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6)
- 2023(13591)
- 2022(11821)
- 2021(11595)
- 2020(9525)
- 2019(22254)
- 2018(21860)
- 2017(42295)
- 2016(23057)
- 2015(26029)
- 2014(25994)
- 2013(25678)
- 2012(23902)
- 2011(21361)
- 2010(21356)
- 2009(19476)
- 2008(19216)
- 2007(16397)
- 2006(14417)
- 2005(12787)
- 学科
- 济(90201)
- 经济(90099)
- 管理(69244)
- 业(63626)
- 企(52573)
- 企业(52573)
- 方法(41371)
- 数学(36397)
- 数学方法(35995)
- 财(33869)
- 中国(28018)
- 农(25111)
- 贸(19063)
- 贸易(19055)
- 业经(18968)
- 制(18716)
- 易(18632)
- 学(18301)
- 地方(18023)
- 务(17648)
- 财务(17583)
- 财务管理(17534)
- 企业财务(16669)
- 农业(16126)
- 银(14838)
- 银行(14806)
- 策(14717)
- 和(14268)
- 理论(14152)
- 环境(14134)
- 机构
- 大学(321365)
- 学院(319036)
- 济(135144)
- 经济(132441)
- 管理(128367)
- 理学(111021)
- 研究(110519)
- 理学院(109850)
- 管理学(108258)
- 管理学院(107686)
- 中国(84664)
- 京(68758)
- 财(67553)
- 科学(65638)
- 所(54935)
- 财经(50904)
- 研究所(49750)
- 中心(49141)
- 农(46758)
- 经(46445)
- 江(45151)
- 北京(44364)
- 业大(43893)
- 范(41713)
- 师范(41431)
- 经济学(40900)
- 院(40163)
- 财经大学(37705)
- 经济学院(36906)
- 农业(36363)
- 基金
- 项目(215539)
- 科学(170093)
- 研究(161527)
- 基金(157784)
- 家(136181)
- 国家(135065)
- 科学基金(116185)
- 社会(102183)
- 社会科(96877)
- 社会科学(96853)
- 基金项目(83003)
- 省(80764)
- 自然(74213)
- 教育(73670)
- 自然科(72467)
- 自然科学(72452)
- 自然科学基金(71151)
- 划(68703)
- 资助(65944)
- 编号(65921)
- 成果(54678)
- 部(49197)
- 重点(47699)
- 发(45641)
- 课题(45144)
- 创(44377)
- 教育部(42634)
- 国家社会(42144)
- 创新(41388)
- 人文(41267)
- 期刊
- 济(146646)
- 经济(146646)
- 研究(101225)
- 中国(60676)
- 财(53439)
- 管理(46523)
- 学报(46176)
- 科学(43898)
- 农(42288)
- 大学(35540)
- 教育(35087)
- 学学(33235)
- 农业(29949)
- 融(29001)
- 金融(29001)
- 技术(26230)
- 财经(24898)
- 经济研究(24445)
- 业经(22202)
- 经(21209)
- 问题(18935)
- 贸(16767)
- 图书(16502)
- 理论(15735)
- 业(15550)
- 技术经济(15388)
- 世界(14816)
- 现代(14386)
- 科技(14381)
- 国际(14289)
共检索到475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郑策
一、影响林业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是制定林业财政政策的前提。林业微观主体是林业的基本细胞,是制定林业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对象。对林业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林业财政政策。 Gregory(1972)曾经提到过,在19世纪的欧洲,由于林场主世代相传,他们更注重“传给下一代的农场其生产能力至少应该和自己继承时的情况一样”,因此这些林场主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取得林地期望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地所有权已经变得如同商品一样可以任意买卖,林场的继承变得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在美国高等教育分散型管理体制下,美国高校的财政政策表现出相应的多元特色。本文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收入(Current-fund Revenue)的主要采源及分配比例以及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总支出的分配比例等,以期对我国高校财政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财政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课题组
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失业与宏观调控及财政政策的关系,揭示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促进就业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我国缓解失业压力、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宏观对策思路和财政政策取向。
关键词:
失业 就业政策 财政政策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昉 罗汉武
本文基于相机抉择原则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实际运用,运用时间一致性、趋势性研究,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制度背景、国情实际、自身特性及操作难度等方面分析相机抉择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宏观调控实际效应偏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相机抉择 财政政策 趋势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翟超颖 代木林
本文在明确中国城镇化质量含义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中国城镇化质量在波动中逐年上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相比之下,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拉动作用相对滞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层次分析法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运峰 胡永刚
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实中,货币政策总是和财政政策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整个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及其最优搭配问题的研究。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明 石英华 王桂娟 陈新平 许文
财政政策是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成效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运用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节能降耗、清洁能源发展、发展低碳城市等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具体深入地探讨了财政政策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柯小星
作者认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的宏观调控,既要重视财政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更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并指出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这种构成来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总量和结构政策,并统一协调两类政策的调控,从而达到财政宏观调控政策整体的正常化,克服以往财政在宏观调控上不同调控手段的交织纠缠,相互抵消,找不到着力点的调不动、控不往的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力明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为此需要正确把握农民工市民化特定内涵,找出其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现行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理清城市政府制订准入条件背后的经济动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2006财政发展报告》课题组 刘小兵 朱萍 胡怡建 龚仰树
一、研究的出发点与制约条件本文的研究及其相关建议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出发点和制约条件而展开的。1.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自1998年末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基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国贤
一、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均等化的基本模式我们应怎样实现均等化?笔者总结各国做法,大体有人均财力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等三种模式。以下,笔者结合对各模式利弊分析来考量我国的均等化路径。(一)人均财力的均等化。这是指中央政府按每个地区人口以及每万人应达到的公共支出标准来计算向地方政府补贴的制度。该模式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财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红生
经济学家对顺周期性财政政策这一反常现象给出了四大理论解释并做了相应的经验研究。本文认为,在理论上,尽管与贪婪效应论、腐败与民主互动论和社会偏好极化论相比,金融约束论并没有给予其合理解释,但是后者可以增强前者在经济衰退期的解释力。在经验上,现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识别哪个是更好的理论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此之外,本文还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从两方面有助于中国周期性财政政策行为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