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
2023(56)
2022(39)
2021(45)
2020(35)
2019(76)
2018(90)
2017(168)
2016(80)
2015(111)
2014(93)
2013(89)
2012(79)
2011(78)
2010(77)
2009(76)
2008(73)
2007(63)
2006(50)
2005(35)
作者
(220)
(202)
(188)
(163)
(100)
(90)
(83)
(81)
(79)
(71)
(67)
(66)
(58)
(57)
(57)
(55)
(55)
(51)
(49)
(49)
(47)
(46)
(46)
(44)
(43)
(42)
(42)
(40)
(39)
(38)
学科
(205)
经济(205)
中国(149)
(143)
(137)
(106)
(97)
管理(96)
907(92)
618(90)
(88)
(88)
(87)
经济史(81)
地方(80)
农业(73)
(70)
诗歌(70)
业经(69)
(68)
企业(68)
(54)
农业经济(52)
中国经济(44)
(41)
财政(41)
(37)
贸易(37)
(36)
(36)
机构
大学(963)
学院(917)
研究(369)
中国(318)
科学(311)
(281)
师范(279)
(254)
(238)
师范大学(215)
研究所(207)
(204)
管理(199)
经济(196)
北京(192)
(185)
理学(161)
理学院(155)
业大(154)
技术(151)
农业(146)
管理学(144)
管理学院(144)
(142)
(132)
(131)
(131)
文学(126)
(126)
科学院(124)
基金
项目(576)
基金(371)
科学(369)
(339)
研究(338)
国家(337)
科学基金(260)
(220)
社会(202)
(188)
社会科(188)
社会科学(188)
基金项目(186)
自然(171)
资助(167)
自然科(166)
自然科学(165)
自然科学基金(163)
教育(141)
重点(136)
计划(135)
成果(134)
科技(131)
科研(119)
专项(111)
(106)
(103)
(103)
社科(100)
编号(95)
期刊
中国(512)
(457)
经济(457)
研究(422)
学报(386)
大学(264)
科学(259)
学学(253)
(213)
史研究(192)
经济史(192)
(187)
(153)
中国经济(148)
社会(147)
农业(126)
管理(121)
图书(119)
教育(113)
(110)
书馆(104)
图书馆(104)
社会科(100)
社会科学(100)
会计(98)
科技(90)
技术(84)
社科(78)
业大(76)
(76)
共检索到1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比健  
作品说明:琵琶属拨弦类乐器,引入中国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是其鼎盛时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音乐家们的喜爱。该作品在造型上采用楚式木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利用琵琶的自然水滴之形,衬以荷花花瓣,使二者在形体上完美契合,突显"法之器"的神秘庄严,传达出琵琶这种乐器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表现了追求人与天地之间的一种融通及灵魂深处对乐之"圣器"的
关键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茂智  
<正>~~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汤贵仁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兴衰和社会的诸因素存在着极密切的关系。唐代诗歌的繁荣,除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思想活跃诸因素之外,还和“旅游热”密切相关。按照当代人的解释,旅游的意思是“旅行游览”,按照古人的解释,羁旅之意来源于(“庐”,庐者,寄也。也就是说,凡是离开本人的居住地而巡行寄居外地的,都可以称为“旅”。因此,举凡帝王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青枝  
出土墓志对文史研究的作用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并有大量成果问世。文章以释例形式探讨了唐代墓志对唐代诗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献价值,并对未经考证之相关墓志资料加以考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倩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龙隼  
唐宋以来各类小说的书面化助催散韵结合体制的形成,延至元明时期这种编创观览现象更加凸显并递有新变,从而形成明代小说独特的体制形态,因使其诗性叙事功能有所增强优化。明代小说中羼入的诗歌有多方面叙事功能,但在小说叙事中不占主导地位;若脱离散文叙事之主导,其诗性叙事就无所附丽。特别是在小说中羼入诗歌的增聚阶段,其叙事功能非但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反因非体性成分存在种种弊端。不过随着明代小说书面化,所羼诗歌进入体性化阶段;且因羼入诗歌体性化的增强,其诗性叙事完全融摄散文中。所谓体性化,是指羼入诗歌契入小说的故事情节,而与散文深度融合以修饰辅助叙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邬和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江晶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惠英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夙凯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冠楠  
<正>~~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跃  
~~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