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7)
2023(17389)
2022(14615)
2021(13710)
2020(11077)
2019(25703)
2018(25390)
2017(48541)
2016(26303)
2015(29699)
2014(29846)
2013(29581)
2012(27513)
2011(25195)
2010(25160)
2009(23041)
2008(22672)
2007(20170)
2006(18216)
2005(16759)
作者
(77267)
(63807)
(63495)
(60358)
(41033)
(30500)
(28873)
(25004)
(24560)
(22955)
(21861)
(21802)
(20514)
(20383)
(19915)
(19737)
(19001)
(18359)
(18355)
(18228)
(16069)
(15654)
(15467)
(14586)
(14332)
(14306)
(14264)
(14091)
(12970)
(12617)
学科
(114430)
经济(114315)
管理(70565)
(68205)
(54199)
企业(54199)
方法(45916)
数学(39549)
数学方法(39172)
中国(36409)
(31112)
地方(26816)
(26310)
银行(26163)
业经(25895)
(25772)
(24835)
(24093)
(23332)
(22183)
贸易(22159)
(21816)
金融(21815)
(21482)
农业(20693)
环境(17394)
理论(17209)
(17101)
(16826)
技术(16613)
机构
大学(378925)
学院(375003)
(158220)
经济(154923)
管理(144599)
研究(136275)
理学(123110)
理学院(121689)
管理学(119741)
管理学院(119059)
中国(108883)
(83456)
科学(81431)
(71797)
(69193)
研究所(62729)
(62290)
中心(61033)
财经(56920)
(56001)
北京(54007)
业大(53194)
(51882)
(51036)
师范(50575)
(49035)
经济学(48709)
农业(48608)
(45878)
经济学院(43762)
基金
项目(247671)
科学(194882)
研究(182975)
基金(180072)
(156811)
国家(155483)
科学基金(132771)
社会(116108)
社会科(110034)
社会科学(110006)
基金项目(94540)
(93977)
自然(84506)
教育(83102)
自然科(82560)
自然科学(82542)
自然科学基金(81073)
(80023)
资助(74685)
编号(73967)
成果(61151)
(56224)
重点(55604)
(55323)
课题(51597)
(50869)
国家社会(48194)
教育部(47586)
创新(47561)
科研(46717)
期刊
(180445)
经济(180445)
研究(122441)
中国(78918)
(58181)
学报(58154)
管理(55820)
科学(55235)
(52150)
(48308)
金融(48308)
大学(44172)
教育(43980)
学学(41149)
农业(39204)
技术(31710)
经济研究(29271)
财经(28680)
业经(28605)
(24624)
问题(23723)
(21099)
图书(20626)
(19718)
理论(19386)
国际(18601)
世界(18436)
技术经济(18305)
科技(17627)
实践(17369)
共检索到585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景平  
中国银行有着100年以上历史,是华资银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家。而自民初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银行一方面为历届中央当政者所倚重,另一方面又长期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银行始终有国家银行的名分,但其体现商股利益和愿望的独立性又难以为当政者所容忍;而在诸多商业银行看来,中国银行凭借着雄厚的资力和与政府的密切关系,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张铎  
民国时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如何发展铁路的讨论与思考。其中,如何规制铁路以促进铁路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1912-1927年间,学者们在西方铁路建设经验的影响下,基于规制公共利益论和部门利益论,围绕政府是否应该进行直接规制,分为"国营论"和"民营论"两种意见,但这两种观点均无法解决铁路公益性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内在矛盾。1927-1937年形成了"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并行的思想,通过"国有为主、民有为辅"的铁路政策,试图解决铁路发展的现实性约束并实现公益性。本文考察民国时期铁路规制思想的演进历程,通过对铁路政策变迁的梳理,期望分析政策思想演变背后的逻辑,并深入地理解政府在近代铁路发展中所起作用,也为当前铁路进一步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鹏  
1912-1937年间中国的机械进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整体上呈起伏波动状,由此反映战前中国工业发展的周期主要由政治因素所决定。机械进口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途径,似未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较显著的外溢作用。受工业实力与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的机械进口市场由英、美、日、德四大列强支配。20世纪初日本从欧美进口机械的态势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但日本通过战略干预,在战前创造了对自己有利的东亚机械贸易结构,其主导的东亚产业结构亦延续到战后。因此,战前"亚洲间贸易"对中国工业是不利的,东亚工业化存在着两条竞争性道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燕红  
全面 系统 翔实──评《中国银行行史》(1912—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赵燕红中国银行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卓著的信誉早己闻名于海内外。中国银行不仅在当今的经济、金融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近、现代的中国也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越  
为了量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利率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中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拓展的矩阵法对不同冲击下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显著增加中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提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利率敏感性缺口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更容易倒闭;重度压力测试下会爆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为规避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当严控利率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并且在存放同业资产时,选择同业资产少的银行作为交易对手,防止同业交易过于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强  刘孟飞  
