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0)
- 2023(2995)
- 2022(2678)
- 2021(2483)
- 2020(1969)
- 2019(4843)
- 2018(4673)
- 2017(8742)
- 2016(4736)
- 2015(5368)
- 2014(5477)
- 2013(5240)
- 2012(4996)
- 2011(4800)
- 2010(5025)
- 2009(4748)
- 2008(4961)
- 2007(4751)
- 2006(4370)
- 2005(4051)
- 学科
- 济(20566)
- 经济(20551)
- 业(15643)
- 管理(15066)
- 企(14560)
- 企业(14560)
- 贸(14240)
- 贸易(14235)
- 易(13973)
- 方法(7967)
- 中国(5813)
- 理论(5491)
- 业经(5358)
- 数学(5330)
- 数学方法(5228)
- 农(5194)
- 关系(5157)
- 出(5125)
- 策(4632)
- 出口(4612)
- 出口贸易(4612)
- 口(4612)
- 地方(4433)
- 学(4274)
- 制(4253)
- 财(4158)
- 划(3764)
- 和(3661)
- 技术(3637)
- 国际(3616)
- 机构
- 大学(77161)
- 学院(76596)
- 济(33474)
- 经济(32829)
- 管理(26974)
- 研究(25348)
- 理学(22490)
- 理学院(22233)
- 管理学(21902)
- 管理学院(21739)
- 中国(18546)
- 京(15899)
- 财(14947)
- 科学(13865)
- 所(12550)
- 江(12177)
- 财经(12044)
- 范(11699)
- 师范(11654)
- 研究所(11164)
- 经(10710)
- 中心(10377)
- 经济学(10332)
- 北京(10122)
- 州(10011)
- 贸(9667)
- 经济学院(9255)
- 师范大学(9225)
- 院(8998)
- 财经大学(8625)
- 基金
- 项目(42791)
- 研究(33837)
- 科学(33283)
- 基金(30508)
- 家(25730)
- 国家(25508)
- 科学基金(21302)
- 社会(21274)
- 社会科(20275)
- 社会科学(20269)
- 教育(16179)
- 省(16025)
- 基金项目(15057)
- 编号(14539)
- 划(13671)
- 成果(13059)
- 资助(12890)
- 自然(12339)
- 自然科(12054)
- 自然科学(12053)
- 自然科学基金(11838)
- 课题(10515)
- 部(9921)
- 重点(9813)
- 发(9576)
- 性(9254)
- 项目编号(8978)
- 教育部(8891)
- 人文(8709)
- 创(8677)
共检索到123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权
《周易》虽不是文学作品,但文学形象思维却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哲理往往伴随着"形象"滑动。《周易》的巫学形象思维主要包括具象思维、意象思维、联想与想象思维,为后世的文学形象思维导乎先路,多有开创之功。
关键词:
《周易》 具象思维 联想与想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从各个时期易学研究的演进来看,清代时期属于《周易》研究的转型期,主要历经了从清代初期宋易学说的衰落变化与辨伪之学的兴起,到清代中期(乾隆至嘉庆年间)汉易学说的复兴与重建,以及清代后期(道光年之后)汉易学说的衰弱与易学研究转型等三个时期。清代的《周易》研究重点在于实现汉易学说的恢复与重建,内容主要涉及文字训诂法、宋代图书易学研究、汉代象数易学研究、象数与义理关系研究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伟
明代来知德在易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易学以《周易集注》为主。但此书版本情况比较混乱。据可见文献与现存版本可知,其书初刻于郭子章,在郭本之后形成张惟任虎林系统、史念冲刻本系统和刘安刘删芟系统。这三个系统即是来氏《易集》的早期版本。史念冲本不见翻刻,其他二系统则流衍较广。郭子章本今已不见,但张惟任本直承郭本而来,于众本中刊刻时间最早又未经删芟,因而其重要性显然易见。其他二系统亦较早,故极具校勘价值。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婧
《周易洗心》是一部比较有名的易学研究专著,其四库底本当为乾隆元年任启运誊清稿本,是《周易洗心》现存最早的版本。后经黄叔琳万卷楼、励氏信天庐及丁氏八千卷楼递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四库底本 《周易洗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笑野 马艳
文章从现代经济的视角,挖掘、归纳了《周易》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的理念以及它的现代价值。阐释了《周易》中作为风险理论的精华思想———关于应对风险的人格准备理念,在我国风险理论研究和风险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周易 风险观 市场经济 现代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麻尧宾
管理易是中国文化语境涵养而得的管理论说,是以易这一权变的视角,把握管理领域之错综变化,探讨现代组织的系统化、整体化、调配化、决策化及绩效化的学问。本文试图在这一课题范畴更进一步通过发掘古代易学的权变管理思维,探讨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潜在的参照价值。
关键词:
权变管理 周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凌 王翔
