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
- 2023(1905)
- 2022(1852)
- 2021(1788)
- 2020(1702)
- 2019(3714)
- 2018(3787)
- 2017(7111)
- 2016(4140)
- 2015(4824)
- 2014(5066)
- 2013(5060)
- 2012(4862)
- 2011(4498)
- 2010(4953)
- 2009(4558)
- 2008(4523)
- 2007(4057)
- 2006(3830)
- 2005(3610)
- 学科
- 济(17606)
- 经济(17578)
- 管理(13797)
- 业(12436)
- 企(10936)
- 企业(10936)
- 方法(7876)
- 数学(6717)
- 数学方法(6629)
- 财(5263)
- 中国(5225)
- 制(5079)
- 农(4510)
- 地方(4133)
- 学(4055)
- 贸(3978)
- 贸易(3974)
- 银(3892)
- 银行(3883)
- 易(3826)
- 行(3701)
- 业经(3447)
- 融(3248)
- 金融(3248)
- 理论(3129)
- 体(3055)
- 关系(3002)
- 务(2996)
- 财务(2981)
- 财务管理(2972)
- 机构
- 大学(61735)
- 学院(59683)
- 济(23315)
- 经济(22692)
- 管理(22469)
- 研究(20762)
- 理学(18739)
- 理学院(18478)
- 管理学(18091)
- 管理学院(17979)
- 中国(17153)
- 京(13309)
- 财(12899)
- 科学(11973)
- 江(11261)
- 所(10808)
- 中心(10195)
- 农(9782)
- 财经(9600)
- 研究所(9492)
- 州(8811)
- 范(8772)
- 师范(8700)
- 北京(8618)
- 经(8581)
- 省(8262)
- 业大(8036)
- 农业(7554)
- 院(7301)
- 财经大学(7003)
- 基金
- 项目(34626)
- 科学(27369)
- 研究(25370)
- 基金(25347)
- 家(21744)
- 国家(21522)
- 科学基金(18453)
- 社会(16132)
- 社会科(15230)
- 社会科学(15227)
- 省(12998)
- 基金项目(12971)
- 教育(12543)
- 自然(12039)
- 自然科(11803)
- 自然科学(11799)
- 自然科学基金(11626)
- 划(11245)
- 资助(10892)
- 编号(10201)
- 成果(9757)
- 部(8088)
- 重点(7706)
- 课题(7547)
- 教育部(7112)
- 发(6861)
- 创(6812)
- 大学(6752)
- 人文(6748)
- 性(6726)
共检索到103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如海
“9·11事件”为中美改善关系提供了机遇 ,中美合作打击恐怖组织及其罪恶活动 ,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然而 ,美国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打击恐怖主义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因此对“9·11事件”后中美关系的改善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
关键词:
9·11事件 恐怖主义 中美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刘瑞
"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剑指中国的"撒手锏",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际法和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美国打着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幌子行"舰机"航行自由,目的在于护持美国的亚太霸权地位。中美南海航行自由纷争的本质是海洋霸权国与新型海洋强国在南海战略矛盾和战略利益的竞争,其法理诱因是双方对航行自由原则的认知分歧,也是美国理想主义"海洋自由"传统和实用主义"航行自由计划"的延续。中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不断发酵对中国海洋军事安全,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海上崛起的舆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当在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思考该问题的解决路径。中国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的首务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中国海洋强国争取战略机遇期;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对话,在南海构建稳定的航行自由机制;要在国际舆论、海洋法律秩序和区域海洋公共产品提供中争取外交主动,适时适度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刘瑞
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剑指中国的"撒手锏",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际法和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美国打着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幌子行"舰机"航行自由,目的在于护持美国的亚太霸权地位。中美南海航行自由纷争的本质是海洋霸权国与新型海洋强国在南海战略矛盾和战略利益的竞争,其法理诱因是双方对航行自由原则的认知分歧,也是美国理想主义"海洋自由"传统和实用主义"航行自由计划"的延续。中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不断发酵对中国海洋军事安全,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海上崛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崎右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外向型经济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快速增加,并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发动机作用。但是,外向型经济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姑且不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今年美国的9.11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己逐渐凸现。据央行分析指出,在外贸、外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琪英
