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9)
2023(16530)
2022(14334)
2021(13383)
2020(11236)
2019(25288)
2018(25006)
2017(47627)
2016(26048)
2015(29064)
2014(28436)
2013(27708)
2012(25319)
2011(22736)
2010(22519)
2009(20967)
2008(20186)
2007(17365)
2006(15146)
2005(12944)
作者
(77085)
(63946)
(63821)
(60323)
(40759)
(30840)
(28851)
(25099)
(24551)
(22723)
(21848)
(21644)
(20374)
(19988)
(19720)
(19678)
(19672)
(19022)
(18369)
(18319)
(16154)
(15497)
(15476)
(14604)
(14308)
(14303)
(14258)
(14116)
(12915)
(12810)
学科
(94807)
经济(94685)
管理(75375)
(69781)
(58736)
企业(58736)
方法(45741)
数学(39065)
数学方法(38452)
(26051)
(25806)
(24809)
中国(23989)
业经(22429)
(18598)
贸易(18590)
(18050)
理论(17979)
(17501)
财务(17423)
财务管理(17390)
地方(17383)
农业(17366)
(16834)
企业财务(16496)
(16096)
技术(16082)
环境(16036)
(14405)
银行(14330)
机构
大学(369495)
学院(367381)
管理(143162)
(135099)
经济(132069)
理学(124971)
理学院(123533)
管理学(120918)
研究(120516)
管理学院(120282)
中国(87373)
科学(80410)
(78091)
(66460)
(61890)
业大(61497)
(61466)
研究所(56815)
中心(54803)
农业(52951)
(52205)
财经(50791)
(48872)
北京(48506)
师范(48240)
(46178)
(43787)
(42780)
技术(40147)
经济学(39918)
基金
项目(260804)
科学(202812)
基金(188182)
研究(183576)
(167362)
国家(166000)
科学基金(141029)
社会(113549)
社会科(107449)
社会科学(107422)
(102345)
基金项目(100181)
自然(95422)
自然科(93191)
自然科学(93158)
自然科学基金(91454)
(87204)
教育(84919)
资助(77549)
编号(74641)
成果(59785)
重点(58570)
(56036)
(54211)
(53966)
课题(50978)
科研(50821)
创新(50365)
计划(49716)
大学(48174)
期刊
(141261)
经济(141261)
研究(99139)
学报(68957)
中国(63388)
(59272)
科学(58392)
大学(50221)
管理(50005)
学学(47419)
(46304)
农业(41240)
教育(39323)
技术(30349)
(26204)
金融(26204)
业经(24710)
财经(23580)
经济研究(23046)
图书(22351)
(20715)
(20083)
(19454)
科技(19318)
业大(18577)
问题(18293)
理论(17320)
技术经济(16538)
实践(16075)
(16075)
共检索到51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百灵   李洁   易明   李玉海  
要确保社会稳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移动应用(App)的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21年1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缓解用户对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与保护的不确定性的突破口,展开隐私保护方法设计研究。本研究总结归纳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App服务商需要告知用户的隐私相关信息,理解用户对这些隐私相关信息的偏好,据此提出并设计了App下载阶段面向用户的隐私告知方法,并通过基于插图的实验方法展开三项研究,系统地探究了用户在App下载阶段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以及隐私告知对用户隐私不确定性及其与App下载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App市场中,用户普遍存在较高的隐私不确定性,且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具有情境依赖性,即在信息敏感度更高的移动应用环境下,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更高。本研究所提出的隐私告知能够有效缓解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并且显著负向调节隐私不确定性对App下载意愿的消极影响。图6。表8。参考文献44。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联隐私技术法律研究课题组  
通过隐私技术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应依法采取充分的业务合规措施并进行必要评估,从而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金融数据资源盘活所谓隐私技术,是一种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信息技术,它能够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可用不可见",从而为数据流通与融合业务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我国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专门法角度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将金融账户信息明确列入敏感个人信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处理要求,结合现有的个人金融信息细化监管规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弓永钦  钮贵芳  
云计算带来了个人数据经常性的跨境传输,给传统隐私保护法律的管辖权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传统隐私法律管辖权主要遵循"属人"、"属地"以及"设备所在地"原则,而云计算给"属人"、"属地"、"设备所在地"原则的使用都带来了困惑,也不能很好地解决"二次传输"的问题。应根据云计算的特点设计新的隐私保护法律管辖权理论,以"属人"原则为主,改限制存储地点为限制向第三方披露,采取加密方式保护云计算中的个人数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弓永钦  钮贵芳  
云计算带来了个人数据经常性的跨境传输,给传统隐私保护法律的管辖权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传统隐私法律管辖权主要遵循"属人"、"属地"以及"设备所在地"原则,而云计算给"属人"、"属地"、"设备所在地"原则的使用都带来了困惑,也不能很好地解决"二次传输"的问题。应根据云计算的特点设计新的隐私保护法律管辖权理论,以"属人"原则为主,改限制存储地点为限制向第三方披露,采取加密方式保护云计算中的个人数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续继  王于鹤  
本文以互联网用户虚构个人信息作为这一行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使用CGSS2017数据进行Ordered Probit等回归发现,用户受隐私顾虑影响,倾向于向互联网平台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提升用户数字技能并不能显著降低个人信息虚构,但对个人隐私保护成效有正向影响;在线交易、在线社交需求增加,有助于缓解虚构个人信息的行为;且当用户对于平台相关企业普遍具有较高信任时,隐私顾虑会较少地转换为个人信息虚构。由此,本文建议政府着力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升国民数字技能,完善平台与用户间的信任机制,积极引导用户积极安全地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凌  罗戎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开放数据过程中出现的个人隐私现状进行分析,明晰目前的隐私保护挑战并归纳出合理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分析,针对大数据、政府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等关键词研究当前热点趋势,并对重点模型进行深入逻辑分析。【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一个先导性理论框架,关注数据实践过程中利益、文化规范、隐私保护工具、技术和非政府实体参与等主体的关系,并针对这个模型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昊  张嵩  吕途  
