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9)
2023(5106)
2022(4292)
2021(4364)
2020(3687)
2019(8561)
2018(8435)
2017(15413)
2016(8413)
2015(9909)
2014(9599)
2013(9545)
2012(9361)
2011(8697)
2010(8586)
2009(8116)
2008(8324)
2007(7432)
2006(6655)
2005(6144)
作者
(25704)
(21747)
(21522)
(20625)
(13963)
(10576)
(9587)
(8656)
(8282)
(7722)
(7721)
(7285)
(7212)
(7156)
(7015)
(6633)
(6532)
(6278)
(6223)
(6201)
(5692)
(5390)
(5237)
(4840)
(4828)
(4764)
(4647)
(4636)
(4586)
(4471)
学科
(36800)
经济(36762)
管理(19431)
(17123)
方法(16567)
数学(14940)
数学方法(14757)
中国(13507)
(12762)
企业(12762)
(11472)
贸易(11466)
(11334)
(9648)
(8995)
(7223)
(7200)
(6182)
银行(6167)
关系(6064)
(6034)
(5932)
业经(5880)
(5831)
金融(5830)
农业(5455)
环境(5405)
(5203)
(5184)
及其(5023)
机构
大学(128738)
学院(123536)
(57914)
经济(57017)
研究(52572)
中国(41667)
管理(41542)
理学(35011)
理学院(34561)
管理学(33843)
管理学院(33634)
科学(32049)
(30273)
(28125)
研究所(25785)
(24536)
(24155)
中心(22271)
北京(20400)
业大(19804)
财经(19592)
经济学(19529)
(19408)
农业(18727)
(18139)
经济学院(17506)
(17192)
科学院(16523)
(16143)
师范(15985)
基金
项目(80549)
科学(62535)
基金(60726)
(55797)
研究(55481)
国家(55452)
科学基金(44929)
社会(36187)
社会科(34334)
社会科学(34326)
基金项目(30641)
自然(28856)
自然科(28214)
自然科学(28207)
自然科学基金(27746)
(26925)
资助(26826)
教育(24794)
(24422)
编号(19544)
中国(19096)
(19054)
重点(18852)
(17054)
成果(16918)
国家社会(16579)
教育部(16081)
科研(15945)
(15392)
大学(15316)
期刊
(63650)
经济(63650)
研究(40534)
中国(26801)
学报(25971)
科学(23230)
(22008)
大学(19946)
学学(18805)
(17893)
管理(16153)
农业(15186)
教育(11942)
(11667)
金融(11667)
经济研究(11308)
财经(10716)
(10680)
国际(9896)
世界(9628)
(9466)
技术(9274)
(9207)
问题(9144)
林业(8800)
业经(8176)
业大(6835)
(6649)
图书(6218)
技术经济(6168)
共检索到19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利利  李镇宇  李颖超  郭一妹  
【目的】对《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涉及的所有昆虫学名进行检查和订正,列出其中发生变化且较为重要的种类,使广大森林昆虫学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知晓昆虫学名的变化情况,以便参考应用。【方法】通过检索最新研究文献并参考《中国动物志》等专著、书籍对《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昆虫学名进行订正。【结果】在我国严重危害松树的6种松毛虫中,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以及思茅松毛虫的学名发生了变动;竹子上重要的食叶害虫黄脊竹蝗的属名、中文名称均变更;桑天牛的学名也受到国外专家的关注和更正;危害珍稀树种金钱松的小卷蛾以及危害胡杨的二种木虱现已鉴定到种,并给出种名;危害松树的日本松干蚧、辽宁松干蚧和马尾松干蚧被证明是同一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刘娟  陈晓鸣  杨子祥  叶寿德  
森林健康关系到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各国森林健康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森林健康评价标准和诊断方法不统一,特别是亚健康森林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综述了蛀干昆虫对寄主植物选择机制和规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根据蛀干昆虫中次期性种类总是与亚健康和衰弱林木相伴的规律,提出了利用蛀干昆虫早期诊断和评价森林健康的思路,以蛀干昆虫种群数量与林木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为主,辅以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气候变化、土壤性质)等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森林健康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嘉文  刘伟  何美长  
我国森林昆虫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工业用昆虫和文化昆虫等六大类。本文简要记述了这六类昆虫资源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开发利用森林昆虫资源与控制森林害虫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志文  杨金香  王波  薛春梅  
农业昆虫学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内容多、教学模型较少,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农业昆虫学的发展需求。基于项目教学法构建农业昆虫学教学的创新体系和模式,改变原有的验证性教学项目转变为以项目为导向的设计性项目,记学生们能直观和深刻了解农业昆虫学实验项目的原理和教学目的。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农业昆虫学的实验教学和实践中,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对昆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办和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很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和实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法圣  李志红  彩万志  杨定  
