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9)
- 2023(11596)
- 2022(9782)
- 2021(9078)
- 2020(7393)
- 2019(16129)
- 2018(15988)
- 2017(29833)
- 2016(16073)
- 2015(17915)
- 2014(17252)
- 2013(16620)
- 2012(14906)
- 2011(13636)
- 2010(13875)
- 2009(13292)
- 2008(12837)
- 2007(11542)
- 2006(10214)
- 2005(9264)
- 学科
- 济(57283)
- 经济(57185)
- 管理(51730)
- 业(45777)
- 企(37587)
- 企业(37587)
- 方法(22485)
- 农(19230)
- 财(18727)
- 数学(18644)
- 数学方法(18324)
- 制(16700)
- 中国(16397)
- 业经(15506)
- 农业(13094)
- 学(12654)
- 体(11443)
- 贸(11418)
- 贸易(11413)
- 易(11065)
- 务(10984)
- 财务(10956)
- 财务管理(10931)
- 银(10684)
- 银行(10658)
- 环境(10656)
- 理论(10353)
- 企业财务(10286)
- 行(10214)
- 融(10093)
- 机构
- 学院(227134)
- 大学(224953)
- 济(88197)
- 经济(86296)
- 管理(83726)
- 研究(74836)
- 理学(71742)
- 理学院(70887)
- 管理学(69515)
- 管理学院(69088)
- 中国(56932)
- 京(46450)
- 财(45276)
- 科学(44982)
- 所(37258)
- 财经(35125)
- 农(35068)
- 江(34895)
- 中心(33904)
- 研究所(33455)
- 经(31691)
- 业大(31556)
- 范(30995)
- 师范(30689)
- 北京(28729)
- 州(27691)
- 院(27587)
- 农业(27246)
- 经济学(27220)
- 财经大学(25864)
- 基金
- 项目(151221)
- 科学(119879)
- 研究(112949)
- 基金(109820)
- 家(95317)
- 国家(94491)
- 科学基金(81095)
- 社会(73043)
- 社会科(69060)
- 社会科学(69045)
- 省(59247)
- 基金项目(57340)
- 教育(52870)
- 自然(50895)
- 自然科(49624)
- 划(49616)
- 自然科学(49607)
- 自然科学基金(48689)
- 编号(46908)
- 资助(43324)
- 成果(38978)
- 重点(34247)
- 部(33357)
- 制(33292)
- 课题(32690)
- 发(32059)
- 创(31727)
- 国家社会(30306)
- 创新(29674)
- 性(29145)
共检索到341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谢雪凯 李伟
消费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从属和弱势地位,缺乏与经营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近几年,侵害消费者的事件频频发生。对于消费者保护的问题,目前经济法的保护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还需要来自合同法的保护,这是现代民法对实质正义追求的必然结果。《合同法》对消费者的保护途径主要通过合同效力方面加以实现。通过对现物要约、远程销售合同的效力直接予以法律调整,将有利于消费者的保护。
关键词:
合同法 消费者保护 实质正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恒 彭文慧
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分割形成了农村转移人口无法从根本上离农的制度困境,小农模式的传统生产状态和农民直面市场的分散决策结构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就业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又决定了离乡不离土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针对学术界广为认同的以扩大非农就业为目的的农村人口转移思路,本文认为,城乡经济势差只提供了农民城乡流动的动力,只有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市场化进程以消除劳动市场的二元分割,才能在结构转型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融合及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
关键词:
农村转移人口离农 制度约束 结构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奚路阳 程明
作为一切市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消费者在商业关系的权力结构中应"天然"处于主体性地位,但在传统营销环境下这一地位并未得到彰显。在营销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消费者增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消费者权力的构成、消费者增权的概念及其特征加以论述,再从外部增权和内部增权两个维度出发,重点围绕市场竞争、制度性供给以及媒介技术发展等因素,总结和分析消费者增权的实现路径,以此阐明消费者主体性地位回归的必然性,以期为企业创新营销传播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主体性地位 消费者增权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立彬 田翛然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实体经营的日益惨淡,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灵活性的需求,众多传统零售商纷纷试水线上交易,大力推广O2O模式,我国多渠道零售革命来临。多渠道零售革命背景下,对零售商而言,为更好地应对竞争和挑战,一定要深刻理解消费者线上线下渠道迁移的各类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从推拉理论的推力、拉力、锚定角度明确感知风险、渠道吸引力、网络使用经验、主观规范、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创新性等消费者迁移影响因素,并对迁移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创新性和网络使用经验正在推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购物;主观规范和渠道吸引力能够促使消费者进行线上线下渠道迁移;感知风险会抑制消费者从线下渠道迁移到线上渠道。因此,为更好地适应零售业态变革,构建自身未来竞争优势,零售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来调整经营方式与策略。具体来讲,一是要根据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整店铺零售策略;二是要融入娱乐元素,增强渠道吸引力;三是要突出商场经营主题,增强消费者体验乐趣;四是要在实体店增加体验性产品以吸引顾客,对于消费者感知风险较低的一般搜索性产品更是如此;五是要通过社群营销构建消费者主观规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英
人类正经历一场生态消费方式的革命。在这次革命性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好人类自身的发展路径,更要构建起推进这场革命性转型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生态消费 制度基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博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经历着由"单一的生产出口型"向"生产出口与内生消费并重型"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与消费转型中"空间、客体、媒介及时间"要素的变化,最终导致"网络消费、非物质产品消费、信用消费以及预付式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出现。消费转型将对消费者保护立法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引发新的消费者问题。消费者保护法之重构是对消费转型冲击下已失衡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平衡,重构将基本围绕着"新型消费者保护立法的制定,新型消费者权利、新型经营者义务和介入消费活动的新型公权力之出现,固有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和公权力的变化以及对基本消费概念的重新解释"等内容展开。
