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
- 2023(262)
- 2022(268)
- 2021(456)
- 2020(182)
- 2019(426)
- 2018(315)
- 2017(656)
- 2016(306)
- 2015(335)
- 2014(308)
- 2013(345)
- 2012(332)
- 2011(329)
- 2010(305)
- 2009(275)
- 2008(267)
- 2007(257)
- 2006(233)
- 2005(217)
- 学科
- 济(835)
- 经济(835)
- 学(750)
- 中国(487)
- 管理(420)
- 和(415)
- 业(357)
- 水产(320)
- 企(305)
- 企业(305)
- 动物(290)
- 业经(286)
- 动物学(259)
- 教育(255)
- 研究(243)
- 诗(237)
- 制(234)
- 法(217)
- 理论(207)
- 体(200)
- 歌(200)
- 诗歌(200)
- 农(198)
- 刊(189)
- 传(188)
- 史(183)
- 财(180)
- 宣(179)
- 宣传(179)
- 年(176)
- 机构
- 大学(4955)
- 学院(4391)
- 研究(1930)
- 中国(1557)
- 科学(1556)
- 济(1205)
- 经济(1174)
- 管理(1156)
- 京(1131)
- 所(1131)
- 农(1076)
- 范(1046)
- 研究所(1024)
- 师范(987)
- 江(886)
- 农业(878)
- 理学(865)
- 师范大学(834)
- 理学院(828)
- 中心(823)
- 管理学(819)
- 管理学院(799)
- 北京(703)
- 室(668)
- 技术(643)
- 教育(638)
- 院(638)
- 科学院(633)
- 财(620)
- 部(617)
共检索到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何洋 王政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文献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黑龙江省图书馆古诗词吟唱公开课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合作,立足于文化自信与社会需求,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全媒体宣传推广相结合,促进中国古典诗词的全社会传播,对构建多维的以图书馆、人、阅读推广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在国家意志和大众情怀中重塑图书馆形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乐大华
三首构思奇特的数字诗词乐大华由于汉字中的数字结构特殊,所以古往今来,在我国产生了以数字为题材的灿烂文化,现采撷三首数字诗词以飨读者。传说西汉时期,四川有位名叫司马相如的才子,赴京都(今西安)参加科举考试,被委任为中郎将.这时司马相如却迷恋上了长安的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明宇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语境下,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是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挑战。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古韵新声——上海大学第一届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活动,详细阐述了活动策划的主旨、目标、实施方式等,并总结了诗词吟诵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与启示。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诗词吟诵 阅读推广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仕恒 雷云
国学经典吟唱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它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学经典吟唱校本课程通过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能够主动吸纳中华传统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学和综合性审美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本文原发表在《中华诗词》1998年第五期上。《中华诗词》的“编者按”认为这“是一篇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的重要诗论”,“文章打通科学与艺术的壁垒,论证了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指出了一流科学家大都热爱文艺这一发人深省的事实”,“强调诗词在陶冶性情、活跃思维、开发创造力方面的特殊效用,认为在大学中开展诗词活动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原文发表后,反映十分强烈,引起极大注意。本刊发表时,作者作了适当修改,并增写了文中倒数第二、三、五段。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出席了今年2月20日举行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江泽民指出,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江总书记的这一教导给人...
关键词:
中华诗词,大学教育,人文,民族文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璞 尚静
2020年在法国露面并被国人拍卖回来的《永乐大典》卷2268—2269“湖”字册中记载了大量唐、宋、元、明时期与“湖”相关的诗、词、文章。本文主要辑录其中别无传本的22首诗词,这些诗词主要创作于宋元时期。此外,并就诗词作者背景进行了简要考证,对所属事目湖名进行了说明。这些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研究中国古代与“湖”相关的历史地理变迁和地方文化的力证。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是用来表达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感悟的重要方式。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等,因此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作为诗词中被赋予浓郁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景象,成为诗人笔下绝美的地理意象,是诗词的底色。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客体通常由植物、动物、气候气象、地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和民风民俗、农田农事、城市集镇、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教学应用 地理意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利华 马兴祥
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目的是传承诗词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挖掘诗词中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对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心态的讲授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必须重视诗词格律的教学,鼓励学生学习诗词吟唱并积极参与古典诗词的创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