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5)
- 2023(6123)
- 2022(5173)
- 2021(5162)
- 2020(4367)
- 2019(10082)
- 2018(10139)
- 2017(18572)
- 2016(10074)
- 2015(12012)
- 2014(11705)
- 2013(11662)
- 2012(11363)
- 2011(10720)
- 2010(10608)
- 2009(9848)
- 2008(10256)
- 2007(9083)
- 2006(8219)
- 2005(7737)
- 学科
- 济(42594)
- 经济(42552)
- 管理(25842)
- 方法(21148)
- 业(20454)
- 数学(18845)
- 数学方法(18425)
- 企(16285)
- 企业(16285)
- 中国(15213)
- 学(11773)
- 贸(10580)
- 贸易(10574)
- 图书(10439)
- 易(10431)
- 书馆(9896)
- 图书馆(9896)
- 农(9015)
- 财(8869)
- 制(7961)
- 工作(7413)
- 和(7114)
- 银(6917)
- 银行(6903)
- 业经(6866)
- 行(6714)
- 融(6367)
- 金融(6365)
- 关系(6160)
- 理论(6069)
- 机构
- 大学(157114)
- 学院(147825)
- 济(63577)
- 经济(62323)
- 研究(56141)
- 管理(52881)
- 中国(45466)
- 理学(44050)
- 理学院(43454)
- 管理学(42378)
- 管理学院(42073)
- 京(35754)
- 科学(34228)
- 所(29198)
- 财(28117)
- 研究所(26534)
- 中心(25339)
- 北京(23709)
- 农(23536)
- 财经(22589)
- 图书(22173)
- 书馆(21597)
- 图书馆(21592)
- 江(21556)
- 经济学(21110)
- 范(21109)
- 师范(20919)
- 经(20679)
- 业大(20310)
- 院(19973)
- 基金
- 项目(93801)
- 科学(72662)
- 基金(69859)
- 研究(67582)
- 家(62002)
- 国家(61591)
- 科学基金(51262)
- 社会(43368)
- 社会科(41232)
- 社会科学(41221)
- 基金项目(34924)
- 自然(31913)
- 自然科(31271)
- 省(31270)
- 自然科学(31260)
- 资助(30819)
- 自然科学基金(30707)
- 教育(30127)
- 划(28149)
- 编号(27251)
- 成果(25243)
- 部(21906)
- 重点(20831)
- 中国(20648)
- 国家社会(19703)
- 发(19054)
- 教育部(18702)
- 科研(18101)
- 大学(18094)
- 创(17936)
共检索到243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国成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以下简称《资料法》)自编成试用至今,历经3次修订,虽然一次比一次完善,但总存在先天不足,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科技文献标引,特别是满足专业图书馆文献集中及进一步细分的需要,我馆采用了《资料法》组配方法。这将有助于充分、准确、灵活地表达文献的完整内容。一、组配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体系分类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及时、准确反映新科技、新课题及内容专深的科学论著。然而,就目前来看,任何一部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原
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继续修订中,建议适度发展第二分类方案。“D(9)法律”类征得充实提高。建议再设:“O(8)系统科学”类;“F(9)知识经济”类;以及“B(0)现代哲学理论”类。
关键词:
情报分类,知识组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满庄
图书分类法是图书文献分类依据和大法,也是图书文献分类、序化、检索的一种应用性工具。“应用”是分类法的价值所在,一部分类法要保持它的应用性和生命力,就必须在立足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赋与其动态性。随着当代学科的发展变化,边缘学科、交叉科学不断涌现,图书分类法的稳定性也受到冲击。因此客观上要求分类法适时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满足图书文献分类、检索的需要。作者曾经在《第4版类目浅议》一文对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姜化林
日本十进分类法通过复分、仿分和纲目表/要目表三种组配技术来组合复合类号,以部分分类号为样例,详细阐述三种组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取号方法,探讨在中图分类号转换过程中,如何遵循专指性、标准性、集中性和实用性原则,实现精准的转换工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建年 侯汉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各版本中的类目名称、体系结构以及地位不断变化,其相关学术争论也一直不断。针对《中图法》第4版A大类列类存在的大类类名、体系、依人列类、著作复分体例、文献保证等问题,提出将此大类与Z综合性图书大类合并,改造为总类或综合性大类的全新修订与改造方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侯宽其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一书名所引发的歧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次修订时,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改名为《中国文献分类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邵明哲 张敦仲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修订主要表现为类目或局部类目体系的合并、分出和改序等变化。类目合并分为下位类合并到上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间的合并。类目分出分为上位类分出的内容增设下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分出的内容增设新类目。类目改序分为类序、类级、隶属关系的调整及增改注释等。凡属于粗分、细分之间的变化的类目,一般不用改编原分编文献;如果属于类号相差甚远、与文献原归属类目距离较远、被新类目占号的情况,应当改编文献,以免造成藏书混乱。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何琳 侯汉清
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为代表的图书分类法是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知识分类体系,同时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用户基础。从国际化、智能化、社会化等几个角度探讨以《中图法》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如何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中信息组织的要求,以期为今后《中图法》的修订和改造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福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A类现存很多问题亟待修订解决,如类名冗长、类名不稳定、未留发展余地、编制技术运用不合理等。建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中对A大类名称彻底修订,一级类目需确保按人依次排列,对具有共性的区分内容通过专类复分表来解决。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A类 修订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伟钧
本文论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四版的主要修订特色。本版的修订以适应计算机系统的标引和检索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兼顾了排架功能。《中图法》每修订一版,都存在图书馆藏书的改编,以及某些新书的标引等问题,如何利用四版的特色,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藏书进行分类标引,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图法 特色 使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冰 侯汉清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地区复分表存在类目设置不合理、类目粗略、分类繁琐复杂等问题。字母改造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改造方法包括:对被分散列类的国家类目进行改造;采用原复分号加1-2位字母标记的方法进行类目加细;统一使用标识符号,取消加"0"及中国地区表内的专用表,以解决长期以来容易出错的问题。实例分析表明,字母改造方案具有编号简单易行、便于标引等特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雪莉
文章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为例,采用SKOS方法构建分类法的本体模型,重点探讨分类法本体中概念体系、类间关系、类目注释、复分组配等问题的SKOS化描述方案。通过研究SKOS在分类法描述和本体转化中的应用,对实现知识组织系统之间的转化和复用作了初步探索,为实现语义Web中资源的语义共享和语义互操作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SKOS 语义描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卫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文学大类中部分类目在《中图法》(第4版)的基础上做了增加类目、修改类名等一系列修订,以此来增强类目的容纳性。但《中图法》(第5版)文学大类中的某些类目仍存在着类名不规范及类目关系错乱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修改类名并增加注释、理顺类目之间逻辑关系等办法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