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6)
- 2023(12385)
- 2022(10308)
- 2021(9532)
- 2020(7798)
- 2019(17812)
- 2018(17813)
- 2017(33058)
- 2016(18039)
- 2015(20419)
- 2014(20602)
- 2013(20091)
- 2012(18970)
- 2011(17640)
- 2010(17749)
- 2009(16912)
- 2008(16539)
- 2007(15059)
- 2006(13781)
- 2005(12999)
- 学科
- 济(94207)
- 经济(94095)
- 管理(53270)
- 业(44276)
- 企(36867)
- 企业(36867)
- 方法(31563)
- 数学(27894)
- 数学方法(27732)
- 中国(26261)
- 制(22091)
- 财(21031)
- 农(19853)
- 地方(19754)
- 业经(18455)
- 体(16965)
- 学(16657)
- 融(16310)
- 金融(16303)
- 银(15932)
- 银行(15915)
- 贸(15806)
- 贸易(15793)
- 行(15449)
- 易(15356)
- 地方经济(13349)
- 环境(13304)
- 体制(12802)
- 农业(11991)
- 理论(11647)
- 机构
- 大学(267288)
- 学院(264108)
- 济(127862)
- 经济(125549)
- 研究(100602)
- 管理(95302)
- 中国(80182)
- 理学(79888)
- 理学院(79009)
- 管理学(77993)
- 管理学院(77479)
- 财(61684)
- 京(57392)
- 科学(53462)
- 所(50381)
- 财经(47384)
- 研究所(44811)
- 中心(44197)
- 经(43085)
- 经济学(42255)
- 江(40326)
- 农(38621)
- 经济学院(37629)
- 北京(37311)
- 院(35789)
- 财经大学(35059)
- 范(33519)
- 师范(33198)
- 业大(32135)
- 州(31000)
- 基金
- 项目(163245)
- 科学(129845)
- 研究(123477)
- 基金(121019)
- 家(104716)
- 国家(103909)
- 科学基金(88531)
- 社会(82828)
- 社会科(78678)
- 社会科学(78662)
- 基金项目(61920)
- 省(59888)
- 教育(56774)
- 自然(52565)
- 自然科(51350)
- 自然科学(51333)
- 划(50990)
- 自然科学基金(50462)
- 资助(50173)
- 编号(47795)
- 成果(41131)
- 部(38689)
- 重点(37312)
- 国家社会(36173)
- 发(36078)
- 制(35592)
- 课题(34997)
- 教育部(34052)
- 创(33461)
- 中国(33289)
- 期刊
- 济(152790)
- 经济(152790)
- 研究(92763)
- 中国(61457)
- 财(48478)
- 管理(39999)
- 学报(36742)
- 农(36063)
- 科学(35709)
- 融(32057)
- 金融(32057)
- 教育(29558)
- 大学(29338)
- 学学(27515)
- 财经(26261)
- 经济研究(26032)
- 农业(23728)
- 技术(23194)
- 经(22857)
- 业经(20348)
- 问题(19627)
- 贸(17876)
- 国际(16611)
- 世界(16562)
- 技术经济(14089)
- 业(12983)
- 统计(12731)
- 理论(12145)
- 经济问题(12092)
- 改革(11804)
共检索到432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寒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则撰写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体制》(以下简称《市场体制》)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丛书1992年11月出版。《市场体制》的问世,对全社会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再认识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告诉我们: (1)市场经济优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它并非尽善尽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朋荣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作序,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远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一书1994年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中国自1978年改革以来经济改革理论的历史进展,从理论流派这一全新视角,对中国十多年来的改革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大胆评价,展示了中国一流经济学家理论求索的艰辛历程,反映了中国改革理论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研究热点和学术争论,呈现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演进的清晰脉络。它的出版,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学术背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体制的创新过程。对体制创新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改革是如何实际发生并得以推进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实际改革进程与人们事先设想的改革进程往往有较大距离。于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研究改革或体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就有了突出的必要性。本文从体制均衡和非均衡概念入手,首先讨论体制创新的条件;接着提出一个体制创新过程模型,并考察降低体制创新成本的途径;最后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有关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文章认为,体制革命离不开理论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但是,正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一样,思想对理论也亟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对此,文章就三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生产力应是检验我国改革的唯一标准;(2)我国应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3)应确立按资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统一的复合分配体系。文章还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第一个重大的飞跃;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是第二个重大的飞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曹远征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宏观体制变动──1979-1993中国经验曹远征1979年后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并在这种渐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取向性。此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上述特点,既区别于以往历次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石建新 蓝定香 梁灏
在近50年来的经济建设中,中国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一个让一切私有制“绝种”,到允许私有经济在“补充”范围内存在,再到将私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演变过程。十五大报告不仅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而且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即在所有制改革中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经济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我国混合经济的特征是:(1)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存在,平等竞争;(2)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提供的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占优势;(4)公有经济本身采取多种形式。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是一个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又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具有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理论,其精要可以用"一个实质、双线均衡、三个解放和发展、四方位经济体制创新、五环式改革"来进行简单的概括。通观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就创新理论而言,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理论逻辑而言,它仍需要在更基础的层面进行建构。文章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的人本导向,我们很难发现改革是否到位以及改革是否有失误。
关键词:
人本导向 中国经济改革 人本体制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春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肖耿博士的专著《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大陆十分风靡。肖耿博士曾师从于产权理论大师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教授,深得产权理论真谛。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来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产权理论专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8%、8.4%和10.3%。取得上述结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放权。改革的所有成果表明:由于破除了旧的高度集中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了对各级组织、特别是企业的行政约束,企业逐步焕发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旧体制间的摩擦正在逐步加大,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形成合理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节体制。而推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逐步使我国的经济运行转到市场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后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保罗·萨缪尔逊 高新军
保罗·萨缪尔逊教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征得他的同意,在本刊发表“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一文。7月29日,我们向萨缪尔逊教授发了传真,请他就有关不急于建立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问题加以更具体的阐述。当天,他用传真作了回答:“你们可以把我的补充意见放进文章中。”现在,我们特把回函附于本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