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0)
2023(13380)
2022(11638)
2021(10766)
2020(9016)
2019(20620)
2018(20282)
2017(39122)
2016(21523)
2015(23857)
2014(23708)
2013(23513)
2012(21291)
2011(19290)
2010(19111)
2009(17130)
2008(16593)
2007(14139)
2006(12173)
2005(10247)
作者
(64548)
(53512)
(53174)
(50537)
(34145)
(25828)
(24037)
(21167)
(20506)
(18830)
(18302)
(18077)
(17002)
(16688)
(16512)
(16508)
(16295)
(15937)
(15341)
(15144)
(13612)
(12956)
(12772)
(12154)
(12010)
(11895)
(11760)
(11650)
(10848)
(10767)
学科
(83157)
经济(83060)
管理(59378)
(56152)
(45526)
企业(45526)
方法(39860)
数学(34981)
数学方法(34642)
中国(23407)
(22139)
(19748)
(19628)
地方(18150)
业经(18007)
(15534)
贸易(15530)
农业(15183)
(15019)
环境(14002)
理论(13459)
技术(13257)
(13113)
(12755)
(12563)
财务(12499)
财务管理(12482)
企业财务(11827)
(11566)
(11320)
机构
大学(305850)
学院(302995)
管理(121065)
(116211)
经济(113616)
理学(106579)
理学院(105301)
管理学(103417)
研究(102895)
管理学院(102870)
中国(72347)
科学(68511)
(64941)
(57300)
业大(52730)
(52431)
(49110)
研究所(48704)
中心(45709)
农业(45694)
(41916)
财经(40961)
北京(40262)
(39952)
师范(39452)
(37449)
(37389)
(34767)
经济学(34266)
师范大学(32219)
基金
项目(221025)
科学(172489)
基金(160395)
研究(153699)
(142861)
国家(141707)
科学基金(120766)
社会(96592)
社会科(91536)
社会科学(91509)
基金项目(86849)
(86815)
自然(82004)
自然科(80115)
自然科学(80092)
自然科学基金(78647)
(74069)
教育(69872)
资助(65157)
编号(61159)
重点(49487)
成果(47620)
(47455)
(46583)
(45924)
创新(42888)
科研(42877)
计划(42582)
课题(41991)
大学(40187)
期刊
(118298)
经济(118298)
研究(84120)
学报(57104)
中国(51622)
(50565)
科学(49754)
大学(41725)
管理(40638)
学学(39651)
农业(35073)
(34756)
教育(30145)
技术(23425)
(21227)
金融(21227)
业经(19899)
经济研究(19197)
财经(18990)
(17772)
问题(17253)
科技(16628)
(16147)
业大(15858)
图书(15748)
(15391)
理论(14231)
资源(14084)
技术经济(13914)
现代(13420)
共检索到418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潇  陈新造  
本文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的居留意愿表现特征,实证研究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鲜明的分类结构特征,总体上倾向于"没想好"这一选项,其中已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留居意愿;婚姻、教育程度、收入支出比、职业身份、就业身份等变量指标对"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居留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潇  陈新造  
本文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的居留意愿表现特征,实证研究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鲜明的分类结构特征,总体上倾向于"没想好"这一选项,其中已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留居意愿;婚姻、教育程度、收入支出比、职业身份、就业身份等变量指标对"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居留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清华  周颖萱  
基于2016—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验证了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区域差异,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不改,长期居留意愿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的特点,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华东和东北地区始终是“热点”城市集聚区。从城市包容度、社会融入能力和家庭特征三方面分析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社会融入能力最为重要,其中已婚率、受教育程度、流入地已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更高的跨省流动比例则会降低长期居留意愿。城市包容度的重要性有限,但医疗公共服务的正向影响增强,平均工资收入和住房支出两大经济因素亦开始凸显重要性。家庭特征始终是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决策的一大因素,符合新经济迁移理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欣玲  彭小兵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引发全国人才大战,如何留才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使用logistic模型首次通过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检验中国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稳健性结果表明:随着学历提升,流动人才居留意愿逐步突破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及城市特征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婚姻、户籍地等个人特征,流动范围、家庭月收入与房价比等流动特征、城市特征对专科、本科人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生人才居留仅受工资、流入地同住家庭成员数的影响。为此,应重点吸引高居留意愿流动人才、提高流动人才工资水平、协助流动人才家庭安置、制定流动人才分层沟通策略、打造流动人才宜居城市环境、缓解流动人才住房负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英姿  赵玉港  胡亚琪  
将老年流动人口视为同质性群体易忽视其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从社会融合视角,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将老年流动人口进行分类,分为积极融合型和消极融合型。不同类型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积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居留"。对比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发现消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与全样本对比,潜在类别划分后的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个人特征影响显著。针对较高的社会融入需求和不同的居留意愿,应统筹做好老年流动人口户籍需求和住房保障,积极推进老年流动人口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医疗卫生保障质量,开展老年流动人口示范街区建设,提高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燕萍  梁燕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对任何城市都至关重要。通过知乎、微信社交平台和地方城市生活网络平台,收集40个城市1 787名人才关于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原因叙述的记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发现:①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体城市情感/契合、生存、亲友、政府、城市、个体能力与机缘七大类,不同区域城市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②人才城市居留意愿是直接影响居留行为产生的重要前因,但居留意愿并不必然产生居留行为,个体情感/契合因素、机缘因素仅影响居留意愿或居留行为;③居留行为可以通过个体情感/契合因素进一步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该研究从人力资源与人才需求角度丰富了人口迁移理论,可为现代城市解决人才吸引留用问题、获取人才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玉萍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法对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并采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的"两步法"估计框架,实证检验了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好,但政治参与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差,且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可行能力不仅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当前居留选择有显著影响,亦是流动人口在进行居留时限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黎莉  
解决新市民在流入地的住房问题,增强新市民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有利于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基于201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新市民在流入地的租住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租住在保障房里的新市民比没有租住保障房的新市民更愿意居留在流入地;以整租方式租赁住房的新市民比与他人合租的新市民有更强烈的居留意愿;租住房屋拥有独立厨卫的新市民居留意愿高于无独立厨卫的新市民;流入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新市民居留意愿低于流入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市民;租金占家庭其他支出的比例越低,居留意愿越高。因此,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为新市民提供租赁型保障房,顺应家庭式迁移趋势完善租赁型保障房设计建设标准,加强对租赁住房租金的监测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CMDS),研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增加个体稳定就业概率和同乡集聚效应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流动人口中存在差异,相比于中等技能流动人口,低技能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鹏鑫  朱妮娜  何金廖  胡浩  曾刚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流动人才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基于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城市舒适性理论,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以上海-池州线为界,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受其自身特征和流入地城市舒适性的共同影响,且城市舒适性表现为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实了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流动人才居留意愿方面的适用性;不同类型舒适性对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雪  魏洪英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究表明: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普遍增强个体留城意愿的同时,以大学专科学历为界限,高学历者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居留意愿。收入水平的增加显著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居留意愿,以6000元收入水平为分界点,表现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远大于中低收入者。在追加了住房支出变量后,发现伴随着住房支出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