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6)
2023(7022)
2022(5742)
2021(5267)
2020(4286)
2019(9834)
2018(9576)
2017(18311)
2016(9454)
2015(10921)
2014(10820)
2013(11184)
2012(10947)
2011(10358)
2010(10409)
2009(10052)
2008(9643)
2007(8725)
2006(8218)
2005(7838)
作者
(28263)
(23863)
(23561)
(22817)
(15360)
(11209)
(10600)
(9171)
(9162)
(8678)
(8368)
(7882)
(7825)
(7706)
(7703)
(7366)
(6956)
(6861)
(6716)
(6275)
(6036)
(5683)
(5653)
(5576)
(5507)
(5401)
(5047)
(4733)
(4706)
(4627)
学科
(71005)
经济(70957)
管理(24772)
方法(22969)
(21386)
数学(20537)
数学方法(20468)
中国(18322)
地方(16246)
(15369)
企业(15369)
(12603)
地方经济(12390)
(12100)
贸易(12091)
(11831)
(11761)
业经(11392)
(10289)
(9697)
(9168)
金融(9167)
环境(9073)
农业(8734)
(8565)
银行(8560)
(8365)
(8333)
关系(8031)
(7940)
机构
大学(159145)
学院(154879)
(86922)
经济(85797)
研究(63033)
管理(53400)
中国(49341)
理学(44684)
理学院(44134)
管理学(43729)
管理学院(43415)
(37501)
(33905)
科学(32441)
(31624)
经济学(30589)
财经(29920)
研究所(28353)
(27349)
经济学院(27293)
中心(25894)
北京(22522)
财经大学(22077)
(21892)
(21646)
(20764)
师范(20669)
科学院(19675)
(19582)
社会(18785)
基金
项目(91500)
科学(73540)
基金(70392)
研究(69246)
(60753)
国家(60326)
科学基金(50993)
社会(49959)
社会科(47624)
社会科学(47614)
基金项目(35372)
(30554)
教育(30305)
资助(29619)
自然(28283)
自然科(27626)
自然科学(27619)
自然科学基金(27181)
(26597)
编号(24592)
国家社会(23083)
(22780)
中国(22543)
(21641)
成果(21501)
重点(20985)
教育部(20259)
(19538)
经济(19378)
人文(19056)
期刊
(103506)
经济(103506)
研究(59423)
中国(30262)
(28348)
管理(22204)
科学(20968)
学报(20929)
经济研究(18704)
(18328)
财经(17999)
大学(16683)
(16165)
金融(16165)
(15861)
学学(15658)
问题(14137)
(13802)
世界(12779)
国际(12495)
农业(12477)
技术(12313)
教育(12063)
业经(11683)
技术经济(10159)
统计(8751)
经济问题(8630)
经济管理(7256)
改革(7225)
(7225)
共检索到254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加到1 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从17.9%上升到43%,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迅速下降到2.5%。面对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外许多专家试图作出解释,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有捏造成分,是一种假象,存在巨大的泡沫,在泡沫破灭后会很快出现长期下滑。真是这样吗?凡是到过中国的任何外国人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一、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位置:一个新的景气上升期的开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首先,我们对我国这一轮8年的经济增长率波动(1991—1998年)和未来中短期内(比如说8年左右)经济的总体速度格局作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家章  
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是宏观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呈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张连城教授所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经济周期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东涛  
火箭要进入太空,必须以宇宙速度腾飞,否则永远脱离不了地心引力;一个国家要跨入世界强国之林,必须高速度发展,否则永远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摆在中国面前的道路有两条:要么迅速实现经济腾飞,赶上或接近世界上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的水平;要么继续保持落后,甘居世界经济一百几十位的地位。很显然,后一条道路没有前途,因为人民不会长期甘居贫穷,同时这也与社会主义的宗旨大相径庭。中国必须走前一条道路。要迅速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实行高速发展战略,一切经济都为高速度开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 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都渴求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尤为如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而且对增长目标的渴求还表现得十分强烈。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已迈过了几个关键阶段,经济学家们所期望的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Self-Sustainedgrowth)机制已开始形成。笔者借用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岳军  
一、转型期投资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1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一方面需要实现由“初级资源”投入方式向“资本型”投入方式转换;另一方面,在“资本型”投资方式中,要由物质资本投资和投资数量为特征的投资方式向以智力(知识)资本和投资质量为特征的投资方式转变。因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立群  
经济的增长与波动,是经济总量运动的状态,也即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运动的表现形式。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1978年以前,关注点在总供给方面,因为需求基本是由计划决定的。80年代以来,关注点在总需求方面,因为经济运行已经以市场为基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以追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同步增长,亦即达到运动状态平衡为目标。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总量运动是否能一直在平衡状态下进行,以及如果保持平衡状态,经济是否会始终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映东  何一  郭建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级动力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是增长的源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增长的二级动力,是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一、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体制创新 造成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很多,我们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增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然后才有产出的增长。问题在于:由谁决定投入。换句话说,到底是谁赋予增长第一推动力——源动力。 这由体制决定。所谓经济体制,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制度目标的各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总和。有四种模式: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晓薇  
20世纪 90年代末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低速波动区间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可能会侵吞掉我国过去2 0年发展成果 ,导致长期发展战略损失。由此 ,我国要防止陷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常出现的贫困陷阱之中 ,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总量拉动增长转向提高生产素质推动增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应就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振全  于震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由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可知,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来决定。国内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出口和投资受世界政治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所以只有国内需求增长才是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和持续发展的可依靠的支撑力量。尤其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良性循环的保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魏丽  蒋妍  
研究目的: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2)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贡献率为11.01%;(3)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贡献(87.62%),中部地区的土地要素贡献突出(17.66%),而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14.93%)。研究结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应尽量体现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