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4)
2023(5517)
2022(3893)
2021(3422)
2020(2806)
2019(6098)
2018(6211)
2017(12160)
2016(6918)
2015(7825)
2014(7862)
2013(7612)
2012(6665)
2011(5865)
2010(5916)
2009(5532)
2008(5460)
2007(5058)
2006(4580)
2005(4441)
作者
(19931)
(16587)
(16394)
(15867)
(10508)
(7764)
(7477)
(6407)
(6341)
(5874)
(5745)
(5467)
(5433)
(5171)
(5171)
(5163)
(4916)
(4877)
(4768)
(4718)
(4203)
(4161)
(4040)
(3799)
(3791)
(3717)
(3687)
(3560)
(3280)
(3244)
学科
(31036)
经济(31009)
(18103)
管理(17066)
(12742)
企业(12742)
中国(11857)
方法(11137)
(10920)
数学(9489)
数学方法(9383)
业经(7994)
农业(7558)
地方(6090)
(5979)
(5840)
劳动(5823)
(5575)
(5396)
贸易(5393)
(5350)
(5245)
(5017)
银行(4996)
(4971)
(4866)
金融(4866)
(4797)
产业(4727)
发展(4701)
机构
大学(95743)
学院(95651)
(42042)
经济(41264)
研究(35832)
管理(33348)
理学(27967)
中国(27752)
理学院(27662)
管理学(27026)
管理学院(26857)
科学(20920)
(20777)
(18803)
(18555)
(17663)
研究所(16816)
中心(16047)
(15328)
财经(14636)
业大(13961)
农业(13798)
经济学(13641)
(13331)
北京(13224)
(12920)
(12725)
师范(12590)
经济学院(12207)
(11911)
基金
项目(61310)
科学(48157)
研究(44764)
基金(44654)
(39224)
国家(38926)
科学基金(32967)
社会(29404)
社会科(27850)
社会科学(27844)
(23523)
基金项目(22917)
教育(20316)
自然(20168)
自然科(19759)
自然科学(19754)
(19651)
自然科学基金(19401)
资助(18156)
编号(18094)
成果(15291)
重点(13996)
(13468)
(13449)
国家社会(12779)
课题(12552)
(12185)
科研(11553)
创新(11522)
(11505)
期刊
(48733)
经济(48733)
研究(29838)
中国(23105)
(17598)
学报(15756)
(14197)
科学(14187)
管理(13839)
大学(12125)
农业(11698)
学学(11356)
(10882)
金融(10882)
教育(10436)
经济研究(8269)
技术(8073)
业经(7711)
财经(7692)
问题(6845)
(6687)
(6538)
国际(6032)
(5710)
世界(5245)
图书(5154)
(4806)
理论(4724)
现代(4664)
技术经济(4535)
共检索到154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培志  
“劳动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被认为是“终身制”,因此造成大量劳动合同短期化和企业在职工接近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前辞退职工或不再续签等现象。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设计,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劳动合同法》中应当将不定期劳动合同确定为劳动合同的主要形式,同时限制定期劳动合同的使用,并降低定期劳动合同转为不定期劳动合同的条件。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在劳动合同期限问题上,是采取一种激进态度,强制性地严格限制使用,还是采取一种温和的改良主义的态度,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弥补现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瑕疵和漏洞,引导当事人采取不定期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世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劳动合同法》是否纳入民法典,既应是一个价值选择,也应是一个成本对比。西方民法典对雇佣合同的规定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代表劳动合同法本质的法要素恰恰在民法典之后。我国劳动关系具有许多特殊性,决定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正常化。劳动法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劳动合同法不宜纳入民法典。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巴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唐付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宋登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备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切身利益的全新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由全国人大公布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草案的公布,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中均引发了强烈反响。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合同法》将成为亿万劳动者维权的“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的人工成本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雯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法是继《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劳动法律,从该法实施的一年来看,它不仅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何为劳动者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劳动者的范围,不仅关系到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的问题,也关系到享有哪些实体权利义务,以及发生争议后通过何种渠道处理等。但我国的劳动就业统计相关指标与界定不能用于确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劳动立法也缺乏对适用对象的科学界定,导致了实践中对劳动者概念的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主体资格,对劳动者的内涵与边界界定进行统一规范,应尽可能从宽认定劳动者,加快劳动标准立法,并分层次、精细化地进行劳动法律规定的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连刚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笔者尝试从一名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者的视角解读总则部分内容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影响和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