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1)
- 2023(12796)
- 2022(11126)
- 2021(10728)
- 2020(8907)
- 2019(20828)
- 2018(20715)
- 2017(40196)
- 2016(21632)
- 2015(24619)
- 2014(24464)
- 2013(24619)
- 2012(22584)
- 2011(20679)
- 2010(20478)
- 2009(18780)
- 2008(18232)
- 2007(15857)
- 2006(14074)
- 2005(12316)
- 学科
- 济(93359)
- 经济(93264)
- 业(65016)
- 管理(55969)
- 农(47956)
- 企(43187)
- 企业(43187)
- 方法(40398)
- 数学(35667)
- 数学方法(35358)
- 农业(31810)
- 中国(25988)
- 业经(23173)
- 财(19504)
- 贸(18218)
- 贸易(18209)
- 学(17926)
- 制(17917)
- 易(17805)
- 地方(17508)
- 银(13889)
- 银行(13854)
- 发(13819)
- 环境(13725)
- 策(13637)
- 技术(13433)
- 行(13303)
- 和(13228)
- 体(13001)
- 融(12545)
- 机构
- 大学(310753)
- 学院(310321)
- 济(133516)
- 经济(131003)
- 管理(126017)
- 理学(109791)
- 理学院(108662)
- 研究(107804)
- 管理学(107083)
- 管理学院(106544)
- 中国(82724)
- 京(66373)
- 农(65910)
- 科学(65194)
- 财(55268)
- 所(53892)
- 业大(51270)
- 农业(50559)
- 研究所(49370)
- 中心(48668)
- 财经(44981)
- 江(43310)
- 北京(42131)
- 经(41335)
- 范(40116)
- 师范(39832)
- 经济学(39461)
- 院(37847)
- 经济学院(35643)
- 经济管理(35452)
- 基金
- 项目(214316)
- 科学(169020)
- 研究(159494)
- 基金(157267)
- 家(136794)
- 国家(135628)
- 科学基金(116098)
- 社会(101810)
- 社会科(96172)
- 社会科学(96145)
- 基金项目(83988)
- 省(81315)
- 自然(73968)
- 自然科(72213)
- 自然科学(72196)
- 自然科学基金(70920)
- 教育(70844)
- 划(68360)
- 编号(65532)
- 资助(64203)
- 成果(52790)
- 部(48852)
- 重点(47225)
- 发(46517)
- 创(44125)
- 课题(43545)
- 国家社会(42340)
- 教育部(41621)
- 创新(41176)
- 人文(40667)
- 期刊
- 济(148609)
- 经济(148609)
- 研究(92399)
- 农(67508)
- 中国(58382)
- 学报(48896)
- 科学(46794)
- 农业(46199)
- 管理(42362)
- 财(38166)
- 大学(37816)
- 学学(35762)
- 教育(30155)
- 融(28734)
- 金融(28734)
- 业经(28249)
- 技术(25219)
- 业(22095)
- 经济研究(21947)
- 财经(21340)
- 问题(20741)
- 经(18171)
- 世界(16754)
- 技术经济(15712)
- 版(15580)
- 图书(15248)
- 理论(15085)
- 科技(14956)
- 农业经济(14526)
- 资源(14499)
共检索到453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康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广大农村的现实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及其目前的理论研究状况如何?文章通过从农业经营方式内涵、技术条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不同角度,对历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尽管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未来走向,同时也发现了在内涵、系统性、多样性、理论工具创新以及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考察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研究还存在不足,这不利于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征兵 魏正果
农业经营形式关系到谁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动力。农业经营方式则关系到具有积极性的经营者沿什么技术道路前进以达到经营目标。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国际社会对石油农业(高度能源集约化)的批评、我国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及农业内部存在着大量难以短期转移的劳动力,现阶段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必须是精细密集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婕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迫切要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以人少地多型的美国和人多地少型的日本为例,从农业经营规模、生产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3个方面对比分析其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特征,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与综合化水平;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婕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迫切要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以人少地多型的美国和人多地少型的日本为例,从农业经营规模、生产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3个方面对比分析其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特征,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与综合化水平;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较现实的选择。什么是农业经营方式?以前仅有的一些研究都没有和农业生产方式相联系来探讨,从而忽略了农业经营方式的丰富内涵。其实,生产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经营方式具有农业经营技术条件、农业经营权力结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三层含义的必然性,并且层次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特征鲜明的完整系统,为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军 王恺 陈文婷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主要从农户个体层次的理性选择视角来解释中国农业经营方式演变,忽视了农村社区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引入社区因素,构建了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社区分析框架,从农村社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变化、社区文化、市场化程度、村庄能人效应、社区内的权力结构和社区成员的关系强度5个维度阐释了农业经营方式在社区外部因素冲击下演变的内在原因和逻辑;并进一步以山西省汾阳市两个农村社区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过程。研究发现,同一宏观制度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多样性是由社区因素引起的,没有具有普遍性的最优模式。目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应结合农村社区的客观条件,注重农村社区内部信任机制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以及村庄能人的培育,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制度变迁 农村社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唐超 邓海莹
