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1)
- 2023(5946)
- 2022(4376)
- 2021(3971)
- 2020(2871)
- 2019(6625)
- 2018(6709)
- 2017(12358)
- 2016(6669)
- 2015(7649)
- 2014(7926)
- 2013(7528)
- 2012(6612)
- 2011(6111)
- 2010(6023)
- 2009(5494)
- 2008(5652)
- 2007(5097)
- 2006(4774)
- 2005(4741)
- 学科
- 济(28423)
- 经济(28401)
- 银(16756)
- 银行(16610)
- 行(15399)
- 管理(14311)
- 业(14259)
- 制(13196)
- 企(11178)
- 企业(11178)
- 方法(11080)
- 中国(10596)
- 数学(9708)
- 数学方法(9674)
- 融(9535)
- 金融(9535)
- 业务(9513)
- 度(8941)
- 制度(8939)
- 银行制(8298)
- 农(7988)
- 业经(7651)
- 地方(5827)
- 贸(5582)
- 贸易(5572)
- 易(5443)
- 体(5369)
- 农业(5214)
- 财(5157)
- 发(5021)
- 机构
- 大学(93408)
- 学院(91979)
- 济(40820)
- 经济(39921)
- 中国(35136)
- 研究(33125)
- 管理(31940)
- 理学(26011)
- 理学院(25706)
- 管理学(25267)
- 管理学院(25114)
- 银(21817)
- 银行(20994)
- 财(20863)
- 京(20019)
- 行(19444)
- 科学(17864)
- 中心(16652)
- 所(16386)
- 财经(16346)
- 农(15436)
- 江(15016)
- 经(14932)
- 融(14864)
- 研究所(14664)
- 金融(14646)
- 经济学(14228)
- 经济学院(12865)
- 州(12784)
- 北京(12697)
- 基金
- 项目(56664)
- 科学(44808)
- 研究(41992)
- 基金(41948)
- 家(36072)
- 国家(35799)
- 科学基金(30852)
- 社会(28049)
- 社会科(26683)
- 社会科学(26674)
- 基金项目(21580)
- 省(20809)
- 教育(19230)
- 自然(18557)
- 自然科(18160)
- 自然科学(18158)
- 自然科学基金(17861)
- 划(17568)
- 资助(17072)
- 编号(16829)
- 成果(14176)
- 重点(13076)
- 部(12564)
- 发(12325)
- 国家社会(12240)
- 课题(11839)
- 创(11291)
- 性(11229)
- 教育部(11121)
- 大学(10754)
共检索到15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召会
此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变革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研究"(17CZS019)的成果,曾获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入选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学术文库"。货币金融问题是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难点问题。其中,明代的货币转型问题是学界十分关切的学术问题,在中国金融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书为我们解读明代货币白银化与货币转型问题提供了新的看法。该书将明代的货币转型置于元明长时段变迁视野中考察,认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后有着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邱永志
自宋至明时期,中国的货币流通史接连经历了"铜钱时代""纸币时代""白银时代"三大阶段。货币转型背后是时代的变革,尤其是宋至明时期国家立国形态、社会经济结构、财政货币制度等方面俱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深度影响,乃至决定着货币制度、流通的演化路径。明代货币白银化便体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明中叶前后,白银逐步取代宝钞、铜钱成为主币。这种民间货币——白银与国家铸行货币——铜钱兼行,且民间货币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格局,呈现出复杂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明代货
关键词:
至明 框架分析 演化路径 宝钞 明中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万明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 ,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 ,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 ,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 4 2 7件 ,说明货币化过程源自民间社会 ,经过一个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 ,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为史界熟知的《明史·食货志》以正统初作为朝野广泛用银的说法不能成立 ,实际得到官方事实上的认可 ,是在成、弘以后。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 ,是市场萌发的过程 ,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
关键词:
白银 货币化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万明
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赋役改革;五是白银货币化与张居正财政改革。结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的前夜,白银货币化源自市场萌发,标志着古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多元变化,启动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市场连接,直接推动了日本银矿大开发和间接推动了美洲银矿大开发,中国不是被动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主动走向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勇松
由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至今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拖累全球进入增长泥潭,中国概莫能外。在此期间,来自房地产、汽车、快消等多个行业、标杆企业的数据、消息均表明,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步入具有高度竞争特征的中低速发展的白银时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平
本文从世界货币职能的视角,考察明代货币结构的变化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明代货币结构从单一的宝钞制度恢复到钱钞并用,最后形成以白银为价值基准和主导的银钱复合货币体系,是西方势力东来、东南沿海私人海上贸易发展使中国被动迈入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促成的。白银的世界货币性质使得纳入全球一体格局的明朝将白银内化为基准货币。当时的社会精英从货币主导权旁落的角度提出反对使用白银的主张,但未能阻挡东西方贸易交往的国际形势下货币形式的自然选择。白银货币的被动供给为明清社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世界货币 货币结构 白银货币 明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改革一条鞭法,白银正式成为中国主体货币,开启了白银中国时代。而在本世纪初,以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为中心,白银货币化与白银中国又成为探讨中国和西方世界先进和落后历史分岔的重要话题。中国白银货币地位形成的动因是什么,它对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改革一条鞭法,白银正式成为中国主体货币,开启了白银中国时代。而在本世纪初,以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为中心,白银货币化与白银中国又成为探讨中国和西方世界先进和落后历史分岔的重要话题。中国白银货币地位形成的动因是什么,它对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从6月15日到7月9日,A股市场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股灾。上证指数从5178.19点暴跌到3373.54点,暴跌1804.65点,跌幅高达34.85%。大量的个股股价被腰斩,部分创业板、中小板乃至主板的中小盘个股股价甚至被斩去了60%以上。投资者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不少投资者再一次对A股市场感到了失望。应该说,对于今年的这场股灾,管理层认识不足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格非
《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也是一部悲悯之书。从文字上看,《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徽宗时期,但细加考察,其人物活动基本上反映出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在反复阅读《金瓶梅》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如果不把《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前后全球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变革的背景中去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卫荣
中国白银货币化源于丝路贸易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白银货币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货币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吕底亚王国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就铸造并使用一种天然金银合金(electrum)的钱币,古巴比伦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也已使用银币。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年)开始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信、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文成
南宋末年李曾伯所撰《救蜀楮密奏》记载了宝祐二年(1254)四川钱引总量达到16亿贯、宋廷新发行银会2 800万贯导致的货币危机,提出了集中纸币发行权、以东南会子取代钱引、允许银会和东南会子跨区流通的救弊之策。其部分对策付诸实施后,川蜀地区行用了140多年的钱引为银会所取代。该文论及银会替代钱引的历史,反映了南宋末年纸币严重贬值、铁钱失去纸币准备金功能、纸币跨区流通趋势凸显等方面的情况,表明银两不仅取代铁钱成为川蜀新纸币——银会的价值基准,而且已成为钱引、银会、东南会子等纸币共同的价值标准,逐步成为多元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
关键词:
南宋 纸币 白银 价值标准 货币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卫荣
中国白银货币化源于丝路贸易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白银货币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货币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吕底亚王国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就铸造并使用一种天然金银合金(electrum)的钱币,古巴比伦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也已使用银币。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年)开始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信、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