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3)
2023(2336)
2022(2063)
2021(1894)
2020(1642)
2019(3648)
2018(3728)
2017(6824)
2016(3990)
2015(4532)
2014(4562)
2013(4438)
2012(4245)
2011(3883)
2010(4216)
2009(3988)
2008(4130)
2007(4040)
2006(3819)
2005(3749)
作者
(11079)
(9162)
(9024)
(8775)
(6035)
(4424)
(4184)
(3554)
(3446)
(3433)
(3143)
(3099)
(3070)
(3057)
(2972)
(2870)
(2782)
(2712)
(2686)
(2674)
(2486)
(2271)
(2247)
(2199)
(2194)
(2119)
(2101)
(2093)
(1857)
(1855)
学科
(14511)
经济(14487)
(14389)
管理(13897)
(13164)
企业(13164)
中国(5217)
(4996)
(4850)
业经(4432)
地方(4370)
(4152)
(3939)
方法(3720)
(3691)
银行(3691)
(3542)
(3487)
理论(3276)
经营(3195)
农业(3131)
(3129)
教育(3123)
贸易(3123)
(3049)
技术(2993)
(2832)
计划(2800)
(2788)
制度(2763)
机构
学院(55327)
大学(54768)
管理(21417)
(20914)
经济(20242)
研究(18775)
理学(17262)
理学院(17056)
管理学(16804)
管理学院(16661)
中国(15706)
(12151)
(11331)
(11319)
科学(9959)
中心(9336)
(9054)
(8941)
(8443)
师范(8390)
财经(8192)
北京(7965)
研究所(7804)
(7381)
(7161)
(7011)
(6878)
技术(6573)
(6521)
师范大学(6478)
基金
项目(29427)
研究(23965)
科学(23165)
基金(20287)
(16741)
国家(16551)
社会(14353)
科学基金(14334)
社会科(13588)
社会科学(13585)
教育(11871)
(11746)
编号(10949)
成果(10156)
基金项目(9902)
(9876)
自然(8679)
资助(8657)
自然科(8483)
自然科学(8482)
自然科学基金(8343)
课题(8239)
(7084)
项目编号(6784)
重点(6655)
(6584)
(6505)
(6470)
规划(6224)
(6002)
期刊
(30114)
经济(30114)
研究(20007)
中国(15009)
教育(10820)
管理(10518)
(9285)
(8121)
金融(8121)
(7203)
科学(6562)
学报(6058)
技术(5546)
图书(5532)
业经(5430)
大学(4952)
书馆(4439)
图书馆(4439)
农业(4291)
财经(4198)
学学(4154)
经济研究(3945)
(3943)
论坛(3943)
问题(3741)
(3693)
(3626)
国际(3220)
职业(3119)
现代(3114)
共检索到10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显斌  
《七略》、《别录》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主持校书活动的重要成果,历来学者对二目多有研究,但是对于二目的编撰者和成书先后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从二目编撰过程和分类继承的角度考辨《别录》成书当在《七略》之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东观汉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史书。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之考证,说明该书的编撰分为初创、续修、再续、成书四个时期。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胡笳  
[目的/意义]考察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确定章太炎增补与删削的具体佚文条目,揭示其《七略别录佚文徵》的学术贡献。[方法/过程]重新界定佚文条目的确认原则,逐条梳理章太炎对马氏佚文的增补与删省,改变“马国翰辑本佚文90条,章太炎辑本佚文108条”的笼统认识;并在与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姚振宗《快阁师石山房丛书》的比较中,分析各家辑本的得失,突出章太炎辑本的学术成就。[结果/结论]章太炎以一己之力、历时半载,增补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41条,删除18条。章氏之增删有助于复原《别录》《七略》的原始面貌,对于重新认识号称“佳本”的姚振宗辑本亦有参考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玲  
通过对东莞古籍编辑情况的描述和总结,分析了东莞古籍编撰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四位著名的古籍编辑家及其代表著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马刘凤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目编撰成就斐然。论文从图书典藏、版本学和单书目录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背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房亮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景文  
文章梳理了刘氏父子的治经理念,重点分析了《别录》、《七略》编纂中发散出的古文经学思想,及蕴含的浓厚的古文经治学方略与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刘氏父子在古文经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之  
是杜参还是富参——《七略》、《别录》研究一得曹之ABSTRACTInthestudiesofQiLueandBieLu,researcherssinceTangDynastyhavemistakenlyregardedDuCanasoneofthec...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集录"是南北朝时期指称集部层面文章著述的重要概念,经辨析,"集录"具有集子的篇目及正文内容和文集的叙录两层含义,从而补充了余嘉锡对于"集录"的解释,借此亦有助于管窥六朝文集的编纂,包括文集在南北朝已发展为独立的部类,使得史传不再具有保存文章的载体功能;随着文集的大量出现而产生叙录之作,"集录"即文集叙录的省称,与集序、叙录具有相近的文本功能。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赟玥  王东芝  
阐述志书编撰的意义和作用,介绍资料搜集与志书撰写的基本原则,分析志书的架构,最后总结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校志编撰过程中的具体举措与经验,主要重视意识提升、人力支持、档案管理、多元表述、交流学习等,以期为志书编撰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红军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人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一、《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蔡升元等辑清康熙51年-52年内府刻本。二、《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轶伦  
《新唐书·宰相表》以年表形式记载唐代宰辅的拜罢迁转,是考察相关问题的重要史料。但我们对读《宰相表》与《新唐书·本纪》,可以发现前者缺乏严格的编纂体例,其在人物姓名、入相后官职迁转及年代的书写体例方面均存在相当的淆乱之处。我们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宰相表》的作者究竟是谁有关。在《新唐书》四部史表中,唯独《宰相表》的著作权归属存在争议,而通过辨析《宰相表》自身记载及《春明退朝录》"方镇百官表"五字的所指,可以确知《宰相表》为梅尧臣所撰。且由于梅氏晚年方入局修书,书成不久即离世,迫于时限,因而仅完成了相关史料的排比,未及后续的修饰与检核,故导致《宰相表》在编纂体例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前贤考订所得《宰相表》诸多"讹误",实为其先天之缺陷,非《新唐书》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脱衍倒——这是本文研究主要实践意义之所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心灵  
两晋继承曹魏图书编撰机构设置而稍有改变。专业图书整理编撰机构主要是秘书监、著作省。晋武帝时期,秘书归中书省统辖,秘书著作局单独存在。晋惠帝以后,主要图书整理编撰机构为秘书监,下设秘书丞、秘书郎,并统著作省。著作省下设著作郎、著作佐郎,主要负责国史的编撰。除专业图书整理编撰机构外,相关的辅助机构还有中书监、中书令、御史中丞、散骑常侍、侍中、散骑侍郎等。太子洗马与王之文学、典书令等也参与了图书整理工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舒宪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2009~2012)4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第一期(2011~2013)17种、"神话历史丛书"(2011~2015)9种,是笔者与学界共同推进的神话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表明,神话不是现代学科体制中的文学学科,而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而当代语境中神话学的冷落,与五千年神话大国的身份完全无法匹配。究其原因,和当下高等教育从业者自身的知识缺陷有直接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和更多的专业工作者应充分重视神话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人文基础性意义和知识创新潜力,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更多师资面向未来,开设出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神话创意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