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企(18)
- 企业(18)
- 业(17)
- 管理(13)
- 企业财务(12)
- 务(12)
- 财(12)
- 财务(12)
- 财务管理(12)
- 体(5)
- 体制(5)
- 制(5)
- 济(4)
- 经济(4)
- 数学(3)
- 数学方法(3)
- 方法(3)
- 业经(1)
- 企业经济(1)
- 决策(1)
- 国有(1)
- 国有企业(1)
- 技术(1)
- 技术管理(1)
- 收(1)
- 梨(1)
- 税(1)
- 税收(1)
- 策(1)
- 经营(1)
- 机构
- 学院(28)
- 大学(24)
- 理学(12)
- 理学院(12)
- 管理(12)
- 管理学(12)
- 管理学院(12)
- 济(11)
- 经济(11)
- 研究(8)
- 中心(7)
- 京(7)
- 中国(6)
- 州(6)
- 所(6)
- 北京(5)
- 学工(5)
- 工商(5)
- 工商管理(5)
- 技术(5)
- 研究所(5)
- 职业(5)
- 公司(4)
- 商学(4)
- 商学院(4)
- 技术学院(4)
- 研究中心(4)
- 科技(4)
- 经济学(4)
- 经济学院(4)
共检索到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丽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谋求与PE结构的合作,设立"PE+上市公司"模式并购基金。理论界掀起该模式的研究热潮,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合作过程、风险分析以及控制体系等方面,对企业异常收益方面的影响研究颇少。因此,本文基于事件窗口法对企业异常收益受该模式的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企业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时间窗口法 异常收益 “PE+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娜
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益活跃,投资创新也随之而来,"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创新而成。大康牧业作为首家与PE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分析"PE+上市公司"合作模式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晰此种投资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此种投资模式的监管提供思路。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市值管理 信息披露 内幕交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娜
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益活跃,投资创新也随之而来,"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创新而成。大康牧业作为首家与PE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分析"PE+上市公司"合作模式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晰此种投资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此种投资模式的监管提供思路。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市值管理 信息披露 内幕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重
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客观上造就了由市场自发形成并受适度规范的金融投融资工具和机制——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简称Pe)。Pe的兴起和发展从来都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要求。近年来,在优化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背景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交易1.45万亿元,远超iPO和再融资总金额4834亿元,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存量资源调整和整合的重要平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黎文飞 唐清泉
不同于已有文献以IPO为场景研究VC/PE对IPO公司中介机构选择的影响,以并购退出的场景研究作为标的方股东的VC/PE是否会影响并购资产评估机构的选择。研究发现:并购重组有VC/PE参股的标的时,双方更可能聘请高质量的资产评估机构,特别是当并购方缺乏并购经验和标的方的信息环境较差时,聘请高质量资产评估机构的可能性更高;在关联并购情况下,为减少市场对并购方可能与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的担忧,同时向市场释放出并购交易价格是公允、客观的信号,并购重组有VC/PE参股的标的时,聘请高质量资产评估机构的可能性更高。进一步的补充性检验显示,聘请高质量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建波
从2011年起"PE+上市公司"合作投资模式悄然兴起并持续繁荣,但上市公司和PE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对企业财务数据及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华泰瑞联基金和温鼎基金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和PE机构对并购基金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揭示了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为"PE+上市公司"合作投资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PE机构 并购基金 会计处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秦华 何理
关于PE①持股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试图给出各自的解释。目前理论界主要提出逆向选择、认证效应、监督效应和逐名效应四种理论模型来解释PE在上市企业中的作用,但截至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截止2011年12月31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例,结合我国独特的资本市场背景,对以上四种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不存在逆向选择效应和监督效应,认证效应部分得到了验证,逐名效应基本得以验证。将PE按照成立年限进一步分为新成立组和成熟组进行研究预测,结论是:随着我国PE市场的发展和成熟,PE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增值服务"将逐步显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娟 刘果 鲍吉
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3月8日(解禁政策变动日)间上市的291家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面板数据及IPO时的截面数据,针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与NON-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与各种创业投资特征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上市公司并没有聘用更好的中介机构,有无创投支持及主创投资质(类型)与抑价率并没有显著关系,创投实力、持股比例、创投派驻董监事人数等的增加均不能降低抑价率,创投支持公司聘用的保荐商实力也低于未支持公司。外资创投的进入会明显提升抑价率,而创投持股家数的增多会降低抑价率。
关键词:
IPO抑价 创业板 创业投资 券商直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嵩 张涤新
在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及市场价值三类多重关联关系下,研究了我国PE/VC持股对公司财务风险影响的多重传导效应。实证检验表明:我国PE/VC的介入会加剧其持股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危机,且在该影响过程中,资本结构波动和市场价值波动会增加公司财务风险,而股权结构波动可抑制公司财务风险发生。同时,股权结构波动的遮掩效应最为显著,资本结构波动次之,而市场价值波动的遮掩效应最弱。此外,这三类潜变量在该影响过程中的多重传导效应存在上市板块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大广 何小锋
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管理层收购案例,MBO在我国的发展及现实存在的管理层筹资难、政策风险大、监管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运用PE模式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方案,并将社保基金引入其中,合理运用PE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解决多方利益纠葛问题。该模式将行政约束转化为经济约束,激励利益相关方主动推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从而帮助国企管理层完成收购并且获得相应报酬,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国有企业利益的全民共享。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管理层收购 私募股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兢 郑楠楠
当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希望借助产业资本完善产业链,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在此背景下,结合医药上市公司博雅生物案例,探讨"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全过程。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设立"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价值、提高企业价值和财务绩效。但是,上市公司应明确基金设立的投资方向、降低基金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注重基金的运作过程并激发并购基金的创新力,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陆正华 谢敏婷
通过分析爱尔眼科"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案例,揭示上市公司在战略驱动下运用该类型并购基金在体外进行业绩培育,再适时并入上市公司的精细化运作过程,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相对应的价值创造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与PE目标趋同、优势互补下的有效合作是前提,围绕上市公司战略进行投资、成功提前整合和适时并入上市公司体内是价值创造的关键过程。通过持续恰当的信息披露进行价值传递,最终推动公司价值创造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拓展并购基金相关理论,为上市公司围绕自身战略,有效地运用"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打通投融资渠道、培育业绩并进行市值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瑞军
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具有并购效率高、协同效应明显以及退出渠道锁定等优势。为了实现自身的产业化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PE成立并购基金,但由于立法监管空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等原因,"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也存在多重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对"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面临的多重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其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其他"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牟仁艳 程杰
一、引言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简称PE)投资,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广义上的PE投资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进行的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本文所指的PE为广义上的PE,主要指在公司未上市前,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兰菊萍 庞红学
本文以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资本市场中所有的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托宾Q值方法,从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角度,通过实证考察分析PE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PE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创业板公司中没有得到体现。本文认为,PE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而创业板市场的不成熟则限制了PE参与有效性的体现。目前中国的PE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从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市场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中国PE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