本文通过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评估了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效率演变过程,并从市场环境、治理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环境等三个维度对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效率并没有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管制的放松在短期内给银行业资本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治理机制的积极作用还有待强化,改革的进一步方向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仿龙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必然和金融全面开放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当前银行业实际和经济发展现状,从历史发展和内外比较的视角中研究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提出基于利率管制和行政垄断下的银行竞争只能是停留于粗放经营、坐收高利差的规模扩张型恶性揽存大战,只能一时,不能久远。因此,商业银行只有转变经营模式,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通过实现机制创新和差别化竞争策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竞争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波  
论文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探讨民营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民营银行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民营银行往往又会成为金融危机中破产救助的对象。因此,在民营银行发展之初,就必须厘清其推进速度、发展定位以及风险退出的问题。文章建议,国内宜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稳妥推进民营银行发展,首批新设的数量务必控制,初期以小贷公司改制升级为主。此外,建立差别性费率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加强针对性监管都是防范民营银行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兵  
利率管制与国有垄断性银行制度是互补性的制度安排,在利率管制的制度环境下,民营银行既无存在的可能性也无存在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开放民营银行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民营银行的最终设立取决于国家在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之间的权衡。通过发展民营银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是形成有效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为此需要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民营银行创设制度条件并使民营银行在与国有银行共生中实现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联盛  王章慧  
"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化,即金融要素的价格将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10月22日完成了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最后一跃,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面子工程"。其后利率市场化还将继续深化:一是存款贷款的"法定"利差需要实质性的改革措施逐步消除;二是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选择政策目标利率,央行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利率走势;三是大力发展债券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拓  余曼  
本文运用中国22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数据,从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及财政支持角度实证分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地方政府持股及财政支持对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及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持股有利于城商行规模扩张,但不利于其效率进步;政府财政支持能有效促进城商行规模扩张;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湖北省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一、商业银行是我国专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首先应把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开,建立以国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这种改革趋势不仅必然,而且可能。 1.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金融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次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韡  
作为银行组织机构创新方式之一的银行并购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银行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根据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体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刻不容缓 ,寻求一个更加有效的银行组织因而显得非常必要的 ,银行并购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愿  
大萧条前夕中国经济表现优于西方国家,但关于市场和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心考察自由银行体系的运作及法币改革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在竞争性货币体系下,中行沪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恪守谨慎发行、按金融季节调整的发行政策;作为商业性银行极其注重信贷业务,放贷谨慎又不失灵活性;通过银行同业公会发行公单救济陷入危机的银行,发挥银行之银行的作用。在经济稳定时期,中行沪行根据金融季节调整兑换券发行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保持上海物价稳定;在大萧条前夕,面对白银内流通货膨胀,主动减少兑换券发行;在白银风潮时期,面对白银外流通货紧缩,主动增加兑换券发行以平抑物价波动。但法币改革后中行沪行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阎永茂  马西炳  高国珍  
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要求中国银行的经营为市场取向。从十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看,其总的目标是向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转换。我国经济已向和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银行是我国金融的主要载体之一,当然也不会例外。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是面向市场,走进市场,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去拼搏,赢得自己的份额,战胜一切严峻的挑战。一、中国银行加快集团化,发展股份制的有利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