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5)
- 2023(3814)
- 2022(3047)
- 2021(2966)
- 2020(2616)
- 2019(6197)
- 2018(6296)
- 2017(12575)
- 2016(6582)
- 2015(7747)
- 2014(7821)
- 2013(7429)
- 2012(6519)
- 2011(5710)
- 2010(5911)
- 2009(5422)
- 2008(5258)
- 2007(4562)
- 2006(3805)
- 2005(3415)
- 学科
- 济(27808)
- 经济(27785)
- 方法(17577)
- 管理(17114)
- 业(16767)
- 企(15811)
- 企业(15811)
- 数学(15230)
- 数学方法(14740)
- 理论(7223)
- 中国(6458)
- 业经(6203)
- 农(5965)
- 学(4822)
- 和(4820)
- 财(4613)
- 制(4483)
- 教学(4418)
- 贸(4146)
- 贸易(4143)
- 教育(4122)
- 地方(4103)
- 易(4020)
- 技术(3925)
- 文化(3762)
- 农业(3683)
- 产业(3659)
- 市场(3555)
- 体(3397)
- 策(3391)
- 机构
- 学院(91969)
- 大学(90760)
- 管理(37327)
- 济(33143)
- 理学(32635)
- 经济(32356)
- 理学院(32295)
- 管理学(31311)
- 管理学院(31149)
- 研究(25710)
- 中国(19481)
- 京(18946)
- 科学(16415)
- 财(14520)
- 江(13159)
- 业大(12823)
- 范(12724)
- 师范(12620)
- 所(12230)
- 中心(12218)
- 北京(11865)
- 财经(11822)
- 农(11555)
- 研究所(11179)
- 州(10844)
- 技术(10748)
- 经(10729)
- 师范大学(10017)
- 经济学(9656)
- 商学(9377)
- 基金
- 项目(62927)
- 科学(49715)
- 研究(45851)
- 基金(44938)
- 家(38790)
- 国家(38482)
- 科学基金(33778)
- 社会(28311)
- 社会科(26883)
- 社会科学(26876)
- 省(25356)
- 基金项目(23097)
- 教育(22838)
- 自然(22595)
- 自然科(22155)
- 自然科学(22153)
- 自然科学基金(21735)
- 划(21236)
- 资助(19668)
- 编号(19596)
- 成果(15679)
- 重点(14214)
- 课题(13439)
- 部(13393)
- 创(13222)
- 发(12714)
- 项目编号(12299)
- 创新(12195)
- 大学(12110)
- 科研(11924)
共检索到128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蓓
《典仪》是印第安作家莱斯利·西尔科的代表作,小说利用嵌入式结构和复调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印第安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嵌入式叙事模式体现了印第安人所崇尚的万物平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通过运用复调结构,即多条线索有机协调地融合在同一文本中,共同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叙事模式,作者对种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期望得以表达。精湛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使作品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关键词:
明清文人书写 才女 成仙叙事 文化意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凌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所谓叙事德育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叙述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生进行道德自我建构的一种学校德育模式。叙事德育模式不仅致力于促进学生在其内心自主建构起道德的美好世界,而且致力于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建构美德,收获幸福。"师生幸福"是叙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叙事德育模式的建构为实质性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实效低下"问题提供了好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叙事德育模式 叙事化改造 德育实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紫薇 方维保
作家魏微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叙述特征和伦理表达方式。在她的小说中常有固定的关系模式——老夫少妻或姐弟模式,而透过这两种不对称的两性关系,作家细致地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和消费社会对浪漫主义时代之良善的道德品质的侵蚀和消磨。在情节营构上,魏微总是习惯于在叙述中设置“重逢”的桥段,包括与故人重逢、与故乡重逢两种形式。这些重逢故事通过小说主人公对待重逢的前后不同的心态和感受,消解了浪漫主义时代对故人、故乡的乌托邦想象。当“重逢”叙述被作家置于故事的高潮或收尾的时候,人物最终能够在素净平淡的情感基调中完成对日常的言说,生发出宁静悠远的美感。
关键词:
魏微 主题模式 重逢叙述 情感张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瓒
多年来忽视社区内部动态性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已经使得教育研究者遭遇到瓶颈问题,这也会导致研究者与决策者在解决社区教育问题的时候处于信息失真的地位而导致策略错位。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场域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发掘社区教育场域的真相与意义,有效缓解理论困境,并使得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现实的生命力。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可以从三个研究视角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即社会体系视角、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场域视角。
关键词:
社区 教育场域 叙事模式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诗苗 龚雪竹
