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1)
- 2023(3695)
- 2022(3009)
- 2021(3069)
- 2020(2481)
- 2019(5902)
- 2018(5573)
- 2017(10090)
- 2016(5345)
- 2015(6315)
- 2014(5967)
- 2013(6192)
- 2012(5959)
- 2011(5680)
- 2010(5432)
- 2009(5035)
- 2008(4893)
- 2007(4055)
- 2006(3603)
- 2005(3387)
- 学科
- 济(27099)
- 经济(27076)
- 方法(12514)
- 数学(11817)
- 数学方法(11793)
- 管理(11360)
- 中国(11089)
- 业(10185)
- 贸(8392)
- 贸易(8387)
- 易(8316)
- 企(6666)
- 企业(6666)
- 农(6068)
- 关系(5105)
- 学(5060)
- 出(4938)
- 制(4726)
- 财(4547)
- 银(4504)
- 银行(4490)
- 行(4437)
- 融(4213)
- 金融(4213)
- 环境(4209)
- 口(4131)
- 出口(4104)
- 出口贸易(4104)
- 发(4055)
- 业经(3854)
- 机构
- 大学(83532)
- 学院(79593)
- 济(44695)
- 经济(44296)
- 研究(37062)
- 中国(29468)
- 管理(27495)
- 理学(23623)
- 理学院(23299)
- 管理学(23095)
- 管理学院(22936)
- 科学(20485)
- 所(19244)
- 京(18467)
- 研究所(17891)
- 财(17638)
- 经济学(16027)
- 中心(14748)
- 财经(14656)
- 经济学院(14476)
- 经(13796)
- 农(13685)
- 院(13363)
- 北京(12446)
- 科学院(11850)
- 财经大学(11163)
- 农业(11024)
- 研究中心(10602)
- 研究院(10584)
- 业大(9991)
- 基金
- 项目(54140)
- 科学(43221)
- 基金(42768)
- 家(38830)
- 国家(38615)
- 研究(38430)
- 科学基金(31734)
- 社会(27352)
- 社会科(26126)
- 社会科学(26123)
- 基金项目(21461)
- 自然(19097)
- 自然科(18693)
- 自然科学(18684)
- 资助(18652)
- 自然科学基金(18403)
- 教育(16738)
- 省(16368)
- 中国(15742)
- 划(15663)
- 部(14246)
- 国家社会(13377)
- 重点(12904)
- 编号(12515)
- 发(12119)
- 教育部(12117)
- 重大(11169)
- 创(10907)
- 人文(10671)
- 科研(10643)
共检索到123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简介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发育生物研究室刘窍教授,自50年代以来,长期从事中国"四大家鱼"(鲢、鸵、草鱼、青鱼)繁殖生理理论基础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1993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乃是作者30多年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一颖鲤亲鱼培育技术(一)亲鱼池的基本条件亲鱼池应建在背风向阳处,每口塘面积为1—3亩;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最低不低于4毫克/升;pH 值为7—8。鱼池底质较肥,有丰富的底栖生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世勋 谢刚许 淑英 叶星 苏植逢 祁宝伦 潘德博
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属鲤形目,鲤科,鱼白亚科,鲂属。俗称花鱼边、海鱼边、大眼鱼边,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系,是该水系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它肉质鲜美,细嫩丰腴,饮誉国内外市场。为加快这一名贵河鲜鱼的开发,我们进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思行
遮目鱼(Chanos chanos)属广盐性的温水近海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域和沿岸内湾,是东南亚及我国台湾省重要的经济食用鱼类。它具有抗病力强和生长快等特点。虽然天然捕获量少,却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 遮目鱼喜欢在池边或聚集池角取食藻类。易惊动,如有人影或噪声,就会惊动逃散。如网围捕则会跳跃,甚至跳出水面几尺高。 因口小无齿,鳃耙细长,相错紧密排列呈羽毛状,消化道极长,为体长的数倍,胃壁肌肉极厚,喜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马国军 王炳谦 吴文化 邱岭泉 王斌 夏永涛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关键词:
施氏鲟 人工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锦涛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斌
黄缘闭壳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发情交配时间为每年 4~ 5月份和 9~ 10月份 ,交配过程中雌雄龟有短暂的连锁现象 ,产卵时间为 6~ 7月份 ,产卵常在傍晚和夜间进行 ,一般每只雌龟每年产卵 1窝 ,每窝 2~ 6枚
关键词:
黄缘闭壳龟 繁殖行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王建钢 陆建学 罗海忠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
关键词:
黄鲷 繁殖特性 诱导产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其才 刘书龙
淡水鲳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研究杨其才,刘书龙(国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水产良种场,230041)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我场于1987年11月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至1990年达初次性成熟。经过四年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增胜 杨长锁 李青旺 胡建宏 王立强 陈晓宇
在上海新杨养麝实验场,对1998~2003年饲养繁殖的林麝进行繁殖生理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林麝15~18月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时体重5~6kg,雌性性成熟比雄性早1~2个月;30~36月龄时可达体成熟,成龄林麝体重7~8kg。雌雄林麝繁殖特点均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9月下旬开始发情,至次年3月下旬后逐渐进入休情期,雄林麝繁殖季节略早于雌林麝;雌林麝1个发情周期为18~23d,发情持续期32~48h,1年1胎,每胎1~3仔,妊娠期为178~183d,饲养林麝年平均繁殖率为152.05%,年断乳仔麝平均成活率为74.04%。
关键词:
林麝 生殖生理 繁殖率 成活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轶超 乔晔 常剑波
依据鱼类的繁殖习性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适应特征,将长江中的8目17科90种鱼类划分为3个行为类型,13个繁殖共位群。其中鲤形目鱼类的86.9%属于无亲体护卫型繁殖类群,多为适应长江干流环境的漂浮性产卵类群以及适应湖泊定居的喜石性产卵类群与喜植性产卵类群。与现有的分类系统相比较,鱊亚科的全部种类仅局限于同一个繁殖共位群中,而鮈亚科的种类则分布于5个不同的繁殖共位群。对不同水系繁殖共位群的组成进行了比较。此外,讨论了不同繁殖共位群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
繁殖共位群 早期发育 长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健晖 王以红 陈学政 蔡玲 朱高浦
以桉树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对其光合代谢、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及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①除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外,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均具显著差异.②随着衰老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SOD活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降到最低点的树龄不同;POD活性变化...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繁殖 繁殖代数 衰老 生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