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7)
- 2023(6472)
- 2022(5451)
- 2021(4932)
- 2020(4343)
- 2019(9408)
- 2018(9475)
- 2017(18334)
- 2016(10057)
- 2015(11142)
- 2014(11186)
- 2013(10938)
- 2012(9983)
- 2011(8867)
- 2010(9121)
- 2009(8823)
- 2008(9028)
- 2007(8195)
- 2006(7152)
- 2005(6894)
- 学科
- 济(38256)
- 经济(38177)
- 管理(35631)
- 业(34218)
- 企(27002)
- 企业(27002)
- 方法(16895)
- 数学(15024)
- 制(14884)
- 数学方法(14856)
- 财(14831)
- 中国(13285)
- 险(11112)
- 保险(11020)
- 农(10578)
- 银(10481)
- 银行(10469)
- 行(9895)
- 务(9540)
- 财务(9520)
- 财务管理(9495)
- 体(9206)
- 融(9018)
- 金融(9016)
- 企业财务(8976)
- 业经(8866)
- 体制(8081)
- 度(7074)
- 制度(7071)
- 法(6912)
- 机构
- 大学(143219)
- 学院(141260)
- 济(62201)
- 经济(60924)
- 管理(55123)
- 理学(46151)
- 理学院(45724)
- 管理学(44984)
- 管理学院(44710)
- 研究(44309)
- 中国(39970)
- 财(35908)
- 京(29373)
- 财经(27185)
- 经(24585)
- 科学(23486)
- 江(22048)
- 所(21424)
- 中心(21216)
- 经济学(20489)
- 财经大学(20346)
- 农(19170)
- 北京(18694)
- 研究所(18638)
- 经济学院(18346)
- 业大(17619)
- 州(16884)
- 院(16049)
- 商学(15137)
- 范(15013)
- 基金
- 项目(88979)
- 科学(71164)
- 基金(67194)
- 研究(65997)
- 家(57085)
- 国家(56640)
- 科学基金(49740)
- 社会(44667)
- 社会科(42378)
- 社会科学(42370)
- 基金项目(34855)
- 省(33021)
- 自然(31099)
- 教育(30442)
- 自然科(30400)
- 自然科学(30392)
- 自然科学基金(29858)
- 资助(28164)
- 划(27871)
- 编号(25738)
- 制(23467)
- 成果(21957)
- 部(21009)
- 重点(19662)
- 国家社会(19053)
- 教育部(18784)
- 创(18410)
- 性(18102)
- 人文(18036)
- 课题(17828)
共检索到22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波 崔艳蕾
从《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问题的规定来看,劳动力派遣主要存在着责任风险、协议风险、终止风险等几类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发生风险事件后如何补救,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外包 风险 控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婷
案情简介曾某自2006年1月进入甲市A公司担任机修工。2006年4月,A公司与乙市B公司签订劳务协议,期限为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约定由B公司向A公司输送劳务人员,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劳务人员综合费、服务费,并承担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雪琴
一、银行劳务派遣制度的背景及意义就我国银行业来说,由于其早期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职能,随着银行业改制的深度推进,部分银行人才结构不符合市场化发展需要这一问题日益显现。一方面,体制内积存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另一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后,有关劳务派遣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不仅学者们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多有讨论,社会各界乃至立法者也表达了观点。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出了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其内容主要就是劳务派遣的相关条款。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了仅仅4年的时候,就对其中劳务派遣的内容做出如此大的修改,可见社会各方对劳务派遣的规定争议之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发布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数已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劳动合同法》修订案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旨在严格规制劳务派遣的修订案,必将对这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也引起了众多企业和数千万劳务派遣人员的关注。为此,本期"焦点"栏目邀请了四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劳务派遣制度的来龙去脉及未来发展趋势,供广大企业与劳动者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玲玲 田思路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三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丽平 雷健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才派遣业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详细指出《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人才派遣业发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才派遣 劳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工资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付强
近年来北京、上海、河北、湖北、新疆、福建、安徽、湖南、青海、深圳、南京、苏州、扬州、宿迁、泰州、青岛、新乡等省市相继出台了有关劳动力派遣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对劳动力派遣的运作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从这些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机关来看,可谓政出多门,其制定机关有人大常委会、政府、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亦有由几个机关联合制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学华 薛孝东
在我国,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获得了较大发展,少数地方通过地方立法加强了对劳动力派遣的规制。与蓬勃发展的劳动力派遣相比,劳动力派遣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明显存在滞后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派遣中的一些问题,并参考国外劳动力派遣立法的实践和经验,对劳动力派遣的概念、理论基础、劳动力派遣三方的法律关系、实践中的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劳动力派遣提供立法上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派遣机构管理问题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劳动力派遣公司不下2.6万个,而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或审批的仅1.8万个。由于我国法律尚未对劳动力派遣作出较为完备的规范,派遣行业发展极不规范。针对此种现状,草案专门对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等作出了规定。但在征求意见中仍然产生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准入条件的规定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应该从根本上取消这种用工形式;还有人认为取消劳动力派遣并不现实,但其使用范围、准入条件等的设置还值得考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张东辉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究竟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国内尚无此问题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通过计算劳动力供给跨期弹性,分析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的跨期弹性变小。新法的实施达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稳定劳动力供给的目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观察《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不应忽视《劳动合同法》本身是在沿袭既有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回应现实问题的产物。在司法实践中,《劳动合同法》的"刚性"在不断地博弈中已被不断稀释,具有了相当的"弹性"。孤立、静态地观察《劳动合同法》,不利于客观、理性看待《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