从业经历丰富的回流农村劳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加快农业服务市场发育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不同从业经历是如何影响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并尝试建立了"从业经历—个人能力—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从业经历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务工、务农、经商经历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选择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期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务农经历固化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务工经历有利于农户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利用提高,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经商经历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选择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农地细碎化抑制了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采用PSM最近邻匹配进行检验,结果仍然稳健。因此,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要考虑农户从业经历的多样性,鼓励部分有志于农业农村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使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务工期间所获得的资本和能力在乡村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应加快农地流转,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在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农业转型期,政府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化期望。在地方的农业转型实践中,行政力量主导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形成了以外来资本为主的规模经营主体。然而资本化的规模经营主体,在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竞争性分配中,面临着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纷纷转型或退出农业生产领域。资本化规模经营主体的退出,重新释放了村庄经济空间,出现了再小农化的农业经营秩序。不同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再小农化是在回归家庭经营基础上新的发展,通过种植结构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经营模式,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规模经营 家庭经营 半工半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菊安 祁春节
农业是目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农业经营方式决定了未来农业发展模式和趋势,因此对农业影响至关重要。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本文从农业经营方式的界定、变迁及动因、农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形式、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归纳总结并评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成果。同时发现,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存在着不足: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处于萌芽状态,研究方法和工具单一。最后,笔者提出应构建现代化和产业化经营方式来发展中国农业。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胡新艳
本文在界定制度目标及其评价基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的流转集中及其租赁经营,大多是对家庭经营主体的复制与替代,土地转出农户并未成为农业经营体系中的积极参与主体。文章认为,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背景下,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关键就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因此,农地产权的细分、农业分工的深化与家庭经营空间的扩展,将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产权细分、分工经营、管住用途"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文章进一步通过一个目标模式的设计来解读未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可能趋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军 陈文婷 王恺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五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首先从村庄层面分析了村庄之间农业经营方式的不同。其次,本研究对农户的自身禀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经营方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村庄层面,村庄的社会化服务程度对农户经营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层面,农户选择经营方式的决策受家庭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家庭中土地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锐
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的重置与再造张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跃迁有赖于农业自身经营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农业产业化在此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一、矛盾与困境:农业产业化的制度与现实背景由于受特定的二元经济所制约,我国农业长期以来处于被掠夺地位,虽经历次改革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周凌晨诺
本文关注中国农业规模经营中经营主体创新性地开展“双规模”经营(即土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的现象,并分析该经营方式的成因与效果。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利用两套多省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规模”经营方式是在中国要素市场不完全和农地高度细碎化的条件下一种兼顾了经济激励、风险分担和交易成本减少的契约方式,相比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享有较高的收益风险比;且“双规模”经营方式因要素互补、要素利用率提升,不仅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提升产生了有益影响,还对被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产生了外溢效应。上述研究结论表明,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方式,有利于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经营绩效,也使得小农户更充分地享有分工经济,进而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平稳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