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1)
2023(10734)
2022(9435)
2021(8887)
2020(7361)
2019(17274)
2018(17283)
2017(33758)
2016(17998)
2015(20348)
2014(20504)
2013(20313)
2012(18567)
2011(16777)
2010(16628)
2009(15074)
2008(14789)
2007(12696)
2006(11025)
2005(9542)
作者
(51642)
(42814)
(42515)
(40303)
(27278)
(20448)
(19396)
(16936)
(16131)
(15151)
(14583)
(14165)
(13432)
(13372)
(13114)
(12873)
(12748)
(12691)
(12147)
(11982)
(10558)
(10383)
(10270)
(9672)
(9432)
(9413)
(9368)
(9332)
(8556)
(8387)
学科
(77894)
经济(77815)
管理(50955)
(49250)
(42198)
企业(42198)
方法(36653)
数学(30576)
数学方法(30262)
(22130)
贸易(22119)
(21431)
(19146)
业经(18334)
中国(17594)
地方(16840)
(16539)
(16464)
理论(14417)
(12690)
技术(12530)
农业(12431)
产业(12385)
(11550)
环境(11483)
(10787)
财务(10729)
财务管理(10712)
(10233)
企业财务(10055)
机构
大学(261613)
学院(260249)
(107680)
管理(107020)
经济(105500)
理学(93788)
理学院(92827)
管理学(91391)
管理学院(90950)
研究(84278)
中国(59387)
(55251)
科学(51711)
(45320)
(41102)
业大(37840)
研究所(37695)
财经(37497)
(37159)
中心(36873)
(35639)
北京(34682)
(34026)
(34025)
师范(33778)
经济学(32098)
(30991)
(29596)
农业(29185)
经济学院(29112)
基金
项目(181082)
科学(142242)
研究(135040)
基金(130908)
(112668)
国家(111766)
科学基金(96400)
社会(84507)
社会科(80170)
社会科学(80152)
(70672)
基金项目(70279)
自然(62027)
教育(60657)
自然科(60504)
自然科学(60493)
自然科学基金(59396)
(58697)
编号(55644)
资助(53772)
成果(44582)
重点(39986)
(39826)
(39241)
(38069)
课题(37556)
创新(35365)
项目编号(34529)
教育部(34403)
科研(34278)
期刊
(114383)
经济(114383)
研究(76145)
中国(41690)
管理(38309)
学报(38302)
科学(35890)
(33359)
(32102)
大学(29202)
学学(27450)
教育(27427)
农业(24107)
技术(21805)
业经(19698)
经济研究(18956)
财经(17593)
(17002)
金融(17002)
问题(16329)
(15701)
(15077)
图书(13939)
理论(13158)
科技(12976)
商业(12862)
技术经济(12849)
国际(12664)
实践(12152)
(12152)
共检索到365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民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定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炳才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丽群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民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方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种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玫  高莎莎  
以台海两岸机电产业内贸易为例,对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关系理论进行论证。根据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成因观点,对比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比例关系的发生条件,结合台海两岸现实数据,对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作了分析。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判定两岸机电产业的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成本比较分析台海两岸的机电产业规模,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平均成本的相关分析,以此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规模经济确实影响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过,与克鲁格曼理论不同的是,在要素比例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仍然可以发生产业内贸易。本文的分析扩展了产业内贸易成因的解释范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虎  
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尚缺乏可度量研究。本文认为产品差异性是由生产投入同质性与消费效用替代性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利用等差异曲线确定产品差异化程度的理论模型和度量公式,并利用中日贸易产品数据对产品差异性与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生产投入同质性、消费效用替代性与产品差异性的关系,符合实际状况。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仇怡  
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广泛应用和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本文主要采用Grubel和Lloyd(1975)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我国1980-2003年的产业内贸易状况,以揭示我国这段时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特点,为未来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