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7)
2023(1980)
2022(1715)
2021(1613)
2020(1387)
2019(3078)
2018(2982)
2017(5584)
2016(3080)
2015(3760)
2014(3751)
2013(3837)
2012(3834)
2011(3363)
2010(3456)
2009(3259)
2008(3126)
2007(2671)
2006(2178)
2005(2072)
作者
(9218)
(7513)
(7510)
(7005)
(4896)
(3710)
(3581)
(2953)
(2877)
(2762)
(2645)
(2606)
(2560)
(2472)
(2400)
(2364)
(2292)
(2261)
(2225)
(2191)
(1975)
(1843)
(1829)
(1800)
(1800)
(1768)
(1665)
(1659)
(1629)
(1590)
学科
(9886)
经济(9869)
管理(6224)
(4886)
(4764)
企业(4764)
方法(4542)
(4115)
贸易(4114)
(4046)
文化(3834)
理论(3656)
中国(3540)
(3520)
金融(3519)
国际(3099)
(3096)
(2953)
业经(2886)
市场(2739)
世界(2725)
教育(2598)
产业(2443)
数学(2426)
数学方法(2345)
(2252)
银行(2245)
(2212)
(2204)
(2177)
机构
大学(44507)
学院(44326)
研究(17494)
(16383)
经济(15977)
管理(13611)
中国(13235)
理学(11011)
理学院(10828)
管理学(10635)
科学(10540)
管理学院(10536)
(10059)
(9420)
研究所(8522)
(8094)
(7817)
中心(7477)
(7095)
师范(7039)
(6845)
北京(6606)
(6350)
农业(6257)
业大(6196)
财经(6105)
师范大学(5758)
(5720)
(5565)
科学院(5142)
基金
项目(27553)
研究(20743)
科学(20451)
基金(18574)
(16527)
国家(16365)
科学基金(12851)
社会(12351)
社会科(11727)
社会科学(11725)
(10611)
教育(9634)
基金项目(9322)
(9317)
编号(8903)
成果(8373)
资助(7908)
自然(7786)
自然科(7491)
自然科学(7485)
自然科学基金(7334)
课题(6557)
重点(6440)
(6139)
(6117)
(5743)
项目编号(5686)
(5556)
(5468)
大学(5177)
期刊
(19435)
经济(19435)
研究(14307)
中国(9878)
学报(8726)
(7206)
教育(7154)
科学(6895)
大学(6309)
国际(6104)
学学(5806)
(5773)
管理(5197)
(5103)
金融(5103)
农业(4959)
(4811)
图书(3581)
(3288)
问题(3141)
世界(3116)
财经(2970)
书馆(2911)
图书馆(2911)
技术(2840)
经济研究(2823)
(2645)
(2632)
论坛(2632)
业经(2612)
共检索到73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曾文  马杰  
《保护文化遗产国际图联指南》是IFLA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宣传性文本,它简要而系统地梳理了IFLA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突出了不同项目的关键点。文章通过解读《指南》,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勾勒出IFL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体系和重点领域,并着重呈现IFLA构建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体"和"数字"两大合作网络。基于此,文章提出《指南》对我国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即加强专业性合作和集中化管理,持续关注并建立数字化保护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英杰  
为呼吁各国政府强化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1.4及16.10条款的支持,国际图联发布了《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声明,声明在总结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多元化路径以及国际图联对图书馆记录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支撑实践的基础上,强调图书馆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工作的若干重点。对声明的背景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图书馆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对比分析,可为国内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曾文  
文章梳理了国际图联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本,将其划分为宏观政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条款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政策。在相关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图联文化遗产的3点核心保护理念与4项策略:明确职责,构建话语;推进合作,实现共赢;建立规范,提供指引;高度重视数字化手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文章尝试通过对国际图联相关政策和行动分析,为我国图书馆界开展灾害风险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思路。作者从组织立场、工作原则和具体行动3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阐述了国际图联在文化遗产与灾难保护方面的话语构建、基本立场和相应的工作原则,进而讨论其具体行动的情况。作者发现,国际图联因政治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在开展风险灾害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时有诸多困难,数字化可以突破多方面限制,开始成为了灾害保护的一个基础性手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庆香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文章介绍了国际图联提出"数字统一"的背景与概况。基于已有的实践案例和《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文本,文章总结了"数字统一"的理念内涵:从局部的记忆到共同的记忆,开放的保护理念;从数字化保护到数字化联合,合作的保护模式;从图书馆到文化遗产机构,共享的工作方法。文章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启示: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化视野和思路、借助"数字统一"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中国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新话语之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郑艳芬  
国际法规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相关法规众多,常被误解、曲解或生搬硬套,文章通过总结分析近百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规的发展演变,厘清国际法规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本定位、对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的定位变化,以及对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态度与立场变化,结论认为,国际法规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是不断动态变化的,随着保护工作对"利用"的依赖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的双面影响也不断受到关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下,联合其他10多个国际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并于2008年批准在2009-2013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关键是法律保护。国际法确立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建构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体系,设定了国家的尊重、保护、实现义务。国际立法需要进一步从权利主体、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等方面深化与完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汤晔峥  
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战略"研究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转型过程、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的理念转变趋势,以及在这一转型背景下的重要学术探索和保护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反思,提出促进保护意识的道德化、达成保护理念的文化共识和展开保护行为的长期监控等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昌  
中国商用数码是明清时期商业上使用的记载帐务和表示价码的数字符号,是一种有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珍贵商业文化遗产。这种在应用上以近失传的文化遗产与汉字的结合运用既是一种符号的结合,又是一种商业文化在音形意的完美表达,除了作为承载、见证之外,更具有审美、情感、理性等生命的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凌  杨豪中  
基于生态学理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视为由各种生态要素构成的文化生态场,通过对场域中各生态要素的分析解读,指出在历史区域改造中,根据文化生态结构特征研究发展对策,从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生态要素两方面构建文化生态场,有助于维持遗产地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进历史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