书目》与《公记书目》反映出其馆藏特色;《归朴斋书目》与《艺芳馆书目》则突出其藏为实用的特点。这些书目虽没有完全反映出富厚堂的馆藏,但为后人了解富厚堂馆藏及其藏书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