关键词:
消费转型 消费者保护 法律重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曲君宇
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构建美丽新世界以有力的支持,但也催生出信息不对称加剧等非正义现象,进而导致数据侵权普遍且消费者索赔无门。对此,私力救济受制于制度缺陷难以发挥作用,但以公力救济为替代将有损于法律指引功能的实现,也非良策。我国有必要完成从公私分治到公私融合的思路嬗变,进而以损害填补为目的,主体关系为依据,灵活干预为手段,通过扩大经营者与消费者主体范围、减轻多数项构成要件证明难度、形成含多层次结构的赔偿标准、促进司法与执法间的联动实施,重构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之私力救济制度,进而助力数字红利在全社会的公平分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新宇
如何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 从而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这是实践中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新颁布的 《合同法》 明确规定了债权人可以行使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 旨在防止债务人的总财产的不当减少, 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统称为债的保金, 作者根据新颁布的 《合同法》 的规定, 粗略地阐述了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探讨了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行使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兴权
"商"与"非商"的二元思维是商法理论展开的基础。鉴于其与市场活动多样的社会现实及弱者保护思想的渐进拓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张力,该视野也有局限,并经典地表现在金融消费者外延界定的难题上。基于市场主体在交易中应尽相应注意的常识性思维,可以粗略厘清金融消费者外延、建立类型化保护的初步框架。为契合市场实践,并促成新型交易文化和交易习惯的培育,商事制度的构建视野也应适当转向交易注意合理配置的思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温信祥
日本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建立起事前防止和事后救济制度,在历次危机中金融消费者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立法、执法和监管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事前防止制度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广告上的限制、个人信息的管理、限制不正当的交易方法以及利息的法律限制等;事后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因伪造和盗窃银行卡和存折发生损失后的赔偿制度、针对使用盗窃存折及网上银行非正当提款的措施以及针对电话诈骗汇款的规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和制度在立法层次、保护对象和规则细化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庄毓敏 陈峰
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命题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早在1995年,英国学者迈克尔·泰勒(Michael W.Taylor)就提出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与维护金融稳定并列作为金融监管的两个目标,即双峰理论(Twin Peaks)。作为该理论发源地的英国,其监管当局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改革,并通过《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监管目标,但监管方并没有采用双峰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梅英
本文基于迁移理论,实证检验了消费者对线上零售平台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消费者在线上零售平台购物时受到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锚定效应三方面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推力效应和拉力效应均可以显著提升顾客在线上零售平台购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能够显著增强其重复购买意愿。但是,锚定效应对消费者在线上零售平台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体现。总体上拉力效应对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强度高于推力效应。同时,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荣
随着电商行业转入存量经济时代,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迁移成为平台获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社交媒体推动下,大量线上消费者社群得以兴起,大量电商平台逐渐也将其中消费者分享的知识视为重要的创新资源。然而,平台的知识获取必须依赖于社群消费者向平台内部的知识迁移过程,消费者的迁移意向以及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沟通过程都会影响到最终知识迁移的绩效水平。基于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了社群消费者迁移意向对电商平台知识迁移绩效的影响,旨在引导电商平台科学提升社群消费者迁移意向,进而实现知识迁移绩效增长。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迁移意向可以显著提高电商平台知识迁移绩效,并可显著提高消费者与平台间的沟通效果;消费者与平台间的沟通可以显著提高电商平台知识迁移绩;最后,消费者与平台间的沟通在社群消费者迁移意向与电商平台知识迁移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本鑫
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主体对生态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需要积极回应社会主体对生态的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在生态视角下,从目标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三个层次来考虑,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应是包括生态和谐、生态效率和生态安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为了实现这些法律价值,立法上需要通过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配套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