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2)
2023(8994)
2022(7687)
2021(7134)
2020(5913)
2019(13286)
2018(12859)
2017(25201)
2016(13668)
2015(15155)
2014(15158)
2013(14436)
2012(13465)
2011(12230)
2010(12584)
2009(12065)
2008(11911)
2007(10724)
2006(9790)
2005(9013)
作者
(37540)
(31854)
(31248)
(29861)
(20276)
(15022)
(14209)
(12020)
(11906)
(11408)
(10764)
(10641)
(10359)
(10245)
(10105)
(9651)
(9262)
(9158)
(9110)
(9100)
(7943)
(7729)
(7522)
(7266)
(7171)
(7077)
(7029)
(6950)
(6296)
(6153)
学科
(50487)
经济(50394)
管理(45295)
(41734)
(34622)
企业(34622)
(17768)
(16824)
方法(16619)
(16351)
中国(15616)
数学(14004)
数学方法(13752)
业经(12392)
(11184)
(10945)
(10841)
农业(10482)
(10418)
银行(10409)
(10142)
贸易(10137)
(10003)
(9940)
(9709)
(9701)
金融(9699)
财务(9678)
财务管理(9653)
企业财务(9171)
机构
大学(192097)
学院(191780)
(82714)
经济(80921)
管理(74185)
研究(67672)
理学(62696)
理学院(61990)
管理学(61096)
管理学院(60715)
中国(53104)
(43890)
(40703)
科学(37514)
(33342)
财经(32918)
中心(31179)
(31020)
(29823)
研究所(29579)
(29093)
北京(25703)
经济学(25515)
业大(25187)
(24930)
(24873)
师范(24732)
财经大学(24275)
(23476)
经济学院(22744)
基金
项目(123121)
科学(98595)
研究(94042)
基金(90884)
(78929)
国家(77855)
科学基金(66796)
社会(61645)
社会科(58388)
社会科学(58375)
基金项目(46713)
(46442)
教育(42913)
自然(41184)
自然科(40169)
自然科学(40158)
(39604)
自然科学基金(39442)
编号(38125)
资助(36832)
成果(32941)
(29576)
(28606)
重点(27733)
课题(27056)
(26294)
国家社会(25871)
(25637)
(25232)
教育部(24905)
期刊
(99150)
经济(99150)
研究(62870)
中国(45258)
(34656)
管理(29711)
(27846)
科学(26633)
学报(25575)
(22129)
金融(22129)
教育(21675)
大学(20607)
学学(19319)
农业(18237)
财经(16814)
业经(15680)
技术(15388)
经济研究(15128)
(14496)
问题(12516)
(10803)
世界(9731)
国际(9559)
现代(9193)
(8891)
(8887)
理论(8565)
科技(8496)
(8353)
共检索到306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维娜  
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对土地制度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不少学者从文化、政治、阶级、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干千  胡宏斌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新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功地解决了旧政权无法解决的"平均地权"问题。我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农民大众。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地矛盾突出,生产效率低下,亟需找到解决的出路。但大资本下乡将极大损害大多数农民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基础。培育农村内生的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有助于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蕾  
唐代是中国古代盐政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本文立足于食盐专卖制度的变迁,研究了从"直接专卖"制度向"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过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背景来看,唐代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支出骤然增加,并且供需变化、漕运完善等为食盐专卖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从制度安排的内容和特点来看,第五琦实施的"直接专卖"制度具有政府全程控制食盐流通、低买高卖和寓价于税等特点,但是,制度覆盖地区不全面致使边区盐价不稳定;刘晏实施的"就场专卖"制度在"直接专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食盐生产、运销、盐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与"直接专卖"制度相比,"就场专卖"制度节约了管理成本、理顺了产销关系、促进了食盐商品市场发展、平衡了各方利益。从制度变迁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来看,从"直接专卖"制度到"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不仅使财政收入倍增、商品经济发展,而且培植和扶持了盐商这一新型商业阶层。因此,"就场专卖"制度是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成功的典范,为后来食盐商卖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弛  
土地制度的变迁核心不外乎围绕农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改变以及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而并非单纯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因此,对两地土地制度变迁的效果评价不在于土地制度安排的所有权形式,而集中在变迁的方向和基本途径。台湾与大陆共同的经验表明,放松政府的土地管制,发展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进行土地产权的细化与流转以及积极发挥私人组织在土地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是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必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恒  
秦汉以来成年男子上报年龄信息的传统,是唐代手实制度的主要来源。唐代手实,是籍帐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书。唐代多数时期一年一次的团貌,须将结果及时登载于手实之上;计帐与户籍的攒造,也需要以手实为基础;唐前期的府兵亦依据手实一年一简点。手实只有一年一造,才能为唐王朝计帐、户籍的攒造以及府兵的简点提供及时且准确的信息。受中唐以来籍帐制度和文书制度变化的影响,唐前期的牒文逐渐变为唐中后期的帖文和状文,手实的某些功能也被户帖或户状所取代。北宋、金及西夏各个时期内,虽然登载内容和信息载体等方面各有差异,但手实制度实质上仍在间续推行。这种关乎民户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制度,在中国古代存续已久,它是官府开展赋役征派与人口管控的基础,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传统中国的选官制度在唐代(618—907)完成了向"科举制"的转型。"科举制"下,贵族"门阀"的政治垄断被打破,毫无背景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实现向上的流动,阶层流动性大大增强。通过分析《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人物列传信息,本文发现这一变革与唐代长期施行的"均田制"紧密相关。"均田制"破坏了"门阀制"的经济基础,使"门阀"衰微,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社会平民和朝廷都摆脱"门阀"而直接发生政治经济联系,传统中国围绕"科举制"形成新的形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宇峰  付坚强  
宅基地"三权分置"并不是孤立的当代问题,应该放在新中国成立70年土地政策变革的背景下讨论。当下的改革是针对违背"一户一宅"原则和宅基地及农村房屋闲置现象的整治,应进一步区分进城落户和非进城落户两种情况。宅基地权利分不分置的前提是考察是否满足分配正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分析地上房屋的利用效率问题。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一旦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转移,则宅基地的分配目的将无法实现。因此,闲置农房财产权流转的主要实现方式应是租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政  冯宇  
在深刻阐释农民土地权益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变革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提出了基于"产权结构-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农民土地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历史变迁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以上两种权益逐步实现的过程。农民土地权益的最终落实有赖于土地产权明晰和土地自由流转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茂华  陈丹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均分化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复杂变迁过程。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正沿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的方向,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实现土地要素的物权化、财产化、资产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马贤磊  郭贯成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实践,呈现出探索、确立、改革、发展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政策体系。基于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认知,本文运用“政策变迁—行为机制—路径回应”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实践的伟大贡献及其制度逻辑,充分揭示了土地政策对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的中国化,土地政策百年实践也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此,未来的土地政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命题,在土地产权结构、城乡土地关系、空间治理体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效变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马贤磊   郭贯成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实践,呈现出探索、确立、改革、发展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政策体系。基于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认知,本文运用"政策变迁—行为机制—路径回应"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实践的伟大贡献及其制度逻辑,充分揭示了土地政策对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的中国化,土地政策百年实践也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此,未来的土地政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命题,在土地产权结构、城乡土地关系、空间治理体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效变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论唐代的土地价格诸问题赵云旗关于唐代土地价格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很少有人来论述,然而,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土地价格不仅决定着唐代土地交易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左右着土地买卖发展的加快和延缓,还影响着土地制度的实行、崩溃和转变。所以,唐代土地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远博  刁培俊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岳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质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