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7)
- 2023(15076)
- 2022(12975)
- 2021(11924)
- 2020(9893)
- 2019(22543)
- 2018(22679)
- 2017(43051)
- 2016(23143)
- 2015(26135)
- 2014(26387)
- 2013(26330)
- 2012(24633)
- 2011(22464)
- 2010(22766)
- 2009(20911)
- 2008(20186)
- 2007(17925)
- 2006(16135)
- 2005(14685)
- 学科
- 济(115048)
- 经济(114941)
- 管理(67323)
- 业(64374)
- 企(52397)
- 企业(52397)
- 方法(43094)
- 数学(36816)
- 数学方法(36469)
- 中国(30418)
- 地方(28818)
- 农(27056)
- 业经(24347)
- 学(23722)
- 财(21253)
- 技术(19916)
- 农业(18871)
- 贸(17746)
- 贸易(17732)
- 制(17529)
- 易(17040)
- 地方经济(16963)
- 理论(16662)
- 环境(16641)
- 和(16493)
- 融(15845)
- 金融(15844)
- 银(15782)
- 银行(15734)
- 行(15205)
- 机构
- 大学(341496)
- 学院(339722)
- 济(143212)
- 经济(140133)
- 管理(132945)
- 研究(121811)
- 理学(113888)
- 理学院(112544)
- 管理学(110724)
- 管理学院(110121)
- 中国(89648)
- 科学(74588)
- 京(74468)
- 财(62246)
- 所(62239)
- 研究所(56393)
- 农(54028)
- 中心(53390)
- 江(50692)
- 财经(49342)
- 业大(49122)
- 北京(48040)
- 范(46878)
- 师范(46467)
- 经(44706)
- 院(43845)
- 经济学(42912)
- 农业(41802)
- 州(41364)
- 经济学院(38260)
- 基金
- 项目(225384)
- 科学(177002)
- 研究(166771)
- 基金(161768)
- 家(140502)
- 国家(139294)
- 科学基金(119072)
- 社会(105072)
- 社会科(99560)
- 社会科学(99534)
- 省(88263)
- 基金项目(85894)
- 自然(75915)
- 教育(75814)
- 自然科(74099)
- 自然科学(74085)
- 划(73853)
- 自然科学基金(72767)
- 编号(67953)
- 资助(66509)
- 成果(55548)
- 发(52133)
- 重点(50437)
- 部(49359)
- 课题(47498)
- 创(46900)
- 创新(43726)
- 国家社会(42800)
- 教育部(42331)
- 科研(42108)
- 期刊
- 济(168632)
- 经济(168632)
- 研究(107531)
- 中国(70233)
- 学报(51919)
- 管理(51550)
- 科学(49689)
- 农(49624)
- 财(45120)
- 教育(40769)
- 大学(39265)
- 学学(36734)
- 农业(34820)
- 技术(32718)
- 融(30226)
- 金融(30226)
- 经济研究(27216)
- 业经(26557)
- 财经(24604)
- 问题(21268)
- 经(21138)
- 技术经济(19239)
- 图书(18999)
- 业(17828)
- 科技(17564)
- 理论(16603)
- 现代(16007)
- 商业(15634)
- 世界(15488)
- 贸(15371)
共检索到520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学檬、徐东升著《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已由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全书23万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论",着重讨论农业、水利的技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制造工艺的成就和生产力的改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传播对经济区扩展的影响,基于国情的技术发展道路对塑造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影响之评估,唐宋劝农制度及其社会经济功能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楠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者而言,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即:中国为何没能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凭借自身打开近代化的大门?围绕这个问题,从黑格尔、韦伯开始,国内外的学者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范畴横跨欧亚历史,观点论据林林总总,比如停滞论、资本主义萌芽论、"高度均衡陷阱"论1以及本世纪的"大分流"讨论2等。大多论点,如以往的停滞论、资本主义萌芽论等等,比较关注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包括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史学派,认为有效的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靖宸 王丹丹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德国极端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它们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更新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使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市场化,并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利用原有设备相结合。
关键词:
德国 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起荃 赵曦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级差进一步扩大了。90年代,必须重新认识西部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地区倾斜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重点产业倾斜”的西部开发战略,通过广泛的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西部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的发展,从而迅速推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以逐步协调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郁鸿元
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也包含科学管理技术。为了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经济效益,使人们合理地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政策,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定量估计。也就是说要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发展究竟有多大贡献,这样就能够来衡量企业或部门的生产技术发展的平衡性、经济性和策略性。笔者应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原理,并参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洛通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培俊 刘佳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万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泊溪 刘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光鑫 孙育昌
在党的十三大作出关于"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后,从国家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措施。一些省、市和地区纷纷提出了"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的战略。为了扎扎实实地推进科技工作,使科学技术真正肩负起"第一生产力"所应完成的振兴经济的使命,研究和建立一套旨在监督、检查各地,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文勋
唐宋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商品经济长足的发展。当时 ,商品流通的活跃 ,市场关系的扩大及其影响的加强、商人资本的崛起、货币制度的飞跃 ,种种迹象表明 ,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唐宋社会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要组合。
关键词:
商品经济 社会变革 唐宋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漆侠
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一、唐中叶以来封建国家土地制度日益衰落,向土地私有制转化;二、新的土地兼并势力代替了旧来的山东士族等老牌土地势力;三、封建租佃制关系占支配地位;四、两税法实施后封建国家与土地所有者(地主)、佃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封建国家与土地所有者(自耕农民诸阶层)之间的关系;五、唐宋之际土地关系的变化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晶
若以北宋《元丰令》作为分水岭,北宋《天圣令》和南宋《庆元令》可被分别视为唐令谱系和宋令谱系的代表。通过比勘这两部令典中的《仓库令》可知,《天圣令》中关于粮禄支出、仓窖税、运盐和储盐折耗以及赐给时服和绢布杂綵等条文被《庆元令》所减省,《庆元令》则增加了有关仓库管理主体选任、其职责义务厘定,以及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籴买粮草等方面的条文。而且《庆元令》在继承《天圣仓库令》某些条文所定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新条文以扩大该行为模式的适用对象,许多条文突破了《仓库令》的范围,被分别厘入《辇运令》、《场务令》、《给赐令》、《理欠令》等宋代新出令篇。只不过,这些条文未必是宋代新制,唐式之中已存...
关键词:
仓库令 天圣令 庆元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考察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特点,探讨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分析影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明州制瓷业在越窑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经历了从初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上林湖和东钱湖两个制瓷中心。晚唐、五代、北宋中期的明州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州经济的发展、优良的制瓷环境、便利的运输条件、高超的工艺以及强烈的社会偏好,促进了明州制瓷业发展。北方青瓷发展和南方新瓷的崛起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明州制瓷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
关键词:
明州 制瓷业 秘色瓷 兴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