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0)
- 2023(2900)
- 2022(2458)
- 2021(2313)
- 2020(2148)
- 2019(4658)
- 2018(4613)
- 2017(8900)
- 2016(4998)
- 2015(5578)
- 2014(5595)
- 2013(5519)
- 2012(5239)
- 2011(4782)
- 2010(5084)
- 2009(4805)
- 2008(5225)
- 2007(4635)
- 2006(4029)
- 2005(3780)
- 学科
- 济(18297)
- 经济(18269)
- 业(14914)
- 管理(12885)
- 险(10725)
- 保险(10633)
- 企(10457)
- 企业(10457)
- 方法(9762)
- 数学(8553)
- 数学方法(8385)
- 中国(6981)
- 银(6296)
- 银行(6281)
- 行(5924)
- 财(5636)
- 制(5363)
- 融(5307)
- 金融(5306)
- 学(4967)
- 各种(4502)
- 农(4387)
- 类型(4301)
- 种类(4292)
- 各种类型(4276)
- 务(3965)
- 财务(3963)
- 财务管理(3949)
- 保险业(3763)
- 理论(3755)
- 机构
- 大学(76950)
- 学院(74385)
- 济(28121)
- 经济(27476)
- 管理(27085)
- 研究(25351)
- 中国(23357)
- 理学(22434)
- 理学院(22120)
- 管理学(21495)
- 管理学院(21362)
- 财(16767)
- 京(16543)
- 科学(16375)
- 所(13550)
- 农(13393)
- 财经(13036)
- 研究所(12349)
- 江(11880)
- 经(11820)
- 中心(11747)
- 业大(10941)
- 农业(10681)
- 北京(10648)
- 财经大学(9871)
- 范(9664)
- 师范(9550)
- 州(9210)
- 经济学(8963)
- 院(8904)
- 基金
- 项目(47230)
- 科学(36885)
- 基金(35446)
- 研究(32323)
- 家(31390)
- 国家(31156)
- 科学基金(26203)
- 社会(20587)
- 社会科(19356)
- 社会科学(19348)
- 基金项目(18457)
- 自然(17961)
- 自然科(17556)
- 自然科学(17548)
- 自然科学基金(17243)
- 省(17136)
- 资助(15412)
- 划(15360)
- 教育(14728)
- 编号(12271)
- 成果(10867)
- 部(10765)
- 重点(10705)
- 科研(9490)
- 创(9264)
- 教育部(9130)
- 计划(9013)
- 发(8898)
- 创新(8798)
- 大学(8727)
共检索到115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谭洪涛 南楠
新《保险法》顺应了入世后保险业开放和竞争的新形势 ,更加注重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 ,突出强调了诚信原则 ,充分体现了遵守国际准则和对国际惯例的认同 ,对保险监管机构的性能和监管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位 ,顺应了加快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随着新《保险法》的施行 ,我国保险业将快步进入依法监管 ,依法经营的新阶段 ,必将强有力地规范和保障中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险保障服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玮
目前 ,中国颁布实施的保险法律只有保险基本法———《保险法》 ,既包括保险合同法律规范 ,又包括保险公司法及监督管理法律规范 ;保险特别法———《海商法》有关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规定适用海上保险活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数量很多 ,但其效力微弱。根据世贸组织法律要求 ,中国的保险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应逐步取消对内资、外资保险公司不同的法律规定和限制 ,将逐步形成划一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保险法律体系。即取消国内、涉外保险法律的不同规定 ,使中国的保险法上升为具有国际性的法律。根据中国《保险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 ,以及中国入世与保险市场开放承诺的法律要求 ,对《保险法》的修改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平生 赵东生
我国《保险法》的修改只有以部门法的思路为指导思想 ,才能把握好度。由于保险是以保障和诚实信用为首要原则的 ,他的法律原则不同于民法、经济法、商法 ,分清楚这个界限 ,对于修改我国《保险法》有很大的益处 ,这样才能正确订立保险合同 ,解决保险纠纷 ,搞好行业监管 ,促进我国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保险法 部门法 保险合同 保险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祝平 郭宏德
本文对《保险法》第 1 6条有关告知条款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将询问及告知形式明确为书面形式 ;设立不可抗辩期 ;对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增加限制性规定 ;无论故意或过失未告知 ,均将未告知事实在客观程度上加以明确 ,即“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以提高本条款的可操作性 ,减少纠纷发生 ,并充分体现保险最大诚信原则
关键词:
保险法 告知条款 不可抗辩期 故意 过失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肖艳平
由于我国保险业的长足发展 ,保险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 ,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 ,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保险法》的修改。修改后的《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重了保险公司的责任 ;“适度监管”的监管理念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解开了保险公司的“生死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保险监管对保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过去几年间中国保险监管思路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 ,2 0 0 2年 1 0月《保险法》修正案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保险监管思路的演进路径及监管思路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保险监管思路正循着“三个统一”的方向演进。从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与道德调节的角度看 ,“三个统一”的保险监管思路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内涵 ,它将为我国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合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保险监管 市场 政府 道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包青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保险法》的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建议引入保单持有人这一主体,同时期盼保监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关键词:
保险法 监管 保单持有人 保险资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郁青峰
不可抗辩条款从期限上限制了保险人因投保人如实告知上的瑕疵而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该规则已为绝大部分国家的寿险业所采纳。在本次《保险法》修改过程中,要求完全引入该规则的呼声愈来愈高。然而,对于不可抗辩规则的欺诈例外问题,研究和关注程度不够。完善的不可抗辩规则,既要维护保险客户的合法权利,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本身就包含欺诈例外的要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鲍静海 贾莹
新《保险法》财产保险业务中新增加了"保证保险",然而并没有对保证保险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及合同相关内容做明确规定。因此,正确认知保证保险与普通财产保险的区别,把握保证保险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防范保证风险应从完善保证保险立法和监管制度、提高保险公司对保证保险的专业管理操作能力、创新相关产品、加强银保合作和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落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滨
本文在介绍《保险法》二次修订背景的基础上,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被保险人利益保护、保险基本规则完善以及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新《保险法》修订的意义,并深入分析了新《保险法》实施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保险法修订 保险业 保险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旭升
我国人寿保险信托发展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两种实践模式都存在效力问题。在分离模式中,投保人担任的信托委托人主体不适格,信托合同无效;在聚合模式中,信托受托人欠缺法定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既往的理论研究与市场调适大多在适法框架内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仍然无法彻底消除效力障碍。事实上,聚合模式效力困局的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31条对于保险利益主体范围的限定并非不可突破。法学理论讨论和比较法上保险利益从纯粹身份关系扩展到特定商事关系的立法实践均表明,保险利益主体扩展到人寿保险信托中的受托人具有合理性。为此,未来修法时有必要在现行《保险法》第31条之中增补人寿保险信托受托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规定,同时在其信托与保险两端建构相应的配套规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代琴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确立利他合同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15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原拟在"保险合同法解释二"中对该条内容做出解释,但因争议较大,最后颁布时删除了此内容。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肯定说认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应不受任何限制。而否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利他合同,与其他一般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区别,投保人的任意解除行为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国内外利他保险合同理论进行梳理...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文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已经实施,它的地位如何?作用怎样?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贯彻执行《保险法》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简述法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分类 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也就是说没有国家政权,法等于零;没有法,国家也就没有统治工具,不成其为国家。因此,法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法的发展是以社会新的物质关系和新的矛盾产生为基础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齐青婵
一、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指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林宝清,2006)。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使保险法并不与社会公德相冲突,以更好地保护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