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6)
2023(8788)
2022(7361)
2021(6911)
2020(5831)
2019(13245)
2018(12885)
2017(24071)
2016(13114)
2015(15050)
2014(14677)
2013(14778)
2012(13871)
2011(12869)
2010(12717)
2009(12184)
2008(12180)
2007(10731)
2006(9540)
2005(9067)
作者
(39026)
(32762)
(32724)
(31177)
(21046)
(15754)
(14622)
(12634)
(12598)
(11638)
(11523)
(11068)
(10791)
(10772)
(10717)
(10252)
(9881)
(9560)
(9542)
(9353)
(8341)
(8103)
(8016)
(7557)
(7417)
(7381)
(7316)
(7098)
(6699)
(6575)
学科
(55281)
经济(55184)
管理(40678)
(35628)
(29416)
企业(29416)
方法(23142)
数学(20603)
数学方法(20404)
中国(18459)
(16526)
(16027)
(14268)
(12630)
贸易(12621)
(12445)
业经(11781)
(11442)
(11183)
(10519)
银行(10491)
(10123)
(9930)
金融(9925)
体制(9420)
环境(9193)
(9118)
财务(9100)
财务管理(9074)
农业(8734)
机构
大学(198125)
学院(192516)
(88732)
经济(87246)
研究(75895)
管理(68665)
中国(59481)
理学(58285)
理学院(57569)
管理学(56701)
管理学院(56343)
科学(43548)
(43376)
(42842)
(39044)
研究所(35228)
(34494)
财经(33244)
中心(32752)
(30439)
经济学(29391)
(28522)
北京(28144)
业大(27595)
农业(27369)
(27226)
经济学院(26278)
财经大学(24869)
(23262)
师范(22941)
基金
项目(126397)
科学(100052)
基金(95664)
研究(89968)
(85707)
国家(85039)
科学基金(71114)
社会(60404)
社会科(57352)
社会科学(57341)
基金项目(48959)
自然(45086)
(44577)
自然科(44039)
自然科学(44020)
自然科学基金(43288)
教育(40740)
资助(40155)
(39923)
编号(32823)
(30461)
重点(29476)
成果(28411)
(28224)
国家社会(27020)
(26887)
中国(26774)
(26141)
教育部(26125)
创新(24845)
期刊
(98287)
经济(98287)
研究(63825)
中国(44314)
学报(34219)
(33994)
(32181)
科学(31427)
管理(28421)
大学(26268)
学学(24796)
农业(21868)
(19932)
金融(19932)
财经(18155)
教育(17796)
经济研究(16822)
(15708)
技术(14435)
(13421)
问题(13164)
(12516)
世界(12498)
国际(12390)
业经(12366)
(9781)
技术经济(9085)
业大(8399)
科技(8278)
统计(8066)
共检索到305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太新  
李文治、江太新著《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00年4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前言在内由八个板块组成,共28万多字。 本书主要写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宗族制的发展变化为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所制约;(2)伴随宗法宗族制深入庶民之家,它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已不单纯停留于对血缘伦常关系的抒发,而是对封建法纪、封建社会秩序起着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江南常州、苏州等府苦于赋役征收过程中的重赋“虚粮”,设置役田应对。无锡顾氏、华氏的事例说明,设置义田与役田不仅是为了完役,也是为救济族人。义田与宗法关系的讨论集中于江南地区,唐顺之提出了义田起于大宗之废的观点,王樵特别强调义田统理族人的作用,王世贞认为义田使得社会公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源于儒家宗法观念中余财归宗、不给资宗与“博施济众”仁政思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是效仿范仲淹,正统时杨荣与成化弘治时期徐溥、陈宗鲁、华守吉义庄较早设置,模仿者不少,士大夫对此互相激励。徐溥义田事例,导致明廷给予义田明确的政策,影响深远。明代江南义庄是作为宗族建设一环出现的,成为宗族制度的重要有机部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显恩  
一、农业耕作系统与宗族制珠江三角洲水量丰沛,热量充裕,适宜水稻和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西江带来云贵高原广袤的表土,淤积成大面积的淤泥质的、且不断地向外伸展的浅海滩,又可以开辟成肥沃的沙田。这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着台风及由此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锋  
本文考察了行政村层面的宗族结构、村庄规模对村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更垄断的基于血缘等级身份的宗族力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但会在以整个村为生产单位时提供更强的协调能力。小的村庄由于社会网络更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而过大的规模也会降低社会网络作用。由于规模很大程度上源于改革前的行政区化,而在市场化和更先进的技术条件下,最优规模可能会大于原有的划分规模。使用CGSS(2005)400村的数据分析支持了这些推测,我们发现垄断型宗族结构的村庄平均收入更低,并且方差更大,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最优规模约6.4千人,而绝大部分村的规模小于这个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静怡  韩佳伟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上级政府无法完全监督和约束村干部行为的情况下,村民选举制度是对村干部问责和村务监督的基本保障,由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主事有利于村民对其监督问责和激励提升自治效果。基于民政部2005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由通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和体现村民选举意愿的"一肩挑"主事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村民对村干部的问责效果;在宗族文化传统相对较弱的地区,"一肩挑"管理模式对村干部问责的影响最大对村主任主事与村支书主事的影响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坚持国家提倡的村支书候选人由村民推举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将发挥选举制度对村干部的问责和激励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志龙  
文章对近代安徽宗族保护族田的措施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在族田的建置、存续和侵害的不同阶段,宗族既根据不同阶段状况分别选择以乡俗、族规和国法为主要保护方法,又在各阶段和全过程中加强各方法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有机的族田保护系统,对族田进行严密有力地保护,从而使族田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金焱  袁力  
宗族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因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属性而成为农村最重要和稳定的网络之一。本文采用宗族网络和家庭借款行为的独特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核心在于:(1)尝试度量了宗族网络的规模和凝聚力;(2)实证检验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解释了家庭在民间金融市场的高参与率;(3)发现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借款的影响有随着户主年龄提高而增强的趋势;(4)探索了宗族网络促进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两种作用机制,即拓宽资金来源和缩短信任半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金焱  袁力  
宗族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因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属性而成为农村最重要和稳定的网络之一。本文采用宗族网络和家庭借款行为的独特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核心在于:(1)尝试度量了宗族网络的规模和凝聚力;(2)实证检验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解释了家庭在民间金融市场的高参与率;(3)发现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借款的影响有随着户主年龄提高而增强的趋势;(4)探索了宗族网络促进家庭民间金融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凡贞  
封建宗法关系是世界各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宗法性的依附、奴役、剥削关系,它不同于同姓血缘组织内的宗法制度,却同样存在着家长式的强制权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各民族。认识封建宗法关系的本质并对之进行改造,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西部大开发、大力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萍  
文章对现代宗族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当代宗族的复兴与重建研究是学术界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组命题的继续追问与深入探讨。对传统和现代之间大关系进行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清楼  
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于文超   朱丽琴   梁平汉  
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商业纠纷会破坏供应链的稳定性,增加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交易成本。现有研究大多从正式制度的视角探讨商业纠纷治理路径,忽视了宗族文化塑造的非正式制度在商业纠纷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2005年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传统宗族文化化解商业纠纷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能够显著减少企业面临的商业纠纷,从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机制检验表明,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可以降低企业履约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分享,从而帮助企业在纠纷中获得更好的司法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