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7)
- 2023(6437)
- 2022(5853)
- 2021(5568)
- 2020(4861)
- 2019(11535)
- 2018(11627)
- 2017(22216)
- 2016(12677)
- 2015(14881)
- 2014(15636)
- 2013(15414)
- 2012(14809)
- 2011(13427)
- 2010(13882)
- 2009(13014)
- 2008(13551)
- 2007(12844)
- 2006(11021)
- 2005(9985)
- 学科
- 济(52790)
- 经济(52729)
- 管理(35511)
- 业(33423)
- 企(26917)
- 企业(26917)
- 方法(26026)
- 数学(22601)
- 数学方法(22304)
- 农(15273)
- 财(14383)
- 中国(13430)
- 学(12689)
- 制(10844)
- 贸(10665)
- 贸易(10659)
- 地方(10447)
- 易(10327)
- 业经(10230)
- 理论(9792)
- 农业(9790)
- 务(9077)
- 财务(9049)
- 财务管理(9007)
- 和(8718)
- 银(8472)
- 银行(8443)
- 企业财务(8404)
- 行(7942)
- 融(7672)
- 机构
- 大学(191314)
- 学院(191103)
- 济(73023)
- 经济(71092)
- 管理(68210)
- 研究(63176)
- 理学(57457)
- 理学院(56739)
- 管理学(55478)
- 管理学院(55118)
- 中国(49026)
- 京(41568)
- 科学(41180)
- 农(36301)
- 财(35300)
- 所(34197)
- 江(31912)
- 研究所(30662)
- 中心(30255)
- 业大(30083)
- 农业(28850)
- 财经(27484)
- 北京(26437)
- 范(26274)
- 师范(25971)
- 州(25492)
- 经(24568)
- 技术(22514)
- 经济学(22305)
- 院(22000)
- 基金
- 项目(115878)
- 科学(87779)
- 研究(84468)
- 基金(80067)
- 家(69654)
- 国家(69011)
- 科学基金(57257)
- 社会(49420)
- 省(46721)
- 社会科(46494)
- 社会科学(46474)
- 基金项目(42350)
- 教育(40462)
- 划(38994)
- 自然(37317)
- 编号(36777)
- 自然科(36378)
- 自然科学(36364)
- 自然科学基金(35693)
- 资助(34360)
- 成果(31353)
- 重点(26278)
- 课题(25627)
- 部(25394)
- 发(24699)
- 创(23145)
- 科研(22481)
- 大学(22340)
- 性(21783)
- 项目编号(21696)
共检索到293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利杰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时光”意象 《唐诗三百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玺吾
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既保留了屈原、宋玉笔下楚天楚水意象所带有的特定的辽阔、悲愁意绪,又更多地注入了因时代更迭、作者性格不同,而生发出的雄浑浩渺、奔放壮浪、沉闷压抑、澄清邈远、悲壮恣肆等诸般复杂意蕴。其意象营构,则呈现出以楚天楚水意象组合为主,渐次融入诸多相关意象的复杂化趋势。在唐诗宋词楚天楚水意象的不断演变中,我们既可以分明地见出文学的前后承传之迹,亦能见出楚文化对诗人胸次的自然陶冶之痕。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楚天 楚水 意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裴心源 赵小旭 赵妮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辉
唐诗发展受唐朝国运影响至深,自信豪迈的盛唐心态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同时,唐诗也与自然界四季变化相契合,高低起伏都一以贯之地彰显着大唐盛世山川风物的万千气象,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盛唐文化心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
唐代 音乐诗 特点 艺术手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教育实践方式之典范。
关键词:
唐诗之教 唐诗气象 中国少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在唐诗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里,浙江萧山籍诗人贺知章当然不是最具光环的诗国巨擘,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不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他曾与李白那样的登峰造极者交往甚密,且有提携、揄扬、奖掖之恩。据现有史料可以认定,在李白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没有他"解金龟换酒"的豪举,并赐予其"谪仙人"的美誉,初入京城、藉藉无名的李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迅速得领诗坛风骚。
关键词:
唐诗之路 钱塘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岚
一般论者常认为宋词中"风、花、春、月"等高频字的出现,体现了宋词用字和意象阴柔化、女性化的倾向。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字放在整个古汉语高频字背景之下,对比唐诗和宋词高频字的异同时,却发现它们都重点关注人与自然,对自然物象类高频字的选择倾向是基本相同的,且表示判断、否定类高频字的大量出现,也只说明古汉语语法上的共性。唐诗宋词在文体本性是相似的,只有在对比诗词文本高频字的演变时,才体现出宋词相较唐诗独具的个性和倾向。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高频字 倾向 共性 演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轨迹的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探索贬谪诗人相关要素挖掘方法,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贬谪诗人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贬谪诗人 时空分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谟润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关键词:
佛寺 浙东诗路 游寺寓寺 宦游 漫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作为特殊饮品的酒,源远流长,仰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酒器,证明中国已有6000年酿造和饮酒历史。远古时代,野果和蜜是人们酿酒的理想而又易得的原料。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有了粮食酒,商周时用谷物酿酒已相当普遍。奢侈的商纣王所居住的宫殿竟有肉林酒池。到了周代,农业更为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腊梅
清乾隆年间,李怀民裒辑中晚唐诗人32家,分为张籍、贾岛两派,编为《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一书。是为中晚唐诗研究中的重要一说,但历来为人所忽视。本文考查"张、贾两诗派"说的建立始末,并对李怀民之说的主要内容略加介绍和评析。
关键词:
李怀民 中晚唐诗 张、贾两诗派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