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6)
- 2023(3236)
- 2022(2800)
- 2021(2705)
- 2020(2345)
- 2019(5161)
- 2018(5176)
- 2017(9431)
- 2016(5576)
- 2015(6502)
- 2014(6704)
- 2013(6486)
- 2012(6613)
- 2011(5763)
- 2010(6120)
- 2009(5769)
- 2008(6282)
- 2007(5878)
- 2006(5253)
- 2005(4839)
- 学科
- 济(19665)
- 经济(19630)
- 管理(13829)
- 业(12462)
- 企(11147)
- 企业(11147)
- 方法(8983)
- 学(7649)
- 理论(6101)
- 数学(6083)
- 中国(5880)
- 数学方法(5867)
- 农(5422)
- 业经(5143)
- 教育(4828)
- 和(4568)
- 财(4465)
- 制(4337)
- 文化(3767)
- 地方(3724)
- 贸(3603)
- 贸易(3599)
- 易(3465)
- 农业(3411)
- 银(3237)
- 银行(3218)
- 融(3199)
- 金融(3197)
- 策(3100)
- 市场(3081)
- 机构
- 大学(89124)
- 学院(86704)
- 研究(33029)
- 管理(27314)
- 济(26798)
- 经济(25933)
- 中国(23746)
- 科学(23569)
- 理学(22863)
- 理学院(22416)
- 管理学(21585)
- 管理学院(21421)
- 京(20552)
- 农(19245)
- 所(18866)
- 研究所(17260)
- 农业(15395)
- 江(14942)
- 范(14893)
- 师范(14705)
- 业大(14691)
- 中心(14469)
- 财(13799)
- 北京(12901)
- 师范大学(11941)
- 州(11793)
- 院(11247)
- 省(11244)
- 技术(10729)
- 财经(10726)
- 基金
- 项目(54391)
- 科学(41132)
- 基金(38017)
- 研究(37160)
- 家(34647)
- 国家(34313)
- 科学基金(27565)
- 社会(21684)
- 省(21329)
- 社会科(20275)
- 社会科学(20266)
- 基金项目(19673)
- 自然(18846)
- 划(18732)
- 自然科(18438)
- 自然科学(18425)
- 自然科学基金(18094)
- 教育(17675)
- 资助(16087)
- 编号(15229)
- 成果(14557)
- 重点(12877)
- 部(11510)
- 发(11269)
- 课题(11254)
- 计划(11072)
- 创(10569)
- 科研(10389)
- 科技(9964)
- 大学(9958)
共检索到138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凡
书写“病酒”意象体现了明代词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饮酒消渴与疾病意识是对病人身份的明确认知;“病酒”既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又将其雅致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展现出来;“称疾”后饮酒和诗,隐喻着仕与隐的身份选择。“病酒”意象还隐喻社会失序以及词人的个人遭遇与内心的愁苦。词人病后饮酒既是以酒养生的文化体现,又是词人纵情诗酒、及时行乐的生活写照。当酒无法完全消解病苦时,词人选择遁入佛禅,释然超脱。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关键词:
明清文人书写 才女 成仙叙事 文化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大鸣
本文以解说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为核心,通过探讨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领导的权威来源、道德目标等,论证了关注学校道德领导的必要性。
关键词:
道德领导 学习共同体 权威来源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青
"中"是儒学核心范畴之一,集中体现着儒家士人政治诉求和道德理想,也表征着儒学中的哲学之维。作为对君权的要求与约束,它具有政治性;作为儒家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作为能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大本"与"达道",它又具有哲学本体意味。但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中"的语义并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先秦子学时代,"中"既有政治含义,也有伦理道德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在两汉的经学语境中侧重于政治规范意义,到了宋明时期则更多地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概念,而在晚明的何心隐那里又重新成为一种直接指向君主的政治话语。"中"概念的意义演变与儒家士人与君权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 中庸 时中 理学 心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秋子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及社会生活,体现了民众的思想情感、生活智慧、文化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等各个方面。其蕴藏着的民众审美、民俗习惯、民间信仰、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意蕴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对当代国人的理念信仰、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年画 民众 文化意蕴 价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稼雨 杨沫南
哪吒闹海故事源于宋辽时期佛教“那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与“大圣那吒太子屠龙”的传说。明代,哪吒身份由佛教护法神过渡到道教灵珠子,故事相应呈现出佛道交融的特点。清代,场上改编使哪吒闹海故事的宗教性被逐渐削弱。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方法分析,可见哪吒闹海故事主题经历了由宗教至世俗的演变,反映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佛教故事文学性的增强,以及佛教教理日趋衰微对故事世俗化的推进。
关键词:
