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9)
- 2023(9169)
- 2022(7584)
- 2021(7289)
- 2020(6043)
- 2019(13490)
- 2018(13246)
- 2017(24708)
- 2016(12958)
- 2015(14135)
- 2014(13370)
- 2013(13179)
- 2012(12331)
- 2011(11341)
- 2010(11141)
- 2009(10306)
- 2008(10127)
- 2007(8847)
- 2006(7541)
- 2005(6847)
- 学科
- 济(52895)
- 经济(52844)
- 业(40191)
- 管理(39616)
- 企(33904)
- 企业(33904)
- 方法(23372)
- 数学(20488)
- 数学方法(20342)
- 中国(18502)
- 技术(16370)
- 贸(12655)
- 财(12649)
- 贸易(12645)
- 易(12453)
- 技术管理(12270)
- 农(12247)
- 业经(11561)
- 制(10937)
- 银(10283)
- 银行(10272)
- 行(10000)
- 学(9735)
- 融(9658)
- 金融(9658)
- 农业(8057)
- 策(7935)
- 划(7871)
- 体(7561)
- 理论(7554)
- 机构
- 大学(181999)
- 学院(179108)
- 济(85706)
- 经济(84510)
- 管理(69757)
- 研究(66328)
- 理学(60645)
- 理学院(59980)
- 管理学(59271)
- 管理学院(58899)
- 中国(51524)
- 京(38162)
- 财(37208)
- 科学(37008)
- 所(32431)
- 财经(30180)
- 研究所(29656)
- 中心(28785)
- 经济学(28376)
- 经(27890)
- 农(25532)
- 经济学院(25531)
- 江(24503)
- 北京(24465)
- 院(23986)
- 财经大学(22897)
- 业大(22822)
- 范(21992)
- 师范(21792)
- 商学(20454)
- 基金
- 项目(122833)
- 科学(100104)
- 基金(93538)
- 研究(90336)
- 家(82377)
- 国家(81767)
- 科学基金(70697)
- 社会(62290)
- 社会科(59424)
- 社会科学(59414)
- 基金项目(48544)
- 省(44955)
- 自然(43698)
- 自然科(42869)
- 自然科学(42859)
- 自然科学基金(42220)
- 教育(41027)
- 划(38892)
- 资助(37290)
- 编号(32396)
- 创(32149)
- 创新(29158)
- 部(29025)
- 重点(28021)
- 国家社会(27886)
- 发(26689)
- 成果(26506)
- 教育部(25552)
- 中国(25301)
- 制(24197)
共检索到269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欣
2011年9月,王逸舟的最新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问世。作者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中国外交面临的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关的国际、国内特征为根本动力,提炼出建言中国外交的"创造性介入"论说。所谓"创造性介入",在作者看来,是指中国以一种新的积极姿态,即以对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了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关键词:
欧亚战略 嬗变 全球战略观 中国外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尚昆
近年来,员工工作不满意问题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工作不满意对员工创造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方面研究突破了传统组织行为学中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视角,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并对国内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及企业的相关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员工创造性 工作满意度 工作不满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逸舟
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盛名,也面对了新时期外部复杂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各国和国际社会不能不正视它的力量与趋势,不能不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与协商;另一方面,中国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a monster),不少外部势力把它当作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外交必须直面这些疑惑与批评,必须增信释疑、拨乱反正,用艰辛、漫长的努力,证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非只是宣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
和合观 外交新理念 和 和谐 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海云 向娇娇
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探索了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对8家企业343份配对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创造性人格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意义感部分中介了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变革型领导对创造性人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工作意义感部分中介了变革型领导对创造性人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肖会敏
论文立足于二次创新中的创造性模仿创新,分析了我国采用这种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石油机械行业中的振动筛产品为例,运用可拓创新方法研究描述了整个创新过程,并借助可拓变换方法获得了新的创新产品。该方法的运用得到了满意的创新产品,提高了新兴技术的利用率,实证了可拓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可拓学 基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肖瑛
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如乡村建设和工业化方案,文化建设如家庭存废,以及学科建设如社会学的中国化等各项现代化探索。这三类活动不仅在主题上有某些共通性,如家庭同公共性的关系,而且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学术与社会的互构等基本线索。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不同知识分子在是"创造性地适应"西方文明还是在中西之间"创造性转化"地再造新文明之间有着分歧,但他们从来没有偏离中西古今框架,没有背弃重建中国社会和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目标。今天,要确立社会学的中国主体地位,需要以反思这段历程为基础,汲取他们的总体性视野和历史意识,在中西古今之间开展艰难的创造性转化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席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不同的教学与课程文化传统遭遇了根本性的冲击、消解和挑战。其中,源远流长的中国教学文化传统与灿如夏花的英美课程文化传统相遇,构成了当今世界教学与课程文化变革中的一大景观,并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教育改革场域中演绎出两种迥然有异的历史命运。在新时期,中国教学文化传统应与世界上所有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展开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并在超越对话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惟有此,中国教学文化传统才能实现"脱胎换骨"或"涅磐重生",最终走向"文化自觉"意义上的自主、解放和新生。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中国目前无论从农村人口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还是社会经济单位的比重来说,都是一个以9亿农民、2亿多个农户、2300多万个乡镇企业和9400多万个农民工为主体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实的农民家庭经济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活水源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民的处境、命运给予高度人文关怀,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应该说,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农民最有用武之地的时期。但农民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辛酸与无奈、困惑与冲突,生存与发展的悖论常常让他们陷入两难选择的尴尬。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而9亿中国农民也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按照约翰·邓宁的观点,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产生了对外投资的驱动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友谊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人类社会灿烂文化的重要部份。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抑制创造力或创新精神的因素。本文循着价值取向到思维方式再到心理特征的路径,逐层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以期对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造教育 创造性人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美玉 詹雪芳
<正>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的精神,结合国情创新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2023年是《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作为最早加入的缔约国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经验。回顾过去的20年,党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泽应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创造性阐释,不仅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和结构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概括。这些总结与概括既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深处,同时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着扎根传统、立足现代并朝向未来的建构性特征,并因此极大地发展了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不断完善,精神宝库不断充实,精神传统得以传承,彰显了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的精神价值,整体上锻铸了中华民族迎接并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骨,书写了伟大建党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精神的崭新篇章和辉煌史诗。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精神 创造性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