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
2023(1821)
2022(1454)
2021(1384)
2020(1152)
2019(2622)
2018(2422)
2017(4420)
2016(2357)
2015(2615)
2014(2439)
2013(2457)
2012(2236)
2011(2134)
2010(2161)
2009(2211)
2008(2257)
2007(1965)
2006(1710)
2005(1728)
作者
(6569)
(5458)
(5369)
(5313)
(3559)
(2504)
(2469)
(2161)
(2075)
(1930)
(1898)
(1841)
(1751)
(1739)
(1718)
(1636)
(1621)
(1610)
(1601)
(1587)
(1544)
(1411)
(1320)
(1275)
(1230)
(1196)
(1164)
(1151)
(1099)
(1093)
学科
(9422)
经济(9418)
(7197)
管理(6319)
(5851)
(5735)
企业(5735)
理论(3100)
教育(3097)
方法(3088)
经济学(2702)
(2656)
中国(2494)
(2262)
(2210)
财务(2210)
财务管理(2209)
企业财务(2105)
业经(2076)
数学(2013)
数学方法(1982)
研究(1794)
图书(1524)
书馆(1470)
图书馆(1470)
思想(1324)
政治(1234)
(1227)
(1193)
教学(1186)
机构
大学(37656)
学院(34555)
(12783)
经济(12524)
研究(12329)
管理(11947)
理学(10084)
理学院(9933)
管理学(9788)
管理学院(9702)
(8138)
中国(8058)
科学(7755)
(6648)
师范(6599)
(6108)
(6026)
研究所(5605)
师范大学(5540)
(5334)
北京(5204)
教育(5032)
财经(5012)
中心(4909)
经济学(4592)
(4531)
(4381)
(4229)
业大(4190)
(4103)
基金
项目(20807)
研究(16354)
科学(16220)
基金(14920)
(12839)
国家(12714)
科学基金(10614)
社会(10426)
社会科(9706)
社会科学(9705)
教育(8026)
(7632)
基金项目(7342)
编号(7048)
成果(6856)
(6692)
自然(6240)
自然科(6044)
自然科学(6042)
自然科学基金(5952)
资助(5689)
重点(4826)
项目编号(4773)
(4688)
课题(4639)
国家社会(4445)
(4292)
大学(4249)
(4187)
(4134)
期刊
(15246)
经济(15246)
研究(11922)
教育(7726)
中国(6838)
学报(6800)
(5713)
图书(5091)
科学(4936)
大学(4855)
管理(3950)
学学(3943)
书馆(3796)
图书馆(3796)
(3485)
财经(2898)
经济研究(2670)
(2509)
农业(2463)
技术(2357)
情报(2344)
业经(2047)
经济学(1982)
(1927)
财会(1778)
(1747)
论坛(1747)
会计(1657)
问题(1634)
(1529)
共检索到5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秋萍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西方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历算之学的大量传入,显著地激起本土学者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清代民间的天文历算研究颇为活跃,代表人物首推宣城梅文鼎。梅氏晚年专门为自己的历算学著作撰写了一部解题目录——《勿庵历算书目》,共收录梅氏历学著作62种、算学著作26种。《勿庵历算书目》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历算类解题式个人著述目录,在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外,《勿庵历算书目》又深刻地反映了清初天文历算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梅氏学术思想的特质,从而具有丰富的学术史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振田  
徐有富教授的目录学新著《目录学与学术史》一书的出版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理论上,该书作者对历代目录所构成的通代学术史性质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中国历代目录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术史的缩影"。方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精心选择富有代表性的目录著作进行目录学研究与宏观的学术史建构;其二,紧紧抓住目录本身的要素特点,精心设计研究论题,进行目录学与学术史的研究工作。成效上,表现为学术史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扩大。该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初昌雄  
关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一直是目录学研究中最活跃、也是最难深入的一个领域。有关目录学史的著作,仅解放后出版的就有10余种,然而,要找一本系统、完整而又新颖的中国目录学史专著就很不容易。乔好勤先生新著《中国目录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它代表了新时期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最新成就,给徘徊不前的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指明了方向。该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将新中国的目录学纳入到中国目录学史的体系中,对新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慧萱  
古人爱读书,爱藏书。当时图书多为木版印刷,印数很少。一个好的刻本.自然为文人学子所珍视;古人著书亦多述而不作,汲取诗文精华,以学富五车而自诩,除了少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留下自己的理论著作以外,他们很少去进行自己的理论构建,宁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也罕为系统的哲学著作、理论著作。古代图书最早是用竹简或绢帛以手抄的形式出现,即便后来有了纸张,有了木版印刷,也还有许多书是抄写的,所以鲜有完整、系统的藏书,也鲜有完整、系统的图书目录,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图书目录学。《汉书·艺文志》虽是史志目录,但此前没有比它更完整、更系统的目录,因此,它仍算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思贤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斐章  
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实用价值的学科。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紧密相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目录学的繁荣,而目录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为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费巍  
目前我国针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不足,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和访问西方各目录学协会网站的基础上,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做了一番调查。以列举目录学和分析目录学为分支的西方目录学在新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列举目录学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世界书目控制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分析目录学则在各国目录学协会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普遍用于分析目录学的研究。借鉴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笔者认为要继续加强古典目录学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重视现代技术在目录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寻求一定的学术资助,以促进我国目录学的全面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中国目录学不仅是一门图书整理的学科,更是一门有关学术史、读书治学的学科。柯平教授著《中国目录学史》是中国目录学史领域一部全新力作,描绘了基于时代、实践和思想的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三条金线”,搭建了以图书、目录和人物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中国目录学史框架,进而探索中国目录学史全新的书写方式,勾勒出中国目录学发展的清晰主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新才  甘玲  
本文首先分析了书目、目录与目录学等相关概念,然后从书目的目的与方法角度探讨了目录学的内容,最后探讨了今后的目录学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罗德运  
从三个方面 ,评介了《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组织》的特色 ,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莉  刘青芬  
图书目录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文献信息活动,具有保障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现代理论图书目录学的研究前景究竟如何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雪飞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 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任莉莉  
目录学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意义重大。清王鸣盛、江藩等学者多有论及。《隋书.经籍志》注中"梁有"的正确含义亦为前代学者所揭示,然而笔者发现,学界在目录学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着误解。本文针对部分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注中的"梁有"含义的误解以及笔者在《七录序目》的笺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论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文亮   刘培旺  
2022年柯平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出版,该书著述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目录学发展流变,具有继承传统、史料突破、科学分析的特点,弥补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目录学史研究的一些不足,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目录学史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目录学史研究的新标杆。同时,该书也存在持续完善的空间,比如在历史人物、朝代方面拓展范围,加强目录学史与科技史、军事史、观念史的联系。总体而言,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目录学界鉴往知来和巩固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欢  
[目的 /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 ]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 /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