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8)
- 2023(18943)
- 2022(15886)
- 2021(14710)
- 2020(12370)
- 2019(27831)
- 2018(27575)
- 2017(52508)
- 2016(28710)
- 2015(31883)
- 2014(31453)
- 2013(31389)
- 2012(29024)
- 2011(26156)
- 2010(26260)
- 2009(24297)
- 2008(24091)
- 2007(21418)
- 2006(19205)
- 2005(17325)
- 学科
- 济(120387)
- 经济(120253)
- 业(100144)
- 管理(92206)
- 企(87451)
- 企业(87451)
- 方法(50121)
- 数学(39918)
- 数学方法(39518)
- 农(36251)
- 业经(35106)
- 财(34172)
- 中国(32461)
- 地方(27159)
- 学(25701)
- 农业(25513)
- 务(24300)
- 财务(24228)
- 财务管理(24198)
- 企业财务(22990)
- 技术(22582)
- 制(22544)
- 贸(21858)
- 贸易(21841)
- 和(21631)
- 易(21160)
- 理论(20963)
- 环境(19240)
- 划(18404)
- 银(18264)
- 机构
- 学院(413391)
- 大学(411560)
- 管理(163787)
- 济(163390)
- 经济(159969)
- 研究(141254)
- 理学(140313)
- 理学院(138725)
- 管理学(136490)
- 管理学院(135742)
- 中国(107457)
- 科学(90412)
- 京(89386)
- 农(77660)
- 财(75643)
- 所(72771)
- 业大(66339)
- 研究所(66222)
- 中心(64041)
- 江(62929)
- 农业(61150)
- 财经(59984)
- 北京(56528)
- 经(54528)
- 范(53235)
- 师范(52601)
- 院(51209)
- 州(50765)
- 经济学(47632)
- 省(44794)
- 基金
- 项目(279457)
- 科学(218780)
- 基金(201883)
- 研究(199786)
- 家(178376)
- 国家(176795)
- 科学基金(151054)
- 社会(125087)
- 社会科(118467)
- 社会科学(118436)
- 省(110447)
- 基金项目(107685)
- 自然(100423)
- 自然科(98055)
- 自然科学(98026)
- 自然科学基金(96299)
- 划(92805)
- 教育(89677)
- 资助(82287)
- 编号(81090)
- 成果(64745)
- 重点(62766)
- 发(62619)
- 部(59848)
- 创(59418)
- 课题(55375)
- 创新(54971)
- 科研(53827)
- 业(52876)
- 计划(51833)
- 期刊
- 济(185694)
- 经济(185694)
- 研究(119878)
- 中国(81017)
- 学报(71056)
- 农(71002)
- 科学(63744)
- 管理(62984)
- 财(59136)
- 大学(52344)
- 学学(49535)
- 农业(48770)
- 教育(41841)
- 融(36819)
- 金融(36819)
- 技术(35081)
- 业经(33238)
- 财经(29218)
- 经济研究(28660)
- 业(27427)
- 经(25025)
- 问题(24308)
- 图书(22712)
- 科技(21181)
- 技术经济(21180)
- 版(19893)
- 现代(19535)
- 理论(19416)
- 商业(19246)
- 资源(18972)
共检索到618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琦 田喜辉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征信业的合法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推动征信业既有业务模式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征信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深入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法》重要条款和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业现状,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组织机制、授权环节、操作流程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风险防控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2017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会于2017年4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和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实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期我们特撷取部分嘉宾的演作为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2017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会于2017年4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和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实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期我们特撷取部分嘉宾的演作为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禹衡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强化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有助于解决现有征信合规体系的处理模式运转不畅、监管制度存在纰漏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促使征信合规体系整体升级,首先是将个人信用信息归纳为个人敏感信息,并对其严格保护;其次是优化征信处理原则,相较之前参照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增添了合法诚信原则与公开透明原则;最后是针对自动化决策和公共场所采集个人信用信息两种场景,调整处理模式,利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来消弭新技术风险。在征信合规体系监管层面:一方面需要参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统筹兼顾的三级监管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专门监管扩展至统筹监管和基层监管;另一方面要强化对跨境个人信用信息传输的监管,构建跨境征信合规实质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爱民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调整发生在信息主体和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在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因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地位和性质,是制定科学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理论前提。个人信息保护法属于着眼于问题和目的的独立部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既调整私的关系,也调整公的关系,是公私混合的领域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信息主体的权益,既包括私人生活中的权利,也包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属于权利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均采用制定法形式,它的公法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其私法规范也有大量的强制性规范,不容当事人任意创设与变更,因此又属于强行法。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部门法 权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海应 蒲舟军
法律保护缺乏已成为我国征信业长远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义务的约束,我国信用征信业的运营成本比征信法律较为完备国家的同行相对较低。而该低成本恰是以侵犯公民隐私权而导致的社会高成本换来的,这种外部不经济使个人信用征信业获得较大利益而社会为此付出了额外成本。而且,这种低成本对外资也更具吸引力,并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罗娇
文章采用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各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路径及其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困境,认为以财产权、人格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信息自决权、形象权、被遗忘权等单一权利路径,均难以妥善解决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建议突破单一权利路径,以"信息控制"为核心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决定、保密、访问、更正、删除、传输、封锁等权利,并建立数据管理政策、利用技术手段落实个人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锦宁 南士敬
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征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违规采集、信息滥用、数据垄断等问题,个人信息保护受到了挑战。秉承“客观中立、包容审慎”的原则,在分析互联网征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业务特征、潜在风险和信息保护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科技监管、严肃监管规则、坚持审慎性原则、建立数据确权机制等互联网背景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青 黄圆圆
针对即将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用户信息的保护,根据基本立法原则,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侵害用户信息安全的行为,总结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所涉及的用户信息收集、分析利用、存储传播等过程的影响,并从立法保护、机制改革、技术改进等方面探讨了适用的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者鹏
未成年读者具有特殊的身份信息风险、痕迹信息风险、账户信息风险和服务信息风险,需要对其个人信息加以专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处理的规则层面。目前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多元主体不协调、相关实践缺乏等瓶颈,需要在相关政策中构建区分保护、协作保护的规则,并加强行业引导、开展系统教育、探索规范流程,以确立政策实践的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时东 杨晖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从法律上提出了个人信息的可携带权,赋予公民自主支配个人信息的权利。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权利,关系到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和数字经济业态健康发展。
关键词:
控制者 征信机构 个人信息保护法 征信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海应 蒲舟军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通过采集、披露和使用个人信息,在有效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险。在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却仍然空白。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征信体系下个人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机制,将个人信息置于法律的切实保护之下。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征信体系 制度构建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期刊] 征信
[作者]
邰志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强化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其中“撤回同意”规则对征信业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把握“撤回同意”规则的意义,分析该规则在实际执行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对征信业合规的影响,从强化顶层设计、征信合规、培训宣传、多方合作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使“撤回同意”规则能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主体的利益,提升征信业务合规水平。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征信 撤回同意 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翱宇
当前我国学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机制关注严重不足,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性进展。考察“亚太地区最强的个人资料保护法”——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可知,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机制主要涵括四个方面:个人信息跨境转移的法律规管机制;个人信息互联的法律规管机制;个人信息处理的通知与许可机制;个人信息违法处理的法律责任体系机制。面向未来,我国内地宜参考澳门经验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机制予以积极规范。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特别机制 澳门 跨境转移 互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