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5)
- 2023(9375)
- 2022(7622)
- 2021(6860)
- 2020(5941)
- 2019(13051)
- 2018(13109)
- 2017(25758)
- 2016(13931)
- 2015(15482)
- 2014(15458)
- 2013(15487)
- 2012(13921)
- 2011(12169)
- 2010(12652)
- 2009(12427)
- 2008(12802)
- 2007(11892)
- 2006(10561)
- 2005(10122)
- 学科
- 业(78589)
- 企(72423)
- 企业(72423)
- 管理(64179)
- 济(63646)
- 经济(63530)
- 方法(27029)
- 财(26610)
- 业经(25972)
- 农(23840)
- 务(20293)
- 财务(20274)
- 财务管理(20254)
- 数学(19191)
- 企业财务(19146)
- 数学方法(19047)
- 制(18872)
- 农业(17473)
- 技术(15585)
- 中国(14738)
- 体(14151)
- 划(13329)
- 策(13235)
- 体制(12640)
- 和(12309)
- 理论(12123)
- 经营(11368)
- 企业经济(11276)
- 贸(11024)
- 贸易(11019)
- 机构
- 学院(208329)
- 大学(203095)
- 济(93269)
- 经济(91631)
- 管理(87208)
- 理学(74239)
- 理学院(73638)
- 管理学(72857)
- 管理学院(72457)
- 研究(60533)
- 中国(52565)
- 财(48197)
- 京(41265)
- 财经(37324)
- 经(33706)
- 江(33465)
- 农(32636)
- 科学(32009)
- 所(29348)
- 中心(28506)
- 经济学(28399)
- 财经大学(27276)
- 业大(26985)
- 商学(25691)
- 北京(25622)
- 经济学院(25567)
- 州(25560)
- 商学院(25452)
- 研究所(25412)
- 农业(25242)
- 基金
- 项目(127317)
- 科学(103048)
- 研究(97074)
- 基金(95119)
- 家(79540)
- 国家(78788)
- 科学基金(70858)
- 社会(65208)
- 社会科(61948)
- 社会科学(61935)
- 基金项目(50196)
- 省(50049)
- 自然(43989)
- 教育(43506)
- 自然科(43024)
- 自然科学(43014)
- 自然科学基金(42324)
- 划(39723)
- 编号(38628)
- 资助(38498)
- 业(31841)
- 制(31231)
- 成果(31112)
- 创(29919)
- 部(29148)
- 重点(27403)
- 国家社会(27104)
- 创新(27048)
- 发(26369)
- 人文(26053)
- 期刊
- 济(111181)
- 经济(111181)
- 研究(63156)
- 财(43062)
- 中国(41921)
- 管理(38567)
- 农(32398)
- 科学(25036)
- 融(24106)
- 金融(24106)
- 学报(23702)
- 农业(21699)
- 业经(20275)
- 大学(20153)
- 财经(19833)
- 学学(19380)
- 技术(19252)
- 经(17032)
- 经济研究(16418)
- 教育(14647)
- 问题(14434)
- 业(13308)
- 财会(13022)
- 技术经济(12736)
- 现代(11447)
- 贸(11363)
- 世界(11013)
- 会计(10969)
- 商业(10545)
- 国际(10100)
共检索到323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心全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体现在第23条、第24条、第90条所设立的竞业限制条款中。但是,由于这些规定较为粗疏,需要对其进行法条之外的解读,以便司法实践中切中肯綮地理解和适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生效以来的实施状况,主要分析了竞业限制条款存在的问题,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合理运用竞业限制条款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下称《决定》)作相应修改后,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决定》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和补充简要概括为:提高注册门槛,实行行政前置;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名宗
《劳动合同法》施行已有半年多,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型案例。本文选取了几个较典型案例予以评析,探讨了该法相关条款的成功与不足,旨在引导用人单位预防新型劳动争议,同时对今后完善劳动合同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 新型案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崔海英
《劳动合同法(草案)》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必须谨慎对待。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条款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对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公告、知情权、试用期期限、约定服务期、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等条款都值得商榷。本文从企业管理工作者的角度针对部分条款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立法 缺陷 分析 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雇佣水平在法律实施前后的变化,并利用员工加班时间的变化情况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企业雇佣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对各地区依据其历史上的执法情况进行了分组,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差分方法再次探讨了企业雇佣水平变化与《劳动合同法》之间的关系。相似的结论使文章谨慎的认为,《劳动合同法》确实降低了企业雇佣水平,并使企业延长了员工的加班时间。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加班时间 就业保护制度 双差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三利
劳动关系具有私法自治和公法干预双重属性。竞业限制作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手段应兼顾劳动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竞业限制主体应当是知悉其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竞业限制期限的立法应采取最长期限,具体期限由劳动合同根据具体情形来约定。竞业限制应当以劳动关系终止时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的冲突点,必须由立法确定最低限度的合理补偿标准。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思嫣
《劳动合同法》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企业对员工的招募录用、培训、薪酬、纪律管理、离职管理等方面探讨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用人机制 纪律管理 离职管理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秦伟平 王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转变理念。企业的发展模式,应由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竞争手段,从而成功实现《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软着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权利 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世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杰 黄金芳
经济理论表明长期雇佣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在长期雇佣条件下雇佣双方通常会理性地选择对双方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报酬后置的支付模式,但考虑到这种支付模式是双方的隐性协议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而《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尤其是资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长期雇佣 劳动合同法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