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
2023(137)
2022(138)
2021(116)
2020(102)
2019(256)
2018(227)
2017(473)
2016(255)
2015(257)
2014(291)
2013(266)
2012(261)
2011(214)
2010(225)
2009(181)
2008(170)
2007(159)
2006(133)
2005(130)
作者
(653)
(500)
(499)
(481)
(354)
(282)
(258)
(225)
(201)
(173)
(170)
(170)
(170)
(167)
(166)
(160)
(158)
(154)
(131)
(130)
(128)
(126)
(119)
(113)
(112)
(109)
(105)
(104)
(102)
(102)
学科
(1334)
经济(1334)
运输(1024)
中国(929)
交通(894)
交通运输(859)
通运(859)
城市(615)
地方(539)
城市交通(479)
管理(472)
(312)
概况(287)
方法(270)
(257)
企业(257)
中国城(226)
(219)
理论(215)
(206)
(204)
数学(203)
数学方法(198)
(188)
方城(171)
业经(166)
(163)
(155)
宣传(155)
(154)
机构
大学(3485)
学院(3194)
(1514)
经济(1451)
研究(1356)
管理(1126)
中国(957)
理学(941)
理学院(926)
管理学(899)
管理学院(893)
(871)
交通(829)
科学(828)
(714)
北京(630)
研究所(617)
(564)
(550)
(528)
师范(526)
科学院(477)
财经(454)
社会(446)
师范大学(443)
中心(434)
(421)
研究院(417)
交通大学(396)
社会科(381)
基金
项目(1854)
科学(1485)
基金(1441)
(1244)
国家(1233)
研究(1219)
科学基金(1127)
社会(809)
自然(803)
基金项目(799)
自然科(791)
自然科学(791)
自然科学基金(779)
社会科(768)
社会科学(768)
(610)
(601)
资助(490)
教育(478)
(419)
编号(411)
重点(364)
计划(358)
科研(346)
交通(344)
(341)
发展(338)
国家社会(337)
(333)
(325)
期刊
(2311)
经济(2311)
研究(1450)
中国(874)
管理(558)
(493)
城市(429)
科学(425)
学报(388)
技术(388)
大学(323)
史研究(318)
经济史(318)
经济学(300)
教育(291)
财经(284)
问题(284)
学学(279)
(274)
图书(269)
动态(266)
(263)
地理(256)
业经(253)
(252)
经济研究(252)
中国经济(249)
书馆(221)
图书馆(221)
现代(220)
共检索到5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贤勇  
明清至今,江南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关于"江南"的概念,学界讨论颇多,几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之程度。日常生活中的江南,应是思索这一概念的出发点,并需基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多元的基础之上。据此,其空间范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及与江浙相邻的皖赣闽的毗连地区;大致上与现行气象区划中的"江南东部地区"相吻合;是一个处湖口东向南京、宁德,面向东海的一个扇形区域。这与江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较相吻合。在江南,水是其最核心的地理元素,也是江南传统交通之魂;它构成为江南交通线路的基本骨架。以水为据,江南可划分为太湖-运河流域(吴文化区)、长江下游沿江区域(长江文化区)、钱塘江流域(越文化区)、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海洋文化区)四大区域,分别是江南的核心区及江南的北翼、南翼与东翼,共构形成一个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的生态相嵌体。1840年,西力东侵,江南也出现"千年未有之巨变",交通即为巨变之一。交通(行)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它在近代经历了从以自然力为特征的传统交通向以机械力为特征的新式交通转变。在近代交通史视野中,作为一种可触可摸的物质力量,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的传入,江南地区终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近代新江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东耳  
提起浙江绍兴,人们大都知道这里的咸亨酒店、三味书屋、古桥行道和鲁迅、闰土、祥林嫂等……。却很少有人晓得在绍兴近郊的南宋六陵;在这里,先后埋葬着六位南宋皇帝的遗骸。 南宋六陵位于今天绍兴市东南约20公里的攒宫山,距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约六、七十公里。此地埋葬的是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之前的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宪章  
南宋时期的名酒宋宪章(自由撰稿人)自从宋室南迁,临安便成为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经济的繁荣,临安一时成为“世界上最华贵的城市”(《马可波罗游记》),饮食业也随之飞快地发展起来,海鲜野味、名肴佳撰,天下所无者,皆悉集于此地。在南北风味交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超  
南宋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流通手段及工具,由此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东南会子。东南会子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执行着商品经济的货币流通职能,并以其纸币特有的方式,成为"国之命脉"。东南会子的发行使用一方面方便了大宗贸易的交易,促进了商业繁荣;另一方面由于过量发行,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对南宋王朝的财政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忠礼  
