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2)
- 2023(6352)
- 2022(5241)
- 2021(5202)
- 2020(4307)
- 2019(9845)
- 2018(9664)
- 2017(18811)
- 2016(10113)
- 2015(11513)
- 2014(11207)
- 2013(11540)
- 2012(10939)
- 2011(10389)
- 2010(10448)
- 2009(9972)
- 2008(9948)
- 2007(9166)
- 2006(8389)
- 2005(7714)
- 学科
- 济(52903)
- 经济(52859)
- 农(44663)
- 业(35134)
- 农业(29513)
- 管理(20436)
- 方法(18445)
- 中国(16972)
- 数学(16536)
- 数学方法(16476)
- 业经(15049)
- 企(14283)
- 企业(14283)
- 制(12102)
- 贸(11813)
- 贸易(11806)
- 易(11639)
- 发(10219)
- 农业经济(9850)
- 体(9127)
- 策(9057)
- 村(8940)
- 农村(8931)
- 银(8824)
- 银行(8822)
- 财(8700)
- 行(8605)
- 发展(8563)
- 展(8541)
- 学(8315)
- 机构
- 学院(156404)
- 大学(155332)
- 济(79947)
- 经济(78896)
- 研究(59255)
- 管理(57605)
- 中国(49236)
- 理学(49074)
- 理学院(48601)
- 管理学(48136)
- 管理学院(47856)
- 农(44440)
- 农业(33496)
- 京(32903)
- 财(32496)
- 科学(32035)
- 所(30051)
- 研究所(27102)
- 业大(26560)
- 中心(26470)
- 财经(25920)
- 经济学(25520)
- 经(23833)
- 经济学院(22972)
- 江(22802)
- 北京(21154)
- 范(20692)
- 师范(20613)
- 农业大学(20100)
- 科学院(19992)
- 基金
- 项目(96645)
- 科学(77313)
- 研究(75598)
- 基金(73006)
- 家(63073)
- 国家(62448)
- 科学基金(52652)
- 社会(52076)
- 社会科(49048)
- 社会科学(49035)
- 基金项目(37873)
- 省(34741)
- 教育(32290)
- 编号(30610)
- 自然(29700)
- 资助(29331)
- 划(29032)
- 自然科(28987)
- 自然科学(28980)
- 自然科学基金(28512)
- 农(27036)
- 成果(25189)
- 部(24302)
- 国家社会(23141)
- 发(22583)
- 中国(22535)
- 重点(21473)
- 教育部(20724)
- 性(20290)
- 社科(20035)
共检索到248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康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海霞
论现行农业经营形式在林业经营中的适应性朱海霞经营形式是指经营活动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所采取的外在形态、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经营活动单位是一个集合体,它不仅有空间结构,而且有时间上的联系。它的空间构成是指集合体为了完成经营活动必须在空间上设置许多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礼力 赵晓锋 王来江
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变迁的主导因素之一是各组织形式间收益 -成本的比较 ,农户是否选择进入某种农业经营组织同样取决于收益 -成本的比较 ,而农户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在加入农业经营组织前后的对比 ,则是农户农业组织化选择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农业 经营组织形式 农户 交易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征兵 魏正果
农业经营形式关系到谁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动力。农业经营方式则关系到具有积极性的经营者沿什么技术道路前进以达到经营目标。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国际社会对石油农业(高度能源集约化)的批评、我国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及农业内部存在着大量难以短期转移的劳动力,现阶段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必须是精细密集农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广大农村的现实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及其目前的理论研究状况如何?文章通过从农业经营方式内涵、技术条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不同角度,对历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尽管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未来走向,同时也发现了在内涵、系统性、多样性、理论工具创新以及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考察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研究还存在不足,这不利于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天义 张大恩
中国农业经济波动论,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波浪式运动规律的探讨,旨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波动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一、研究中国农业经济波动问题视角的确定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呈波动状态。从1952—1991年先后经历了七个波动周期,即1952—1955年为第一个周期,1955—1965年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的体制,确立了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今天,很少有人怀疑这一改革的巨大成功,但究竟家庭经营的生命力何在,是否权宜之计:社区合作或地域性合作是否必要,并且其是否具备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在理论和政策上仍然存在着争论。本文拟从产权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农业的经济特点,从理论上回答上述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家骥 杨国玉 武小惠
农业经营大户是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它是指农村中自筹资金能力较强、产业选择和产品定位符合市场需求、有适度的经营规模、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和销售渠道较稳定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大户包括家庭经营制的个体大户、雇工经营制的农场大户、合作(合伙)经营制的组织大户和公司经营制的企业大户四种类型。农业经营大户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种经营方式体现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新平 熊德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产品出口实现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中国1986—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七五"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劳均播种面积在长期与农产品出口呈正向关系,短期与之负相关;农业投入水平与农产品出口无论是在长期或是短期均呈负向关系。文章在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就农业经营规模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营规模 农产品出口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近年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应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属性,正确处理承包经营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任务,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工作引导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曹前满
农业发展不单纯指农业自身的发展,农业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因而,农业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内容与特定的路径依赖,进而农业的现代化具有趋势性、渐进性、必要性。农业转型意味着经营的规模化与新型经营主体成长。农业发展与制度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尊重与重视劳动。在政策层面上需要把握导向性、原则性和限制性。从治理背景与时代主题探讨农业发展的社会结构转型逻辑,从平衡化与平衡突破探讨农业发展的经济运行逻辑;从制度目标与制度的结构锁定角度探讨农业发展的制度演进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型 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 成长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龙
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战略的多变导致农业出现生产力真空,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只有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充分认识地区差异与农民工代际更替对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战略,并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纠正政府的错位、越位,减少政府的缺位,未雨绸缪地为农民工代际更替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准备,积极地为城市生产要素下乡创造良好条件,才能有效兼顾农业发展的三重目标,避免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与社会危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淋议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经营制度先后历经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营、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四个阶段。现阶段农业经营制度正面临从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的挑战,存在小农户分得太散、集体经济组织统得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经营"非农化"和种植"非粮化"等问题。为此,需结合传统小农户发展转型的历史要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推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制度向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制度转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龙
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急剧衰落,留下生产力真空,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由于脱离中国国情,导致异化问题,非粮化问题,精英俘获问题,资源配置扭曲问题严重,并对真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挤出效应,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只有立足中国国情大力推进耕地整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地制度改革,使城乡生产要素更自由地流动,我们才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过渡型农业经营组织的转化创造良好条件,并防止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过快衰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