本文从博弈论的起源谈起,简要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同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同时,围绕策略思维的批判也不断完善着博弈论自身的分析范式,从传统博弈论向演化博弈论的转向昭示着理论演进的动力、方向和多学科研究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博弈论 策略思维 诺贝尔经济学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晓丽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所作《周易注疏校勘记补遗》,以静嘉堂文库所藏元龟天正间《周易正义》旧抄本为底本,参以其他资料,订补阮校之阙讹,极具学术价值。但迄今尚没有人对长泽氏的这一成果进行专门的讨论。长泽规矩也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据以校勘的单疏本为日本旧抄本,这一旧抄本的优越性首次得到揭示;长泽氏另一独到之处是对刘承幹的《周易正义》单疏本的进一步校勘,这一校勘超越了刘承幹的《校勘记》。长泽规矩也的第三个独到之处是据以校勘的十行本属十行本的较早印本,这一印本早于阮元所见十行本,因而对阮元《校勘记》有重要的补充和订正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月欣
国家治理需要构建现代政府预算制度。现实中政府预算需要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现有政府预算理论只从某一个视角的局部出发研究,需要完善以综合、根本的思考理论,以免因小失大。《周易》的理财观具有中华民族系统综合的思维特点,依其思想启发,政府预算理论从根本上应把握:政府预算资金用于增加民众所用财物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政府预算理论应该植根于对民众的仁爱;政府预算资金的安排要贯彻以道义,要考虑提升民众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政府预算理论 整体思维 伦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仲尧
《周易》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六经之首,主要在于人们能用其太极、阴阳、五行及卦爻变动、示意等内容,作为治国安邦的政治管理理论。《孙子兵法》被视为兵学圣典,主要在于其阐发了包含深刻辩证思想的有关修明政治、敌情分析、临战应变、因敌制敌、治将用兵等军事管理理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正惠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被奉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宗。《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哲理,数千年来,"易学"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文明。进入新世纪,《周易》智慧更加光彩夺目,孕生了高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东方管理学,为企业家品质修炼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周易 企业家 品质修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琳
《周易》是群经之首,《周易》成语通俗易懂,含义隽永,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学习并实践《周易》成语,有利于我们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怀、卑以自牧的品性、通权达变的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防微杜渐的能力、居安思危的意识、韬光养晦的谋略等,有利于培育健全人格。
关键词:
《周易》 成语 健全人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冬梅
《周易》是中国传统的经典管理哲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管理策略,对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解读周易文化精髓,强调其对加强管理者修身、重视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和谐和诚信企业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失为指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周易 文化精髓 创新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霞 伍建平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周易》由经与传组成,《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七种十篇大都形成于战国时期,二者是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化产物。经为筮书,用以断吉凶,杂有哲学。传为筮书注解,已超出筮书范围,进入哲学领域。可以说,经是含有哲学因素的巫术,传是建立在巫术基础上的哲学。所以,《周易》虽然是以占筮书的形式出现的,但却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部著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智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也传播和继承文化。在《周易》中包含了大量传统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便是文化传承中的符号模因,既承载符号主体对事物的理解,也反作用于人对世界的认识,使人被模塑为文化中的人。《周易》随着阐释发展变化,其卦爻符号结构也融入了古人对宇宙时空观念的认识及文化各层次等级关系中的系统区隔,影响着人们对于自身环境界的认知。儒家与道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两大思想流派都曾对《周易》做过系统阐释,不同流派对卦符号意义解读的差异与流变,也体现出符号模因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引导文化转码和系统更新。
关键词:
《周易》 模塑 符号 文化 转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