长期以来,宋高宗被认为是一个令人不齿的反面人物,对他创建的南宋评价也很低。但就是这样一个朝代,面对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享国却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特别是它的宋韵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今天仍然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传承。由此可见,以往人们对宋高宗的认识怀有一定的成见,对南宋历史地位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只要我们不怀个人爱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评价宋高宗,对南宋的所谓"权相政治""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进行具体分析,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进行全面研究,就会认识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只有在宋朝特别是南宋才能孕育出如此光辉灿烂的宋韵文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中  
1994年2月,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组团赴日考察,在参观静冈市丸子梅园时,主人梅田操介绍那是以张镃《梅品》作指导思想而建园的.张镃,字功甫,南宋临安人,所著《梅品》一书,共600余字,从四方面列述品梅58条标准:"花宜称"26条,"花荣宠"6条,"花憎嫉"14条,"花屈辱"12条.该文作者分析南宋赏梅的四大审美特色是:重视天时与良辰;讲究环境与配置;突出花品与人品;追求雅趣与脱俗.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丽  
南宋绍兴壬申年刊印的墨宝堂本《管子》,与南宋浙本同源而有微异,能够校勘浙本的讹误,更多保存古字古义。此本经黄丕烈、汪士钟递藏,后归海源阁,民国年间失传。清代诸位藏书家曾以此本校勘明刻刘绩《管子补注》本与赵用贤《管子》本,洪颐煊、王念孙、宋翔凤、戴望亦曾以校订《管子》,颇有遗泽留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陆敏珍  
虽然后世认为朱熹是周程授受问题的提出者,但南宋士人在文本的阅读中,得出二程之学来自濂溪的说法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朱熹的濂洛叙事最为系统,他在不同场合反复论及濂洛师承相传的话题,又通过构造周程文本相似现象的联结来建立濂洛之间的思想接续,并以再文本化的方式,重新勾勒濂溪之学“以象论学”的奥义。通过在府学、县学修建濂溪祠堂与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祠堂,南宋士人的濂洛叙事落实为具体的社会行动。濂溪祠堂与三先生祠堂固定了濂洛传承的叙事模式,祠堂中主祀与配祀的关系使得濂洛道统获得了实体的形象。作为道统传承的象征,濂溪祠堂或周程三先生祠堂是一篇神圣的文本,人们利用各种共同的仪式实践来维持并强化濂洛道统的认同感。乾淳以后,“濂洛”作为重要的关键词,其意义在不同人、不同语境的使用之中呈现出来。随着朱熹进入濂洛的编码体系,“隆道统”的仪式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涉及象征体系中的程张座次排列时,序列化的诉求以及说明其中的理据经常出现在时人的讨论之中。不过,一直到元明时期,濂洛关闽的序列才成形,并最终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影响至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梅新林  
南宋建都临安,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跃升为全国首都的里程碑,是浙江文化从外缘走向中心的转折点,是中国文化中心南北易位最终聚合江南的分界线,也是宋代文化继续繁荣再造高峰的动力源。然而由于战乱等原因,作为“七大古都”之一的南宋临安未能如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有效保存古都空间景观,以皇城为核心的主体建筑荡然无存,这无疑是浙江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重大缺憾。在当今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战略中,以国际大都会上海为领雁,以古都南京与杭州为两翼,必将在建设全球第六大城市群中书写新的辉煌。鉴此,尤有必要从中国古都谱系的历史定位中提出和探索南宋古都复原与重建这一重要论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仲尧  
南宋时文化市场得到一定的发展和繁荣。本文的考察范围 ,时间上以南宋时期为主。空间上则以南宋都城临安 (今浙江省杭州市 )为主。考察的具体内容限于书画市场、古玩艺术品市场、图书印刷品市场和演出娱乐市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培  
南宋时期,岩桂逐渐取代桂木而成为桂树、桂花意象的代表。同时,这一意象又融会贯通过去的桂意象内涵而生发出立德兴家等含义。桂文化内蕴的这种转变与理学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塑造是同步的,而且是密切相关的。南宋咸淳二年发生在著名理学人士郑寀的元孙与理学大家王柏、金履祥之间的小风波,折射出科场风气的变化。科场文化,处于当时士绅生活观念的重要位置,月宫折桂与奕世清芬这两个方面都被给予高度重视,并试图得以调和和统一。读书是为了立德兴家,科场并非其终极目标,金榜题名标志着家族在读书立德方面的成功。遍植江南的桂花,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憧憬和祈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三毛  
南宋王质的《绍陶录》因《栗里谱》、《华阳谱》而著名。《绍陶录》是一部诗文别集,因收入二谱,以致后人对其分类众说纷纭;《林泉结契》是摘《绍陶录》卷下各辞而成,因而造成了版本上的一些混乱。本文对《绍陶录》的成书时间、创作意图及版本、内容等予以考述,纠正了一些误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大志  马莎  张秀成  
《南宋文范简编》是具有良好学术背景、立意高远的经典文献,是《南宋文范》的精华本。它的编选者们独具慧眼,从《南宋文范》中精选出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当时就起到了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南宋学术脉络的作用,今天《南宋文范简编》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南宋文范》的阶梯,对研究南宋文学和南宋学术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尽管宋代道学曾经构成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南宋浙学与道学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派别,更不能说它是道学的一个分支学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别,甚至构成了相互批判的思想对立和竞争。而南宋浙学恰恰正是在对宋代道学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中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演变和超越。它们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转型期的唐宋社会变革的许多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浙学作为没有严格意义上传承师从的学脉关系和门户形式的独特学派所始终追求的"自为门庭"的学术独立性和思想转型的范式创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