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2)
- 2023(8269)
- 2022(6844)
- 2021(6608)
- 2020(5436)
- 2019(12635)
- 2018(12001)
- 2017(23084)
- 2016(12136)
- 2015(13592)
- 2014(13042)
- 2013(13208)
- 2012(12440)
- 2011(11624)
- 2010(11739)
- 2009(10969)
- 2008(10752)
- 2007(9450)
- 2006(8704)
- 2005(8228)
- 学科
- 济(52826)
- 经济(52774)
- 管理(32503)
- 业(29965)
- 企(23039)
- 企业(23039)
- 方法(20279)
- 中国(19184)
- 数学(18344)
- 数学方法(18113)
- 农(14797)
- 贸(13913)
- 贸易(13905)
- 易(13675)
- 财(13311)
- 制(11440)
- 策(10600)
- 银(9895)
- 银行(9883)
- 行(9658)
- 业经(9603)
- 融(9226)
- 金融(9226)
- 农业(9119)
- 地方(9107)
- 学(8732)
- 关系(8641)
- 及其(8266)
- 环境(7787)
- 出(7532)
- 机构
- 大学(171812)
- 学院(169559)
- 济(84370)
- 经济(82946)
- 研究(67672)
- 管理(63368)
- 中国(54433)
- 理学(53603)
- 理学院(52937)
- 管理学(52159)
- 管理学院(51802)
- 财(39317)
- 京(37442)
- 科学(35558)
- 所(33451)
- 财经(30078)
- 研究所(29982)
- 中心(29777)
- 经(27721)
- 经济学(27452)
- 北京(25025)
- 江(25016)
- 经济学院(24568)
- 院(24374)
- 农(24303)
- 范(22612)
- 师范(22486)
- 财经大学(22355)
- 科学院(19695)
- 业大(19378)
- 基金
- 项目(106443)
- 科学(85921)
- 研究(81759)
- 基金(80544)
- 家(69825)
- 国家(69314)
- 科学基金(59095)
- 社会(54729)
- 社会科(52103)
- 社会科学(52094)
- 基金项目(40030)
- 教育(37444)
- 省(36723)
- 自然(35490)
- 自然科(34732)
- 自然科学(34720)
- 资助(34718)
- 自然科学基金(34162)
- 划(32750)
- 编号(31584)
- 成果(27572)
- 部(26068)
- 重点(24437)
- 中国(24129)
- 国家社会(24086)
- 发(23761)
- 课题(22958)
- 教育部(22925)
- 创(21661)
- 性(21654)
共检索到278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泉
中国未来几年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如何选择?国内外不少经济学者都在认真思考、探讨这个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双稳健政策——中国避免大萧条之路》一书,对这个问题作了富有说理性的回答。这是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陈东琪先生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多年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发表的最新成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白银收购法案 大萧条 法币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永华 赵学增
由张问敏等编辑、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大论战》一书,是在《经济研究》副刊《经济研究资料》《文摘篇》的基础上汇集而成的。这部书站在经济理论的前沿,记录了近几年中国经济学界的论战,展示了艰难而雄壮的改革开放历程,该书具有以下新特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萍
美国依赖于科技进步,借助于工业革命,在约70年的时间走完了老牌资本主义英国120年所走的路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已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霸主地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文
延续11年之久"大萧条"包括三个性质不同的时期:1929年9~10月的股市大崩盘;1930年~1933年的经济大紧缩;1933年~1940年的长期停滞和缓慢复苏。货币冲击是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家和
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引起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人们对大萧条的起因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作者认为,这两种学派对大萧条起因的解释都缺少对货币制度进行的分析,事实上,在本世纪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度也是导致这场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萧条,有效需求,货币主义,金本位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赤字等财税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美国摆脱"大萧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大萧条"的理论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尚难取得共识。本文对这些不同的理论解释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以期对我们处理现实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
美国“大萧条” 财税政策 经济周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纪国刚 刘立峰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由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即"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这一转型势必对未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昌忠泽
从 30年代开始 ,人们一直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研究。迄今 ,经济学家对美国如何陷入萧条 ,如何走出萧条的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有关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分为两大类 :凯恩斯主义解释和货币主义解释 ,对两类解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 ,概括了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的不同论点 ,最后对大萧条进行了若干反思和总结。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可大大增强人们预防大萧条发生的能力 ,对当前我们制定反通货紧缩的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反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金本位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以世界经济史中两次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以主要经济体的宏观应对政策为视角,比较研究两次金融危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应的异同,进一步总结政策经验,旨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宏观政策 比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蔡琛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财税政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取向上具有较多的相同点,但在治理经验与理论支撑、减税政策运用、举债空间、支出投向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可以从加强政策稳定性、防范财政风险、提升高收入群体税收贡献、强化立法监督和动态监控等方面,完善推进中的积极财政政策。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辉
当前的经济不景气是一种“滞缩型”特种萧条,它以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企业开工不足以及经济增长乏力为特征。产生这种萧条的原因在于周期性衰退因素与经济转型因素相重合,即市场饱和的背后是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和新兴产业动力不足。因此,要走出“滞缩型”特种萧条,单纯的需求刺激远远不够,除需求管理外,还需要中长期的产业政策予以配合。
关键词:
“滞缩型”特种萧条 经济转型 产业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