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中美关系的基础在于贸易,没有WTO机制,中美贸易面临的许多困难无法解决,中美贸易的稳健发展就没有保障,而中美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需要两国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加入WTO的态度是积极的,基础是深厚的,中国加入WTO顺应了经齐全球化趋势,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永年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近来随着两国之间贸易战不断恶化,人们思考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是这个陷阱到底是怎样的。实际上,多年来,中美两国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认知一直是不同的。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经济体 零和游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厚文 王志强 汪全银
“9·11”事件震撼了美国,同时也震撼了全世界。从理论上讲,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文明社会面临着新的从未预计过的重大挑战,这就是国际恐怖主义。它使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问题的突出存在,同时对美国以及全球的影响也是重大和深远的。本文阐述这一事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引起的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光海 丁诗传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幅度调整,美国对外政策出现若干重大变化和趋向。主要表现为:1.对外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出现重大变化;2.对外决策指导思想急剧保守化和右倾化;3.对外政策手段突出军事强权主义;4.对待发展中国家更加倾向于干涉主义;5.对外政策行为方式侧重于单边主义。这些倾向将给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因此,在“9·11”后新的国际形势下,既要坚决反恐,也要坚持反霸;既要在反恐行动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也要对个别国家利用反恐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保持警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寅通
今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一年,并将其今后的延长与人权问题脱钩。克林顿的这一决定是美国以最惠国待遇为武器对中国进行要挟的历史的结束,是美国两党重建对华政策共识的标志。然而,美国对华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查道炯
一、从合作开发到相互关注在战后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过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要领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包括能源在内的贸易禁运,直到1971年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3年第一次海湾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中国则于同年开始向日本等亚洲资本主义邻国出口原油。在当时的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界,热点话题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军
“9·1 1”后 ,国际关系经过两年的起伏跌宕 ,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大调整。从美国来讲 ,其对外政策有三个变化 :一是调整了短期战略目标和重点 ,二是以“先发制人”战略取代“遏制”、“威慑”战略 ,三是加速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步伐。从世界来讲 ,国际关系有三个特点 :一是大国关系合作依旧、分化明显、不搞对抗 ;二是国际关系格局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其中心理失衡更为严重 ;三是世界格局正处于十字路口 ,单极多极之争异常激烈。 9·1 1”后的国际关系对中国利弊并存 ,利大于弊 ,只要沉着应对 ,韬光养晦 ,就能有所作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雷颐 张晓东 庞中英 吴白乙 时殷弘 章百家 何怀宏
人类社会刚刚跨入21世纪,人们正在憧憬美好的未来,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这样大量杀戮无辜平民的人间悲剧。这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超出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发生这种恐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发动这样的恐怖袭击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文明的冲突?是对一个国家、一种政策的仇恨与报复?还是道德崩溃后的歇斯底里?经过最初的强烈震撼后,人们已经开始思考“9·11”恐怖袭击的后果,考虑它对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首先是对人类社会中一般行为准则的影响,其次是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的冲击。人们希望洞悉,这种行为将来会不会重复在无休止的相互报复中,在选择手段时会不会更加肆无忌惮?“9·11”恐怖袭击带来层出不穷的问题,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超武 李春玲
冷战结束后 ,中亚地区在美国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11”事件后 ,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 :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阿富汗未来政权。美国的政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 ,不仅导致美国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主导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发展 ,而且对美俄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9·11”事件 中亚地区 美国的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冷战后 ,东北亚区域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逐步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9·11”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的转变及政策体制的调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 ,积极寻求各国合作 ,增强政治信任 ,共谋化解策略。
关键词:
日本 对外战略 政策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