[目的/意义]智能系统使人们享受便捷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产生事实或潜在的威胁。尽管用户对威胁的感知及其规避行为有助于保证隐私信息的安全,但在好奇心和从众动机的驱使下,用户的隐私意识变得脆弱甚至瓦解。本文整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和采纳动机理论中的好奇心与从众要素,探讨智能系统用户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收集296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隐私意识通过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和感知可规避性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起积极作用;好奇心和从众对隐私意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并对隐私意识和感知威胁/感知可规避性之间的关系起着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加深了对用户隐私决策行为背后障碍类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智能系统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生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臧国全  郭镕源  韩苗  
[目的/意义]测度并检验隐私躺平的调节作用,建立隐私躺平对隐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理,构建用户隐私悖论的解释理论,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的实现路径。[方法/过程]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引入隐私躺平调节变量,构建隐私保护行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计量题项,测度隐私躺平的调节作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隐私躺平总体上消极影响隐私保护行为,具体上消极调节隐私威胁发生概率、反应效能与保护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积极调节感知收益、应对成本与保护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对隐私威胁严重性、自我效能与保护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长征  
中国入世会带来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会继续登陆中国,在中国市场从事生产和营销活动;二是更多的中国企业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两个方面都将涉及顾客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前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消费者的数据隐私保护要求,后者则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适应世贸组织成员的隐私规则和法律,并改善与目标市场国家消费者的关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我国在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方面做得很不够,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百灵   雷晓芳   董景丽  
为确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移动应用的个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隐私设置和权限请求设置作为当前移动服务商向用户提供的主要隐私保护技术措施,其有效性受到争议,并未得到用户广泛的使用或采纳,这可能是因为用户无法通过隐私设置选择和控制移动应用收集的个人信息种类、使用目的与共享对象,且权限请求设置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要想切实发挥隐私保护技术的积极效果,其应具备的技术特征不容小觑。本研究从给予用户对个人信息披露的细粒度控制的视角,针对现有隐私设置和权限请求设置提出两种技术特征,即隐私设置可操作性与权限请求设置有效性,并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探究这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拒绝提供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意愿(简称“隐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理。本研究采用基于情景的实验方法,共收集334份有效数据,应用PLS-SEM (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提出的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负向影响,并通过隐私担忧间接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意愿;这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隐私保护技术设计与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并为移动服务商设计有效的隐私保护技术以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启示,从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党玺  
金融隐私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日益受到世界关注。欧盟对金融隐私的综合保护模式,代表了世界最高的保护水平;美国对金融隐私的分业保护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两种保护模式分别与其特殊的保护理念、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借鉴意义非常大。文章在比较分析这两种金融隐私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隐私保护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百灵  万璐璐  李延晖  
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利用的现象日趋严重,隐私保护问题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隐私政策的隐私保护是一种按照既定的授权与约束规则,合法地使用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方法。文章对有关隐私政策的隐私保护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与介绍,从隐私政策相关的实证研究、隐私政策的语法语义描述与分析、隐私政策协商与实践等角度归纳和分析了基于隐私政策的隐私保护研究的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融  
个人信息权的确立彰显了国家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然而囿于原有的立法思维,新确立的个人信息权仍被定位为人格权。虽然不可否认个人信息承载着人格利益,但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关系来看,其中的人格利益与隐私权客体几近一致。人格利益保护功能上的重叠,将容易造成两种权利在司法适用中的困境。与此同时,在个人信息财产价值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人格权化的个人信息权不仅会给传统人格权理论带来解释困境,而且信息主体的财产利益也难以得到充分维护。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修订中,应将个人信息权定位为财产权,这样才符合平等、公正以及民法本质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理论解释与司法适用的困境,最终信息主体的合法利益也才得以全面保障。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玉林  裴毅  
读者的信息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收集了其信息,并有可能对其造成侵害。图书馆应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相关制度、采取技术防范、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来保护读者的信息隐私权。参考文献13。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芳  仲伟俊  张玉林  翁莉  
文章从信息组织(IOs)的数据流程建立了一个数据隐私保护系统的一般结构,对该结构每个层次采用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IOs决策者的角度,提出了数据有效性与数据风险性决策理论模型,对该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与约束条件进行了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