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
- 2023(1387)
- 2022(1174)
- 2021(1212)
- 2020(1063)
- 2019(2262)
- 2018(2178)
- 2017(3887)
- 2016(2599)
- 2015(3410)
- 2014(3493)
- 2013(2907)
- 2012(2693)
- 2011(2508)
- 2010(2723)
- 2009(2410)
- 2008(2267)
- 2007(2153)
- 2006(1799)
- 2005(1606)
- 学科
- 济(7607)
- 经济(7600)
- 管理(7479)
- 企(5105)
- 企业(5105)
- 方法(4529)
- 教育(4376)
- 理论(4315)
- 业(3812)
- 业经(3462)
- 法(3290)
- 和(3211)
- 企业经济(2566)
- 经济理论(2541)
- 教学(2433)
- 政治(2394)
- 思想(2372)
- 思想政治(2340)
- 政治教育(2340)
- 治教(2340)
- 德育(2326)
- 财(2116)
- 数学(2100)
- 中国(2043)
- 数学方法(1969)
- 学(1741)
- 环境(1685)
- 务(1542)
- 财务(1542)
- 财务管理(1540)
- 机构
- 大学(33986)
- 学院(33354)
- 研究(9783)
- 管理(9361)
- 济(8322)
- 经济(7976)
- 理学(7939)
- 京(7835)
- 理学院(7711)
- 范(7444)
- 师范(7407)
- 管理学(7328)
- 管理学院(7246)
- 教育(6904)
- 科学(6799)
- 中国(6724)
- 师范大学(5864)
- 江(5750)
- 北京(5287)
- 所(5211)
- 财(4924)
- 业大(4807)
- 农(4677)
- 中心(4652)
- 州(4601)
- 研究所(4568)
- 技术(4567)
- 职业(4211)
- 财经(3797)
- 院(3601)
共检索到53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陈希
《侵权责任法》依据未成年学生的年龄把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责任区分为三种情况,在责任的构成和分配上更趋于精细化,强调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是一种教育、管理职责。通过在全国各中小学校中已陆续推行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制度,明确并保障了公立中小学校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根据《侵权责任法》对学校责任主体的规定以及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特点,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五类。当前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对策应着重于:强化校园安全重在防患于未然意识;建立办学风险的分担机制,为中小学校和教师松绑;针对传统的养育文化和独生子女的特点做好学校保护工作;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注意教育方法的适当性;根据未成年学生的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韦保宁
我国有关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的立法存在法律效力较低、责任不明确、免责事由和归责原则不统一等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此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并对责任确定、归责原则、补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的处理应明确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和过错原则以及法定的免责事由,有关的地方性立法应作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
未成年学生 人身损害 侵权责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劳凯声
学校与其未成年学生所构成的是一种在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可称为教育法律关系。学校在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律关系,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调整。公立中小学校是具备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但由于其并无独立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能力,从而产生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之间的扭曲。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把学校的办学风险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弥补学校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不足。现行教育制度要求年满6岁、进入小学的未成年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包括民事行为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然而现行法律却以10岁为界来区分未成年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娴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法》)做为民法典中另一部重要的支柱性法律,将正式施行。在《侵法》第2条所规定的民事权益中,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等侵权风险与银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侵法》的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虹
尽管网络上的侵权纷纭复杂,但林林总总的“游戏”参加者大致可以被分成三类,即网上信息源、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第一类参加者主要是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万维网页的拥有者们,当然也包括以其他网络技术形式向因特网提供信息的主体;第二类参加者包括各种网络服务商、电子布告板系统经营者等为网上信息传输提供设施、途径和技术支持的主体;第三类参加者则是指一切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主体,不仅指为个人信息消费目的上网浏览的用户。将网上各类主体分类,便于分析它们侵权行为的特征及其所应承担的侵权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建国
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三审后,获得全票通过,并最终取代了1987年通过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这两次有关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从法理的角度谈些认识,供各位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晓峰
本文回顾了世界侵权责任法的演变及责任保险发展历程,揭示责任保险与侵权责任法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制约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进而就《侵权责任法》立法通过对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进行预测。最后,针对责任保险的特殊性,提出了责任保险专业化经营和监管的思路。
关键词:
责任保险 侵权责任 立法 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虹
超文本链接已经成为万维网,甚至是整个互联网的灵魂。网络的优势来源于任何材料,不论其地位或物理位置如何,都能通过链接被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用户检索和查找。只要设链者能够找到特定的URL,链接的对象就可以是一个网站,网站中某个网页,或者网页上的某个组成部分。然而链接也“连”出了一系列麻烦,不少网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振辉
《保险研究》1994年第6期刊登了杨利田同志《未成年人保险不应包含死亡责任》一文,主要观点是:本成年人投保死亡保险,违反了死亡保险的最基本的原理;对未成年人投保死亡保险,存有潜在的道德危险,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一、未成年人投保死亡保险并未违反死亡保险的最基本原理。首先,所谓保险的基本原理,指收支平衡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池小萍
也谈未成年人保险中死亡责任问题——与杨利田同志商榷○池小萍《保险研究》1994年第6期刊登了杨利田同志撰写的“未成年人保险不应包含死亡责任”一文(以下简称杨文)。文章认为“少儿险种中设定死亡给付责任存在不妥之处”,并断定其“实质是未成年人投保死亡保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孟月
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种特殊主体,其犯罪身份信息若被公开或传播,随之而来的标签效应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回归社会。但目前保护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相关刑事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民事立法确立未成年犯罪人被忘却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为刑事制度保护该权利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权利来源,从根本上实现该类特殊主体的特殊权益的优先、特殊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敏
由于大数据时代“永恒记忆”的特点,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平台高速传播,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风险。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足以应对这一困境。行使被遗忘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不过该权利也存在与言论自由有冲突、主体及行使条件不明确、责任承担机制缺失等保护困境。我国构建未成年被遗忘权的可行路径应通过比例原则解决权益冲突问题,同时成立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监管和保护,最终通过制定《未成年人信息保护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来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保护体系,以此缓解未成年人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被遗忘权 保护困境 建构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勇旗
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初步建构,但关涉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完善。数字化阅读场景中,未成年读者的个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数字文化产业利益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鉴于此,从利益衡量角度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提出,立法理念上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法治目标、规范内容融通上提升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有效适用性,以及保障举措多元化构建精细化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障机制等举措,以衡平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勇旗
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初步建构,但关涉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完善。数字化阅读场景中,未成年读者的个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数字文化产业利益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鉴于此,从利益衡量角度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提出,立法理念上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法治目标、规范内容融通上提升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有效适用性,以及保障举措多元化构建精细化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障机制等举措,以衡平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森
我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框架,构建了当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在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缺陷日益彰显,实践中造成一定的误解,给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具体履行保护职责的执法主体不够明确、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的保护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学校对保护未成年人之合法权益的缺失等。本文欲结合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作肤浅的探讨,以期达到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之目的。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权益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