哪吒闹海 宗教 世俗化 中国叙事文化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秦惠民 付春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师生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教授治校"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形成的方式是经由"自下而上"的斗争;二是制度设计上采取代议制,并且实现了既包括学术事务又包括非学术事务的完全的"治校"权。清华大学"教授治校"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大学民主管理方式本土化的产物,其最大价值在制度文化方面。"教授治校"体现了以学术为本的大学组织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学者为本的民主管理的组织文化,体现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教授治校 文化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秀治
大学建筑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以其潜在而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塑造着大学的性格并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与行动。西方大学建筑文化是西方文明与大学发展史的有力见证者,在不断传承、扬弃与创新的过程中展现着西方大学的精神品质、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质。其所包含的教育意蕴包括吸纳社会资源、抵御世俗侵扰并彰显身份属性的涉外意蕴,以及传达办校理念、革新组织形态、引导人际模式并增进人文培育的涉内意蕴。
关键词:
大学 建筑文化 教育意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会勇
徽州建筑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集中体现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徽州建筑的独特性,与新安理学的精神文化指向、徽州人耕读传世的生活价值取向、徽商繁荣背景下的集体炫富表演,以及徽州人祈求发达与兴盛的风水观念之间,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徽州建筑 特征 文化底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宏雪 高春燕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自信也必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文化自信从古诗词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赏析古诗词审美意蕴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古诗词教学 审美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小李
互联网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对当今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苏格拉底文字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有关媒介的教育哲思,相关研究为网络媒介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梳理国内外有关苏格拉底文字观的教育学解释,发现同时存在认同与批判两种观点。以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为方法论指引,"初始视域"中的苏格拉底文字观可以被理解为"好的书写",其所表达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文字书写之道德目标而非科学远景的关切;而在"当前视域"中,"好的书写"则可被理解为教育技术伦理,蕴含着苏格拉底对于教育技术与人、教育技术与社会之关系的伦理追问。基于上述理解,针对当今时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进一步阐释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界线、对逐利资本的警惕以及对学习者利益的坚守。受苏格拉底"爱智者"的启发,培育数字公民,实现教育与网络信息社会的良性互动是网络时代教育应对技术变迁社会各种伦理问题的有益之举,也是新时代教育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晶晶
在社会发展中史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史学传播既能推动史学研究发展,也能让史学的传承、借鉴及教化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研究中国史学传播途径对于了解中国史学文化意蕴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史学教育与通俗史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史学传播的发展与史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关键词:
史学文化 史学传播 史学典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仁志
在近几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以“铁西三剑客”(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迅速崛起,其中“子一代”叙述视角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这些新生代东北作家以“子一代”的视角讲述着父辈的创伤记忆,呈现了一段历史性悲剧,其间蕴含着独特的叙述风格,这一独特的书写行为在当下的大众文化场域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立学 路日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天然联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但是,文化的育人功能并不会自动实现,必须通过自己特殊的方式显现出来,概而言之,就是要以文化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焱
中国的法文化、法哲学从文明发端之初就融入民族文化体系并一直活跃在主流文化体系,数千年不断丰富、发展、扬弃,形成公平、正义的民族法制文化内核。从儒家先祖皋陶"神兽断狱"到"立公弃私、君臣上下皆从法"的法家,中华先哲从理论到实践均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共秩序体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中国法制文化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法学思想,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
关键词:
灋 法家 文化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