本文报道了中国目昆虫分类研究的立题背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经过40多年的研究,先后共发表新种1524个、新属98个、新族7个、新亚科12个、新名3个,使中国虫齿目达到3亚目27科166属1588种,为世界已知种类的29.2%;提出了目下亚目、总科及科级分类新系统;全面分析了中国目昆虫的区系地理分布;提出,在区系分布中"交叉分布率愈低,特有物种愈丰富;区系分布差别愈显著,物种多样性也愈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振宏  
从数量上看,昆虫占到了地球所有生命的三分之二以上,从炎热的赤道到冰冷的两极,几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均有昆虫的身影。从历史演化上看,昆虫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命存在,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比人类要长很多,人类出现至今不过才100万年,而昆虫早在三四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是地球生态循环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人类及整个生物界有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苏省昆虫学会(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Jiangsu)是江苏省昆虫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团体,是江苏省民政厅核准的一级社会法人组织。学会现有会员1326名,下设农业昆虫、林业昆虫、园艺昆虫、资源昆虫、植物检疫、医学昆虫、城市昆虫、农药、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集虫  
由国际昆虫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于1992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我国北京亚运村举行。我院昆虫学副教授袁荣兰、青年讲师吴鸿出席了大会,并分别向大会提交了题为Studies on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sson pine caterpillar to insecticids和Primary discussion on the insect fauna in Mt.Tianmu,east China的学术论文。这是首次在第三世界国家举行昆虫学大会,也是我国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大会的共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3412位代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郝赤  闫喜中  
阐述了开展昆虫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当前制约农林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因素。以昆虫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为例,对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设施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马晓乾  周勤政  郑桂恒  夏吾加  张艳明  王成立  晋鹏非  吕全  张星耀  
【目的】齿小蠹属(Ips)(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是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齿小蠹成虫进行了种类鉴定,旨在厘清我国齿小蠹属的种类,并提供DNA分子数据。【方法】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9省(自治区)39个地点的针叶林中采集到的12 062头齿小蠹成虫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在初步鉴定到种的基础上,选取52个齿小蠹代表性样本进行mtDNA COⅠ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将本研究代表性样本与齿小蠹属内所有已知物种进行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共鉴定出10种齿小蠹。基于序列比对的分子鉴定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分别为中华齿小蠹(Ips chinensi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天山重齿小蠹(I.hauseri)、光臀八齿小蠹(I.nitidus)、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I.schmutzenhoferi)、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香格里拉齿小蠹(I.shangrila)、西藏重齿小蠹(I.stebbingi)、落叶松八齿小蠹(I.subelongatus)和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在包含世界范围内所有已知37种齿小蠹的系统发育分析中,本研究的样本与同种参考样本聚在了同一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结果。同时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重齿小蠹与天山重齿小蠹为姊妹种;中华齿小蠹样本与该种已知的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独立为种内的第3个亚支;云杉八齿小蠹的新疆样本、东北-远东样本和欧洲样本分化为各自独立的3个亚支;我国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的样本与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重齿小蠹、十二齿小蠹样本也与其各自对应的欧洲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新疆和东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样本没有表现出遗传分化。【结论】我国齿小蠹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许多姊妹种之间形态特征十分相近,难以区分。基于形态特征结合mtDNA COⅠ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可以对齿小蠹属的种类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发现的10种齿小蠹中包括我国的新纪录种——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此外,本文更正了中华齿小蠹的鉴定,并发现7种齿小蠹存在明显的种下遗传分化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刘云飞  吴宗汉  吴越  陈泉  
本文对大袋蛾等昆虫的带电特性进行了定量测量 ,同时 ,由昆虫自身带电和与环境相互作用带电分析 ,给出了昆虫自身带电的分形特性。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上静止爬行和振翅对大袋蛾雄蛾带电量。讨论了昆虫带电的原因和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