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5)
- 2023(14815)
- 2022(12579)
- 2021(11941)
- 2020(9650)
- 2019(22428)
- 2018(22098)
- 2017(42475)
- 2016(22728)
- 2015(25615)
- 2014(25566)
- 2013(25463)
- 2012(23441)
- 2011(21422)
- 2010(21175)
- 2009(19659)
- 2008(18686)
- 2007(16188)
- 2006(14438)
- 2005(12937)
- 学科
- 济(111460)
- 经济(111359)
- 管理(62261)
- 业(57332)
- 企(46038)
- 企业(46038)
- 方法(44460)
- 数学(39007)
- 数学方法(38667)
- 中国(28847)
- 农(25916)
- 地方(24060)
- 业经(22156)
- 学(21819)
- 财(21672)
- 贸(19199)
- 贸易(19187)
- 易(18625)
- 农业(17727)
- 制(16864)
- 环境(15900)
- 和(15647)
- 地方经济(14875)
- 融(14505)
- 金融(14503)
- 理论(14495)
- 银(14445)
- 银行(14403)
- 行(13850)
- 技术(13189)
- 机构
- 大学(329746)
- 学院(326915)
- 济(144674)
- 经济(141938)
- 管理(127922)
- 研究(117241)
- 理学(110700)
- 理学院(109468)
- 管理学(107837)
- 管理学院(107250)
- 中国(87387)
- 京(70513)
- 科学(69681)
- 财(62277)
- 所(58587)
- 研究所(53515)
- 中心(50935)
- 财经(50404)
- 农(49329)
- 经(46010)
- 业大(46007)
- 江(45372)
- 北京(45302)
- 经济学(45184)
- 范(42813)
- 师范(42484)
- 院(42332)
- 经济学院(40518)
- 农业(38456)
- 财经大学(37498)
- 基金
- 项目(222158)
- 科学(175107)
- 研究(164391)
- 基金(162654)
- 家(141559)
- 国家(140431)
- 科学基金(120010)
- 社会(105801)
- 社会科(100337)
- 社会科学(100311)
- 基金项目(85729)
- 省(83789)
- 自然(75760)
- 教育(74087)
- 自然科(73973)
- 自然科学(73959)
- 自然科学基金(72645)
- 划(70999)
- 资助(67038)
- 编号(65832)
- 成果(53766)
- 部(49984)
- 重点(49667)
- 发(48641)
- 创(45665)
- 课题(45422)
- 国家社会(44426)
- 教育部(43132)
- 创新(42690)
- 科研(41867)
- 期刊
- 济(161479)
- 经济(161479)
- 研究(102966)
- 中国(59856)
- 学报(49621)
- 管理(47634)
- 科学(47153)
- 农(45534)
- 财(45252)
- 大学(37730)
- 学学(35540)
- 教育(33263)
- 农业(32073)
- 技术(27755)
- 融(27465)
- 金融(27465)
- 经济研究(27330)
- 财经(25276)
- 业经(23535)
- 经(21774)
- 问题(20894)
- 贸(17417)
- 技术经济(17305)
- 业(16582)
- 世界(16499)
- 图书(16000)
- 理论(15685)
- 国际(15212)
- 科技(14819)
- 现代(14656)
共检索到485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家章
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是宏观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呈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张连城教授所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经济周期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不懈探讨的永恒主题。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就曾悉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认为自由贸易、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等均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等认为可以通过利息率调节储蓄和投资,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调节来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了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解三明
一、经济周期理论及国外 经济波动研究 (一)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经济周期系指国民经济活动周而复始地变化,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当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下降而向后反弹,就是所谓的古典型周期。即: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接下来是同样一般性的衰退、紧缩和复苏,复苏又融入下一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并不是定期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本文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等为依据,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以技术冲击和创新为基础的4个10年左右中周期,两个建筑周期。正是技术冲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但是领先部门更替脱节导致经济波动,以及外在因素扩大波动幅度。只要加强宏观政策调节,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存在巨大空间。
关键词:
技术冲击 周期 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学峰 李政寰 朱勇
本文利用EEMD对中国实际GDP季度序列进行分解,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多尺度识别了中国GDP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实际GDP可以分解为5个IMF和1个趋势项,分别代表着3、6、16、58、66的季度不同周期。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分进行预测,从而预测中国实际GDP。研究结果表明了EEMD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的数据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分解经济增长序列,预测结果显示了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第2季度将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EEMD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预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生产部门物价低迷,但避免了消费领域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经济周期错配格局将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并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保证经济增长运行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
关键词:
国际经济周期错配 供给侧改革 中高速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学峰 李政寰 朱勇
本文利用EEMD对中国实际GDP季度序列进行分解,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多尺度识别了中国GDP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实际GDP可以分解为5个IMF和1个趋势项,分别代表着3、6、16、58、66的季度不同周期。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分进行预测,从而预测中国实际GDP。研究结果表明了EEMD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的数据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分解经济增长序列,预测结果显示了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第2季度将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EEMD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预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宗平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的波动。这种贯穿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双重经济体制时期的剧烈波动,不仅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恶化了经济环境,阻碍了改革进程。因此,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寻求其控制的思路和力度,以弱化其波动的幅度,实现相对稳定的增长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铁梅 梁云芳
宏观调控应该有一个标准,如果经济增长率超过这个标准,说明经济过热,应该把它降下去;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这个标准,说明经济过冷,应该把它提上来。潜在经济增长率、适度经济增长率以及结构分析等都可以作为这个标准之一。但潜在经济增长率或适度经济增长率的测算难度很大,分歧也很大,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本刊开辟"经济增长率研究"栏目来专门探讨这一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已见,踊跃投稿,为我国宏观调控的科学化、精确化建言献策。究竟谁测算的准确,使用的方法科学,要由实践来检验,本刊将跟踪报道,并定期请专家评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惠芳 文武 胡晨光
本文使用1998—2010年26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周期各阶段与长期经济增长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并选取同时期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呈逆周期特征;长期经济增长对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有负向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研发投入水平不同的国家,研发强度周期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同,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化,然而经济扩张对我国研发强度的负向影响力度更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持续的经济波动对研发强度具有更大负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富华 汪红驹 张晓晶
基于动态单因子模型,本文就1996~2008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周期关联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认为:存在两种力量左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一种是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联系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收敛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一种是国内特殊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脱钩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从中国入世之后GDP国际关联的特征来看,"收敛性"力量更强一些;而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约58%可以由世界公共因子来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中的各种矛盾在总量上的反映。在克服矛盾的同时总结历史经验、深化经济改革、改善宏观管理和调控,使我国实现了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应对经济周期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进入第四个经济周期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目前各方面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从长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具备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能够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也开始出现市场经济基础上由供需总量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周期。从主要宏观指标上看,尤其是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上看,可以分成四次大的周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全面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江 张成思
本文在强制性技术变迁假说下,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特有的变迁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过剩和结构失衡特征的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文章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不平衡增长、潮涌现象、价格分化等现象的交互过程,并以1978年至2007年的数据对设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家控制力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投资、价格、收入差距以及经济结构都具有显著影响,而收入差距扩大是抑制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应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
强制性技术变迁 不平衡增长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08年将进入关键的一年。为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周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将于2008年6月21~22日在北京红螺寺宾馆(北京市怀柔区)隆重召开"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08)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会议将邀请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以及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内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与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