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
- 2023(1335)
- 2022(1137)
- 2021(1089)
- 2020(980)
- 2019(2300)
- 2018(2288)
- 2017(4508)
- 2016(2512)
- 2015(2844)
- 2014(2756)
- 2013(2868)
- 2012(2649)
- 2011(2247)
- 2010(2241)
- 2009(2077)
- 2008(2039)
- 2007(1744)
- 2006(1523)
- 2005(1336)
- 学科
- 济(11378)
- 经济(11369)
- 业(7267)
- 管理(6732)
- 方法(6684)
- 数学(6288)
- 数学方法(6208)
- 劳(4796)
- 劳动(4779)
- 企(4593)
- 企业(4593)
- 中国(4096)
- 农(3823)
- 法(3569)
- 动(2978)
- 农业(2912)
- 财(2393)
- 动力(2335)
- 人口(2315)
- 劳动力(2309)
- 农业劳动(2134)
- 农业人口(2086)
- 贸(1900)
- 贸易(1900)
- 易(1872)
- 业经(1631)
- 学(1623)
- 务(1575)
- 财务(1570)
- 财务管理(1567)
- 机构
- 大学(35160)
- 学院(33841)
- 济(15272)
- 经济(15030)
- 管理(13087)
- 理学(11334)
- 理学院(11226)
- 管理学(10952)
- 管理学院(10888)
- 研究(10524)
- 中国(8410)
- 京(7166)
- 财(6869)
- 科学(5834)
- 财经(5770)
- 经(5337)
- 经济学(5219)
- 所(5127)
- 中心(4735)
- 经济学院(4699)
- 北京(4602)
- 江(4567)
- 农(4565)
- 研究所(4515)
- 业大(4511)
- 财经大学(4384)
- 范(4233)
- 师范(4191)
- 院(3594)
- 农业(3588)
共检索到5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后,有关劳务派遣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不仅学者们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多有讨论,社会各界乃至立法者也表达了观点。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出了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就是劳务派遣的相关条款。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了仅仅4年的时候,就对其中劳务派遣的内容做出如此大的修改,可见社会各方对劳务派遣的规定争议之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发布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数已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是《劳动合同法》的首创,《劳动法》第20条就将劳动合同分为三类: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在《劳动法》规定的"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标准之上,增加了"国企改制"和"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无疑成为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有制订规章制度的义务,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当然,也是管理劳动行为的手段。这一规定与《劳动法》第4条的规定完全一致,且《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规章制度从制订程序、修改程序到生效要件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使得规章制度与严重违纪的解除密切相关,所以,不论从企业管理实践,还是司法审判实践,企业劳动规章制度都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特别规定的第三节,也是《劳动合同法》中的最后一个内容板块,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将非全日制用工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2003年,原劳动部颁布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将非全日制用工这种新的就业形式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此后,2010年的《社会保险法》也对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做出了规定。应该说,从《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到《劳动合同法》《社会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如果检索《劳动合同法》全文,并不会找到"解雇"这两个字,显然这不是一个法条概念,但在学者的研究中,"解雇保护"是劳动法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解雇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终结,意味着劳动者"饭碗"的丧失,这是一个事关劳动者就业权乃至生存权的议题,也事关社会的整体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以,在劳动法学中"解雇"制度逐渐被发展为一个保护劳动者的体系。一、解雇保护的概念界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王勰祎
《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伴随着"二倍工资"这一新创条款,一系列新型劳动争议随之而来,如劳动者碰瓷"二倍工资"(1)。对这一新生事物,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们展开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属性和法律适用是劳动法的一个传统研究课题,《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适用范围涵盖了"高级管理人员",第24条的竞业限制规定明确适用"高级管理人员"。但何谓"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法》没有做出界定,相关法律中有部分规定,如《公司法》第217条(1)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以及一些行业规范中做出的定义,如《证券投资基金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婷
案情简介曾某自2006年1月进入甲市A公司担任机修工。2006年4月,A公司与乙市B公司签订劳务协议,期限为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约定由B公司向A公司输送劳务人员,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劳务人员综合费、服务费,并承担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雪琴
一、银行劳务派遣制度的背景及意义就我国银行业来说,由于其早期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职能,随着银行业改制的深度推进,部分银行人才结构不符合市场化发展需要这一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体制内积存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另一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劳动合同法》修订案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旨在严格规制劳务派遣的修订案,必将对这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也引起了众多企业和数千万劳务派遣人员的关注。为此,本期"焦点"栏目邀请了四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劳务派遣制度的来龙去脉及未来发展趋势,供广大企业与劳动者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玲玲 田思路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三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波 崔艳蕾
从《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问题的规定来看,劳动力派遣主要存在着责任风险、协议风险、终止风险等几类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发生风险事件后如何补救,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外包 风险 控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