作为文化传播与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理应发挥好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文章借鉴跨媒介叙事理论,探讨媒介融合、故事建构、粉丝参与在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基于跨媒介叙事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模式,并以南开大学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实践为例,分析该路径的可行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翠玉 徐雷
[目的/意义] 数据论文作为描述科学数据的新型出版物,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当前数据论文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呈现数据论文在支撑科学数据理解、共享与重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揭示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与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 综合考量数据期刊的代表性、学科覆盖度等因素,选取21种数据期刊并从中随机抽取210篇数据论文,对数据论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及对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从文本叙事与数据叙事两个方面分析数据论文的语篇叙事结构以及科学数据的叙事呈现方式。[结果/结论] 共归纳总结出数据论文的4种语篇叙事模式,即IMRaD传统叙事模式、IMDe+[A/Q/U/V]顺序结构模式、V+DeM翻转结构模式以及混合结构模式。数据论文主要采取图表数据摘要、数据可视化、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数据叙事方式并依托数据仓储平台提供数据检索、推荐、计量、引用等交互服务。当前数据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论文文本对科学数据的静态描述,科学数据叙事在交互式可视分析、支撑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关键词:
新时期乡土小说 生存或毁灭 叙事模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永前 陈晓璐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人的引导下,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身份的终极转换,由一位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这一生命历程,正是古老的成年仪式在当代的置换变形。对《青春之歌》成年礼原型的揭示,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关键词:
杨沫 青春之歌 成年礼 仪式原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江川 邹飞祥 刘少和 李加军
讲故事是数字时代地方红色文化品牌构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素有“英雄城市”之誉的广州为例,开展红色资源网络信息普查,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核密度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五要素刻画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叙事框架,归纳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出叙事战略应用到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骁勰 张颢鹏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古老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变迁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迟子建温情叙事、民间立场、泛神思想等写作特点,在叙事时间模式的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概言之,迟子建以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为基础,通过对时序、时距、频率等叙事节奏的调整,将鄂温克族漫长的百年历史与短暂的部落搬迁时间呈现在同一层面。同时,作者对长、短两条时间线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了叙事张力,营造出阅读的陌生化体验。
关键词:
迟子建 叙事时间 故事时间 叙事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振 李待宾 舒靖瑶
以空间叙事学和参与式博物馆理论为研究依据,探寻空间叙事语法与展项设计,展开博物馆叙事空间场景建构研究。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将参与式理念与空间设计融合、运用交互道具装置启发与指导、使观众置身于叙事性空间。通过研究参与式博物馆空间叙事方式挖掘展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解博物馆观众的真实需求,把握空间艺术表达,传达精神力量,以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参与式博物馆 展示陈列设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晓光 赵珂
信任是数字环境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任模型的双向动态互动,涉及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叙事性架构、数字化呈现、系统本身的功能建设和知识服务,以及用户的意图和行动。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利用水平,促进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叙事内容的创意演绎、文化内涵的有效阐释与呈现,而且可望为可信的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发展。图3。参考文献46。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回顾文化以及组织文化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只有在组织的活动事实中寻找文化,理解组织活动的精神动力,才可以避免文化定义争论所产生的无从把握组织文化的尴尬状况,由此,通过教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便成了学校工作者实施文化建构的合适途径。与此同时,这一途径还可以深化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创设探作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