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0)
2023(16183)
2022(14309)
2021(13541)
2020(11572)
2019(26860)
2018(26801)
2017(51346)
2016(28409)
2015(32751)
2014(32979)
2013(32180)
2012(29569)
2011(26744)
2010(26715)
2009(24326)
2008(23875)
2007(21196)
2006(17966)
2005(15507)
作者
(82934)
(69205)
(68855)
(65766)
(43930)
(33584)
(31497)
(27476)
(26229)
(24607)
(23569)
(23197)
(21871)
(21712)
(21534)
(21511)
(21200)
(20536)
(19892)
(19839)
(17281)
(16914)
(16889)
(15765)
(15553)
(15543)
(15383)
(15323)
(13992)
(13858)
学科
(110736)
经济(110613)
管理(80389)
(75562)
(62908)
企业(62908)
方法(56853)
数学(49965)
数学方法(49245)
(29326)
(28763)
中国(27691)
(26335)
业经(23268)
地方(21566)
(19945)
贸易(19939)
理论(19765)
农业(19559)
(19318)
(19075)
财务(18990)
财务管理(18946)
(18546)
企业财务(17919)
(17631)
技术(16827)
环境(16797)
教育(16146)
(15488)
机构
大学(408451)
学院(403408)
管理(159143)
(153540)
经济(149990)
理学(139096)
理学院(137426)
管理学(134537)
管理学院(133817)
研究(131288)
中国(95307)
(86384)
科学(85880)
(69068)
(68264)
(66658)
业大(64220)
研究所(61395)
中心(60660)
(58641)
财经(56605)
(55593)
师范(55042)
北京(54224)
农业(53968)
(51409)
(47821)
(47522)
经济学(45436)
师范大学(44532)
基金
项目(280901)
科学(219890)
基金(202556)
研究(201240)
(177217)
国家(175772)
科学基金(150672)
社会(123597)
社会科(116975)
社会科学(116942)
(110939)
基金项目(108276)
自然(101336)
自然科(98982)
自然科学(98954)
自然科学基金(97156)
教育(94965)
(93935)
资助(84357)
编号(82833)
成果(67072)
重点(63125)
(61675)
(58512)
(57617)
课题(57450)
科研(54808)
创新(53678)
大学(53617)
教育部(52377)
期刊
(159489)
经济(159489)
研究(113548)
中国(72659)
学报(68346)
科学(61301)
(60113)
管理(54603)
(53057)
大学(51784)
教育(51241)
学学(47788)
农业(41687)
技术(35905)
(28455)
金融(28455)
业经(26722)
财经(26707)
经济研究(25179)
(22678)
图书(22048)
(21738)
问题(21025)
(19764)
技术经济(19634)
科技(19452)
统计(19402)
理论(18904)
资源(18740)
(17653)
共检索到569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澍  
借鉴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国内10所不同类型重点高校的"90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活动日志调查,发现大学生日常行为具有主体时间的规律性、时间节律的滞后性、时间分配的多元性和自主时间的随意性等时间特征,以及主体空间的一致性、起居空间的依赖性、闲暇空间的分散性等空间特征。优化大学生时空间行为,需要打造人性化校园环境,改善起居空间,增加教育时间的弹性,提高运动场馆的时空可达性,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指导学生理性驾驭闲暇时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芳艳  
潜道德是相对于明道德、显道德而言的,正如潜规则与明规则、显规则的关系。吴思先生在其《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潜规则"的概念。又在其《血酬定律》中对"潜规则"做了明确的定义: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如此,大学生的潜道德可以理解为隐藏在正式道德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彦威  
行为地理学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大热点。时代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文章探讨行为地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强调微观个体行为与整体社会的结合、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的结合、定量研究与质性分析的结合等,并试图提出一个行为研究的整体性框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喻宏伟  周东波  徐雯慧  余雅滢  王小梅  涂悦  
当前大学生校园日常行为预测与挖掘研究中,一般采用统计、聚类、关联关系等浅层挖掘和学习算法,对学生校园行为的时序性、空间位置及其相关性缺乏深层与高阶应用分析。该文基于时空图网络结构,提出考虑校园活动时间序列与层次相关性和空间语义特征相关的多片段语义时空图卷积网络(MFSTGCN)模型。通过构建大学生校园行为数据集并进行实验,该模型达到了90.4%行为预测准确率,优于典型预测模型。最后,以学生个体成长监测为目标,预警日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挖掘学生行为习惯等高阶信息,为构建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悦  王德  
行为地理学围绕空间与行为间的关系这一学科核心,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议题,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论文首先对行为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跨学科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移动性规划与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3个方面阐述行为地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试图探讨行为主义思想对于地理学和相邻学科产生的影响,厘清围绕行为地理学开展应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脉络,进一步推进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发展,探索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军民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入学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不到位。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和推动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纠正、评比等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鲁大铭  
