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
2023(1149)
2022(1075)
2021(975)
2020(932)
2019(2130)
2018(2178)
2017(4463)
2016(2415)
2015(2724)
2014(2782)
2013(2833)
2012(2670)
2011(2452)
2010(2514)
2009(2385)
2008(2405)
2007(2096)
2006(1880)
2005(1612)
作者
(7052)
(6008)
(5918)
(5659)
(3652)
(2877)
(2739)
(2424)
(2211)
(2154)
(1953)
(1953)
(1941)
(1924)
(1849)
(1831)
(1794)
(1659)
(1656)
(1654)
(1557)
(1506)
(1492)
(1408)
(1354)
(1332)
(1318)
(1291)
(1211)
(1201)
学科
(12469)
经济(12460)
管理(8406)
(7195)
(6529)
企业(6529)
方法(6247)
数学(5429)
数学方法(5399)
(3504)
中国(2956)
(2887)
(2526)
业经(2427)
(2298)
贸易(2298)
(2210)
(2203)
关系(2165)
地方(2131)
(2072)
金融(2072)
(1976)
理论(1925)
(1665)
(1644)
财务(1643)
财务管理(1639)
(1636)
企业财务(1521)
机构
大学(37852)
学院(36543)
(14269)
经济(13964)
管理(13418)
研究(12189)
理学(11772)
理学院(11610)
管理学(11353)
管理学院(11303)
中国(9303)
(7684)
科学(7584)
(6949)
(6536)
研究所(5813)
财经(5713)
(5409)
(5187)
(5125)
业大(5113)
中心(5103)
师范(5093)
(5079)
北京(5011)
(4484)
经济学(4260)
财经大学(4255)
(4229)
师范大学(4225)
基金
项目(23513)
科学(18545)
基金(17427)
研究(16536)
(15287)
国家(15150)
科学基金(12818)
社会(10908)
社会科(10291)
社会科学(10290)
基金项目(9233)
(8505)
自然(8445)
自然科(8264)
自然科学(8262)
自然科学基金(8133)
教育(7726)
(7394)
资助(7258)
编号(6149)
(5433)
成果(5357)
重点(5129)
(4722)
教育部(4717)
人文(4569)
(4541)
科研(4513)
大学(4406)
课题(4389)
期刊
(16180)
经济(16180)
研究(10683)
中国(6918)
学报(6378)
科学(5960)
(5335)
管理(5253)
(4859)
大学(4760)
学学(4500)
教育(3912)
(3225)
金融(3225)
农业(3184)
财经(3157)
(2671)
业经(2647)
经济研究(2538)
技术(2507)
问题(2177)
(2131)
商业(2110)
国际(2023)
理论(1751)
(1737)
统计(1735)
(1711)
技术经济(1687)
科技(1675)
共检索到54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平共处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然而,尽管中日之间发表过《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但围绕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础究竟是什么?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对此,日本同中国的立场观点并不一致,客观上形成了"中日国际秩序观矛盾"。日本政府从未强调遵守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处理两国关系和领土问题,而一直坚持以《旧金山和约》作为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这必然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确有必要就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做一比较系统的研究与说明。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沈海涛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正面临着重新定位、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基础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2017年以来,日本政府转变立场,积极回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中日关系重新出现全面改善的趋势。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既要以四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中日双方的战略互信,也应正视中日两国间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求同存异,正确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和主要方向,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通过扩大教育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促进相互理解和民心相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超为  
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客观基础及政治基础的大转换和日对华认识的新变化等 ,都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转换期。日本政府确立了“重建信赖关系、坚持全面经济援助、开展外交合作、构筑安保体系”的对华新方针。中日关系将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大稳小变”的发展格局。而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后的日本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伯江  
1978年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条约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并使之法律化,为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法律保障。中日缔结和平条约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也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与精神对中日关系发展、分歧与矛盾的处理具有根本指导与规范意义,同时,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并不断发展,最终汇成"条约精神"的总内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缔结40年,但其重要价值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淡去。相反,条约精神历久弥新,在新形势下更显生机与活力,其深刻内涵有待中日双方进一步共同挖掘、深入领会、忠实恪守、继承发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珊  
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莉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景彦  
友好交流成果丰硕──“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景彦1994年9月16日至19日,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持,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了“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我国各省市的134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国胜沈阳总领事情大和滋地总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汪鸿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与实践,对于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池田大作长期坚持中日友好的实践,不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构筑中日友好金桥进行了不懈努力。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间主义理念,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与实践告诉我们,构建中日两国的相互信赖至关重要,民间交流是中日友好的基础,中日和平友好是两国的共同愿望。继续发扬池田大作中日友好精神,谋求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和共同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瑞云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把日本纳入到其战略体系之中,因此美日两国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紧密关系:占领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其占领军操纵和主持日本的外交政策;日本获得独立后,又通过与日本政府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在对外政策上由美国主导,日本顺从。这种密切的美日关系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义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鲁义中日两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20多年间,两国关系发展很快。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主要政党建立了交流关系;从80年代起中日双方设置了政府成员会议、副外长定期会议、民间人士会议和21...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宏久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冷淡甚至紧张有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民族心理文化因素。就中方来说 ,基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和平崛起这个根本利益 ,有必要通过营造中日利益共同体来化解中日分歧和矛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家福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渊远流长。中经众所周知的篇章,两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友好的续篇。现在,人们的最好纪念,就是反思过去以期明智、审视现实以达清醒、前瞻未来以求远见,从过去与现实的互激中展望未来。历史令人明智。军事战充斥了漫长的文明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推进到了战争的高峰期。世世代代的侵略者都在讴歌不义之战,然而,严酷的结局却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钧  
一从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形势经历了战后以来重大的变化。当今世界进入了由苏美两极式格局向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发展,处于新旧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所谓世界格局,就是基于重要国家和重要国家集团间的力量对比和力量组合而促成的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在世界新旧格局转变的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