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15)
- 2022(1161)
- 2021(1138)
- 2020(1030)
- 2019(2208)
- 2018(2260)
- 2017(3682)
- 2016(2228)
- 2015(2571)
- 2014(2633)
- 2013(2639)
- 2012(2563)
- 2011(2383)
- 2010(2632)
- 2009(2601)
- 2008(2624)
- 2007(2457)
- 2006(2431)
- 2005(2442)
- 2004(2115)
- 学科
- 济(7164)
- 经济(7145)
- 管理(6327)
- 业(5284)
- 企(4424)
- 企业(4424)
- 中国(3615)
- 制(3353)
- 农(2783)
- 财(2499)
- 教育(2415)
- 银(2387)
- 银行(2387)
- 地方(2346)
- 学(2340)
- 行(2307)
- 理论(1942)
- 制度(1916)
- 度(1916)
- 业经(1905)
- 体(1798)
- 农业(1733)
- 融(1725)
- 金融(1725)
- 和(1722)
- 税(1645)
- 方法(1640)
- 税收(1549)
- 收(1527)
- 教学(1415)
- 机构
- 大学(31261)
- 学院(29281)
- 研究(11215)
- 济(10539)
- 经济(10148)
- 中国(10121)
- 管理(10069)
- 理学(7411)
- 财(7408)
- 理学院(7313)
- 京(7293)
- 管理学(7136)
- 江(7125)
- 管理学院(7065)
- 科学(6188)
- 中心(6145)
- 所(5660)
- 州(5551)
- 省(5401)
- 范(5192)
- 师范(5158)
- 财经(5012)
- 北京(4923)
- 研究所(4772)
- 农(4721)
- 银(4652)
- 银行(4493)
- 经(4402)
- 人民(4265)
- 行(4259)
共检索到63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艳燕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关键词:
《六经图考》 刊刻年代 潘寀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巩曰国
文摘关于《管子补注》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管子补注》的作者为明代江夏人刘绩,大约刊刻于明弘治年间。郭沫若认为该书是“辽人著书入金翻刻,金本入宋再被翻刻”,其所依据的宋讳、辽讳、金讳并不可靠;丁日昌、莫友之称其为元刊本,是将黄丕烈所说“元(原)版”之“元”误解为“宋元”之“元”的结果。
关键词:
刘绩 《管子补注》 刊刻年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钱汝平
日本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是现存该书的最早刊本,是日本国的国宝,我国早已失传。对此本的具体刊刻年代,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它就是北宋崇宁本的后印补刻本。
关键词:
东福寺 释氏六帖 开宝本 崇宁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毛文鳌
汲古阁毛氏系明清之际显赫的藏书家、出版家,且缱绻释教,尝慨然助刊《径山藏》,惜乎此段史实湮没不彰,以致影响准确考量其刻书及版本价值。鉴于此,本稿以《径山藏》为中心考察毛晋或以捐资,或任校雠,或独力诸方式所刻之佛经,而重新判定汲古阁之出版史地位。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径山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力
最近这场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之后,"明斯基时刻"作为标语在金融媒体、时事评论和学术出版物当中广泛传播。对该术语考辨后发现,源自后人发明的"明斯基时刻"尽管具有"危机拐点"和"危机过程或阶段"这两种不同含义,但它们却均是对明斯基思想的贬低乃至歪曲。该标语将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简化以及曲解为单纯的"时刻"、"时段"、"融资分类法"或"非理性疯狂",结果是,每个时期的金融危机,无论其特征如何,都可以冠之以"明斯基时刻",而该假说所描述的动态机理却被忽视了。明斯基为我们所做出的最为重要且鼓舞人心的贡献在于"明斯基动态",即他对现代金融化经济变得如此不稳定的内生动态机制的理解,而这种洞见如今却依然...
关键词:
明斯基 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动态 考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章宏伟
考辨了毛晋汲古阁刊刻《嘉兴藏》的误说,指出《汲古阁刻经考略》依据的是不完整的第三手资料,而且没有交代出处,结论如果为学界接受,只会为学术增加混乱,因而必须予以否定。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嘉兴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蒋丽萍
从春秋起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之争,时代对教育提出新课题。作为政治改良人物,孔子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将平民中的士人培养成有道德、知识和才能的国家治理者。既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课程难以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要。孔子扬弃前代课程遗产,借鉴前人经验,整理古代典籍,编制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文献典籍用作教材,设为课程,讲学授徒,成效显著。之后这六种文献作为一套课程广泛传播开来,并被称为“六经”,逐渐替代“六艺”,实现由古典分科课程向古代文献课程的转型,这成为中国学校课程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此学校成为读书的场所。“六经”曾经滋养战国时期几乎所有学派。文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完全确立地位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五经为课程开办太学的时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课程内部的"阶梯"和"四书"的"阶梯"课程,由此形成《近思录》-"四书"-"六经"的新经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新意是使学习者能够与前代圣贤直接对话,循序渐进地把握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以体现宋代新的政治和思想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也是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服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王承海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关键词:
《荀子》 刊刻 钱佃 唐仲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玉宝
《文海披沙》是晚明福建文坛诗人、学者谢肇淛的笔记体著作。谢氏去世后,很多作品流传到东邻日本,并在日本多次刊刻,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文海披沙 日本 传播 刊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爱亭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版本一项多有不同。经过全面搜集分析各相关资料发现,《通志堂经解》始刻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刻完,但仍未竣事,之后仍有经解付刻,而较多的经解在校订、改版,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完整的《通志堂经解》刻印完毕。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徐乾学 刊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孔子删述“六经”以赓续斯文、成就个体,富有教材知识意蕴。“述而不作”是孔子删述“六经”的主要知识行为,表现为对知识的分类整理、功能筹划和践履体证。缘构境域性的知识观念赋予了“六经”作为个体缘发性进入具体生命境域,以构成性地获得“知”的功能定位。由此,“六经”作为教材,其基本知识结构以历史经验叙事为表层结构,以共同价值观念隐微其中,通过对以“艺”为核心的生存和思想方式的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作用以及身体实践的活动筹划,成为了个体通达历史文化的居间存在。孔子删述“六经”的教材知识意蕴或可超越人文传统,获得普遍意义,成为教材编制的一条可能进路。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教材知识 知识观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红军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人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一、《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蔡升元等辑清康熙51年-52年内府刻本。二、《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军 吴建功
对北宋本《姓解》的雕版印刷的工艺、刊刻字体、书籍装帧形式和功能性结构的表征进行剖析,展现出北宋时期书籍刊刻字体仿欧体的风格以及手写体转化为印刷字体的初期特征,进而揭示唐、宋时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北宋时期刊刻书籍演变发展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