自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革命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启了微观个体视角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具备典型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对微观人地关系的探索仍然存在不足,理论上呈现宏观和微观尺度割裂的态势,已经成为限制微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主要障碍。因此,论文在总结当今行为地理学方法论进展的基础上,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区域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不同理论思潮下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宏观和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差异,认为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具有探索微观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可通过建立与其他研究范式的接口,立足人地关系研究微观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重构微观研究的人地观与方法论,并搭建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研究范式,以期为行为地理学和微观人地关系的发展给予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塔娜  柴彦威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人地关系的深入阐释而在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缺少关于行为地理学学科框架的系统界定,对于行为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独特性和学科分工的讨论尚不够深入,这既不利于人文地理学其他子学科的研究者正确认识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为地理学者之间凝聚共识、构建学术共同体。恰逢中国行为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论文尝试进一步厘清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在回应当前行为地理学面临的一些学科属性和理论路径选择方面的困惑的基础上,指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拓展路径。行为地理学兼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理解人地关系的个体视角、主观视角和过程视角;未来行为地理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尺度理论推动微观尺度研究与宏观尺度研究的对话整合,进一步拓展对行为的心理机制解释和相关因果机制的检验,并立足中国的地理背景加强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价值。期待更多学者积极投身行为地理学研究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刚  陈兰芳  赵红霞  王多宏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在几次大起大落中对它的批判和质疑声音也从未间断。论文在对国内外行为地理学研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从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转向是其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在充分认识空间结构既是人类创造、又是个人行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物质(社区和城市)与非物质(行为)空间,从融汇行为地理与反向物流的回收行为角度,深入阐释城市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过程机理和互动机制,进而探索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洞悉行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尹小红  
认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在梳理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网络环境下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予以验证。分析广州地区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级别和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日常生活信息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澍  杨绍珍  秦丽君  
借鉴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分别进行了活动日志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时空间行为存在着"90后"大学生的共同特征:作息时间滞后,时间分配多元,周末时间随意以及对宿舍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时空间行为呈现出独特性:时间特征上,课余时间较多,主要用于睡觉,其次为个人卫生、路边小吃等,进行自习和运动的时间较少,社会实践较多;空间特征上,在宿舍活动较多,在教室、图书馆活动较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较为随意和多样,学习动力有待激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  李斌  
受市场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多元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必须树立以学生权利为本的理念,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程序,构建学生日常工作契约化管理模式,重视自律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融合,强化教育和惩处力度,加快推进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法制化进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德  
在流动性社会与转型城市背景下,人地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受到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乡行为空间研究意义重大,对个体微观行为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较为全面地解释社会问题的本质,这也是空间规划与管理政策实施的基础。行为地理学从微观层面理解地理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本化、社会化、微观化以及时空整合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因此,对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全面论述具有极高的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文华  卢明华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日常活动以学习为主,其他活动受到学校作息表的影响。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其他居民有着很大的区别。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原始数据,探究大学生学习、购物、娱乐等日常活动的时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周一到周五,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日常活动的行为模式、时间节奏和时间分配差异不大;周六和周日,日常活动类型更加多样,京籍学生时间分配以上网、购物娱乐、兼职为主,非京籍学生以上网、兼职、自习为主。在空间上,周一到周五,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活动空间基本上都以学校为活动中心;周六和周日,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扩大,非京籍学生日常活动仍以学校为中心,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